夏天的雨 像极了 调皮的孩子 偶尔跟妈妈闹情绪 突然就哇哇大哭 把没带伞的人们淋成了落汤鸡 瞧着别人狼狈不堪的样子 雨水躺在荷叶上 滚来滚去 笑个不停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设立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通常情况下,学习任务群以单元整组为教学对象,但单篇课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依然存在于跨学科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单篇课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中包含的多学科知识,找准语文与其他学科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学科间学习实践上的互通点,有效落实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一、梳理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结合点 在单篇课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教师需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习作教学,体现在习作单元的创新编排上,即按照习作任务、习作提示、习作要求进行编排。这种编排体系强调习作教学的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和评价意识,体现的正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中的习作提示能够起到桥梁作用,具体呈现了单元习作任务,还具体阐释了习作要求,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提示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 一、解读习作提示,明确教学目标 统
统编语文教材的编者围绕单元要素为每一篇课文设计的课后练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策略支架,丰富了阅读元素。教师认真揣摩,充分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将该课承载的学习任务,在分解、细化、序列等统整性的再设计中,形成一个个相关联的学习任务群,可以让课后练习的助学、导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在分解中聚焦 一些单元中的课文往往分别承担了单元语文要素的某一个或几个更细的元素,它们或并
新课标强调“要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统编教材充分践行这一理念,在五年级下册编排了古典名著单元,让学生通过古典名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获取智慧与力量。笔者以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一、聚集单元要素,渗透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围绕单元要素与人文主题进行双线编排,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具体教
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统编教材的编者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精选了一批描写中国文化遗产的经典作品。在文化遗产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运用和思维训练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笔者以《赵州桥》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从文化遗产类文本中挖掘审美元素,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抓关键语句梳理全文,感结构之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
在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自然就成了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贴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挑战性任务,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从学生的趣点出发 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引领学
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教师可以将两者整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同步发展。 一、深挖教材,发现读写共通点 (一)引领学生模仿写作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科书内容,从中挑选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内容,指导他们进行模仿练习。 比如,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教师先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想象文章中描绘的风景画面。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想象春季的各种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搭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思辨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笔者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学习任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了多样化的助学系统,如课文之前的单元导语、阅读提示,课文之中的插图、注释、批注、泡泡语,还有课文之后的练习题、阅读链接、资料袋、交流平台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重要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中获得语文知识,习得阅读技巧。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单元导读,找准
“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设立跨学科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强化实践性。”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要求。古诗是语文教材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古诗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机械、单调地读和背,导致学生觉得古诗学习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跨学科学习引入古诗教学,让音乐、戏剧、美术等元素融入古诗学习活动中,以多元化手段激发
趣味在低年级语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追求。这种趣味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地乐一乐,而是要求教师把趣味与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紧密联系起来,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乐学中变得会学,越学越有味,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有追求。 一、在具体学情把握中知趣味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树立陪伴、影响、帮助学
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玉门关成为文人墨客的遐想之地,许多影视剧中都有玉门关的身影。王之涣也凭借《凉州词》流芳千古,与王昌龄、高适齐名。随《凉州词》大放异彩的还有数不清的争论,比如,人们在探究到底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到底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春光不度玉门关”?还有针对“度”和“渡”的争论,等等。这些争论让《凉州词》充满了探究价值,也为诗句释疑以及意境表达提供了更多的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当作一个系统,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对文本、资源、方法、情境等要素进行整合,使单元教学成为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整体。单元主题教学强调语文课程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教师需要站在系统性的高度,以结构化教学为支撑,重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与探索。 一、围绕核心素养,确定单元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了许多长课文,长课文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长课文的特点,处理好节选类长课文与原著的关系,积极探索内涵丰富的长课文教学的有效路径与策略,让学生在长课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加阅读量,还能切实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芦花鞋》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认识与思考。 一、多维考量,细化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长课
