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领导的关心如在眼前,既是爱护,更是期望。 1950年4月,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江西教育工作社成立,《教育工作》创刊,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良为创刊号撰写发刊词《写在前面》,提出“帮助学习、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办刊方针,并希望全省教育同仁“把它作为自己的刊物”。 1959年1月,《教育工作》改名为《江西教育》,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为《江西教育》题写刊名,该刊名一直沿用至今。 19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的前身江西教育工作社成立,创办了指导全省教育工作的刊物《教育工作》。 经批准出版《江西教育(初中生版)》;同年12月,更名为《初中生之友》,并取得正式刊号。 1959年 江西教育工作社更名为江西教育社,《教育工作》更名为《江西教育》。 出版《小学生之友》(内部刊物)。1993年7月,出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1994年4月,改为《教师博览》(内部刊物)单独出版。
专题名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出台的根本目的是突出强化学校作为主阵地的作用,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安福、莲花两县地缘相邻,文脉相近。《意见》出台3年多以来,两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部
2024年12月26日,莲花县中小学第三届“双减”成果展示活动在莲花一枝枪广场举行,以动态节目表演和静态作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仅静态展示的作品就超过3000件。 次日,安福县“双减”工作三周年现场交流会特色项目展示活动在安福县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中心广场举行,46所学校的2200多名师生现场展示了200多个特色项目。 安福、莲花两县地域相邻,文化同脉,方言、饮食等习俗相近。记者注意到,两县的
近年来,安福县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打造"一校一品”,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各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整体谋划,立起打造特色项目“风向标” 一是制定特色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减轻师生负担,提升学校社团活动质量,打造“一校一品”,安福县
“双减”政策实施3年多以来,莲花县坚定不移地走好“小县大城优教”发展之路,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来抓,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学校有品牌、教师有品德、学生有品行”的生动局面。此外,莲花县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小学“双减”成果展示活动,赢得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一、始终以全面发展为目 标,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育 人体系 一是打造协同育人格局。“双减”工作涉及
安福县平都第三小学自2020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文化立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致力于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创建“智慧教育"特色育人品牌,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吉安市平安校园。 一、文化铸魂,打造智慧教育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为学校发展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学校精心打造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助力学校稳健前行。 一是理念明晰,目标笃定。学校确
安福县平都第一小学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福孔庙仅一墙之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2022年4月,学校向中国孔子基金会中报并获批设立“孔子学堂”。学校立足“孔子学堂"建设,以“文雅、自信、自主、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以“孔子学堂”为载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以“四个自信"为精神指
安福县城北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承“读书明理,励志创新”的校训,突出党建特色、学制特色,创新思路方法,打造以“书香儒师、书香学子、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为核心的“书韵城北"办学品牌,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西省基础教育质量十佳示范学校、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吉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吉安市平安校园、吉安市文明校园。 一、党建领航,奏响育人
莲华县坪里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积极探寻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模式,构建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的特色教育体系,通过舞动“中国龙”、跳起大课间、开设多社团等方式,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舞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探索出一条乡村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一、舞动“中国龙”,让学生在传承文化中舞起来 “咚、咚咚、咚咚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食育工坊"为阵地,积极探索“食润心"特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特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立足校情,打造食育课程 一方面,构建劳育课程体系。在食育推行之前,学校的劳动教育有局限,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
莲花县良坊镇竹资源丰富,当地老一辈农民以竹编谋生,逐步形成了竹编特色工艺。为传承本土传统技艺,弘扬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良坊镇红源中心小学以校园内生机勃勃的自然竹林景观为依托,将竹的精神品质融入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特色活动等方面,打造"竹韵"文化育人品牌,引领全体师生向上向善,不断成长。 一、下好“先手棋”,创设“竹韵”文化育人环境 一方面,因地制宜布局竹景观。步人校园,即有一片原生竹林相迎
作者简介 女江西省第七批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赣州市督学,江西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中小学优秀网络工作室负责人,赣州市劳动模范,建有名师网络工作室。从教35年来,有20年校长任职经历。执教的数学课多次获省、市级比赛一等奖。 2025年,是我从教的第35个年头。对教育,我是有梦的,一路追梦,一路耕耘。 近几年,我执教的新教师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下简称南康六小)紧扣新时代新征程的教育使命,与时俱进,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思政课接地气、赋生气、蕴童气,切实发挥好其铸魂育人的作用,构筑思政育人新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当好思政教育“主力军”,提高铸魂育人能力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引导功能,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廊下碎光跃动,学生们行走于此,在春风中感受着干年以前的叹息。 抚州,千年文脉浸润的才子故里。这期“掠影”栏目聚焦抚州,让我们跟着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的学生,循着岁月的足迹,满怀敬意与憧憬,走进诗歌的世界。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驻足在王安石的石像前,抬头仰望,仿佛
现如今,即便是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最偏远的乡镇——茅排乡,这里学校的美术课堂已焕然一新:教师先用一体机给学生播放一段美术课视频,让学生们观