读写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点,让读与写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的态势。 一、在早期用字中开始读写结合 有些教师习惯把读写结合放在习作练写阶段进行,忽略了学生在最初的字词学习中渗透读写结合意识。实际上,学生识字的对象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理解字义时往往离不开运用,这样一来,读写结合的起步就体现在用字上。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主题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诗歌将视角聚焦到时间上,重点描写时节变化的过程,突出光阴流转、逝去不回的特点,以此揭示主题——珍惜时间。文本以景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感悟蕴藏在自然之景中,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抒发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的感叹,鼓励人们不要浪费时间和生命。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是正面的、昂扬的,但是没有简单地表述出来,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鲜活的形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今传诵,诗解丰富,其中也不乏误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正确解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 (一)咏草送别说 该观点认为,诗人借用原上草表达与友人分离的心情。在诗人的笔下,原上草与柔弱、易折损等形容词完全不搭边,与之相对应的是蓬勃的生命力,以此反映诗人对友人的态度,即使相隔万里,自己也不会忘记这份感情,就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核心,旨在通过优化评价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高阶思维训练,需要以表现性评价为核心,从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表现性评价层面入手,转变评价方法和流程,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 基于新课标的精神,小学语文高阶思维指向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笔者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语
所谓学历案是一种体现学生如何学会的教学设计,它完全基于学生的立场,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达到学会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学历案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经历学会的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围绕学历案的核心要素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评价活动,谈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学历案设计策略。 一、在设定学习目标中明确学什么 任何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都是需要列入第一位考虑的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这座宝库中一颗极其耀眼的明珠,数千年来闪烁着经久不衰的璀璨光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凡的意义。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思考和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系统性。
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新课标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统编教材充分践行这一理念,在其编排中穿插不少涉及想象的语文要素。其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边读边想象”。这不仅指出了语文阅读方法, 也指出了想象的策略。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课后习题想象,梳理想象画面重点 统编教材中涉及想象的语文要素,分布
跨学科阅读教学是未来教学的趋势,是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也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新课标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本,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了十二岁的周恩来耳闻目睹洋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欺行霸市的情景,
在学习任务群的视角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时,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评价。新课标增添了“课程内容”板块,按照不同层级设计不同学习任务群,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处于第二层级。思辨性阅读的核心理念是落实生本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进行独立思考,助推课堂教学由“浅”入“深”,走向精彩。 一、扎根教材内容,明晰思辨目标 “
思辨性阅读不是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是立足学情、立足新课标、立足文本的切实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思辨性阅读的生发点 新课标提出了“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教学要求。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值得我们潜心研究。 思辨性阅读中的“思辨
新课标提出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锤炼学生的思辨精神,是“思维发展”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用好合适的思辨素材 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元整组、单篇样式、整本书阅读。这三种类型的文本组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呈现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随着学段上升,文本中的思辨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辨性阅读承载的重要目标,需要教师从统编教材出发,通过创新思辨性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思辨性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一、以提问推动多元化对话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疑问并清楚明白、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学生的阅读与表达处于密切联系中。由此可见,提问在阅读课堂上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够推动学生进行多元化对话,包括与文本、他人、自我的对
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从课程理念到学习任务群中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整本书阅读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进行,加上阅读量大需要时间多,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不佳。对此,教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设计多种阅读作业,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笔者以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究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指向整体感知的阅读作业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提出的要求是“独立阅读散文、小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因为整本书阅读内容多且杂,学生又以课外阅读为主,在指导和督促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收获甚微,白白浪费了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整本书阅读的困境,教师需要梳理指导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的理念,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真正形成自主阅读能力,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阅读者。笔者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爱的教育》为例,探索指导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的有效策略。
《鲁滨逊漂流记》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阅读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整本书篇目之一。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其中还出现了全书的内容梗概,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架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部经典冒险小说,学生在阅读中仍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教师仍然需要充分利用学生此前阅读整本书积累的经验,结合《鲁滨逊漂流记》自身的特点,适时引入学生熟悉的提问策略,帮助学生顺利
所谓文体意识就是人们对各种文体中呈现出规律性元素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与感受,也是对文本语言文字运用的再认识。新课标在学段要求中,对多种文体提出了具体学习要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文体意识,尽管看上去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元,但在文体阅读单元中,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指向的是文体意识方面的学习要求。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文体知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不论什么文章采用的教学策略都一样,导致教学
新课标出台以后,对学生写作方面有了更加具体化的要求。学生作文是表达学生真实情感的文章,是学生心灵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我曾有幸参加“新课程标准下首届中小学写作教学高端论坛”,与许多专家、教授、知名作家、语文名师面对面,聆听他们的思想观点,感知他们的真知灼见,特别是他们结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重点问题的探讨,值得和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课程是重点组成部分。微写作与传统的写作课程相比,写作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有吸引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及学生的日常生活 ,探讨语文教学中微写作的应用策略。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并行的编排结构,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了单元语文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制定微小的训练点,指导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真实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学时,许多教师以仿写作为训练重点是一种适宜的选择,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不适宜的情形:有的要求偏低成了无效的仿写,有的要求空洞成了无用的仿写,也有的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仿写。这些都是教师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开展仿写时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最稳妥的做法是从有效性出发,以课文典范表达为抓手,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仿写训练。 一、以文本典范语段作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续写故事”属于阅读单元的习作,但是这一阅读单元作为预测策略学习单元,从阅读内容的安排到表达要求的设定,都与学习的阅读策略密切关联,这是一般阅读单元中不存在的,也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教师容易把这一单元的习作“续写故事”当成与一般阅读单元的习作要求一样来组织教学,没有充分发挥预测的相关因素在习作中的作用。有鉴于此,教师在这一单元的习作教学中,需要从单元特点、习作目标、习作过程等
写作教学活动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发展。在习作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笔者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说代写,把握写作思路 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必须要有清晰的表述逻辑,有可说、可写的对象。当前,学生之所以抵触写作,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知写什么。在教学
二年级的写话是整个小学阶段写作的起步,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安排的几次写话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开展随文写话训练。只有通过不断的写话训练,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乐于写话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与水平,为学生进入习作训练打下基础。 一、以句式仿写激发写话兴趣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习作的基本方法,也是随文写话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的课文中,精选具有典范价值的句式,让学生从简单句子仿写训练开始,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以关注人物的内在特点为要求,并且明确提出采用“漫画”的表达方法。“漫画”粗略地看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用在习作上很有新鲜感,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但学生平时对“漫画”的喜欢是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的,现在要求学生以“漫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就是在具体事例中用漫画夸张式的手法来描写,再加上习作所在单元的课文中并无范文可以借鉴,导致本次习作的难度较大。这就要
在小学阶段,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习作实践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语用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重视写作实践,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写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进行读写训练,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统编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习作资源,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范例,在课堂上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从传统知识运用向能力素养协同发展转型。群文阅读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有着十分显著的教育特点。针对农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笔者从群文阅读这个角度出发,谈谈具体的优化策略。 一、重构教学环节,解读群文主题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重构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 以五年级下册第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实现语言能力、想象能力等基础能力的进步。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诵读、想象、感悟、拓展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诵读 诵读是学生认知古诗词、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本手段。在诵读中,学生会认识生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内容,这是学生学习古
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先秦以来,我国就涌现出许多哲理性很强的寓言,如《掩耳盗铃》《狐假虎威》《滥竽充数》等。它们短小精练,却蕴藏着许多哲理,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智慧启迪。文言文是由古代的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当寓言邂逅古老的文言文,教师该如何传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该怎样在教学中彰显寓言的文体魅力,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就《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关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文化自信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多的古诗文被编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中。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喜欢古诗文、如何发挥古诗文的育人价值、如何通过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常讲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第一个文体单元就是童话单元,安排了学生喜欢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教学时,教师要渗透童话的文体意识,引导学生在单元课文的集中学习中习得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发现童话文本中的表达特点,体会童话中鲜活的人物形象,领略童话的独特魅力,让学生通过尝试创编童话故事体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一、品味语言,感受表达特点 学生读童话作品,总是通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古诗,古诗是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联系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音律美,在深入品读中体会古诗的意象美,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一、以多样化的诵读感受音律美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提出,古诗词教学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将古诗词读得滚瓜熟烂。只是这种反复诵读不是机械重复地死记硬背,而
在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了。这有利于学生亲近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古诗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古诗文的教育价值 (一)古诗文主题丰富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拥有多样化的主题,我们熟知的送别诗、边塞诗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例如,《出塞》这首诗便是非常典型的边塞诗,《夏日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修养。拥有较强的综合性、语言性和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而文化性和语言性又集中体现在古诗文中。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承载了汉语言文化传承的重任,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笔者以古诗文教学的意义作为切入点,谈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情真意切地“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
三年级在语文学习上常被视为过渡阶段,除了习作上处于起步阶段外,在阅读上以段落建构为主,向篇章的学习过渡。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为后续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一、培养常规阅读的能力 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也能够读懂浅近的故事文本;这些属于初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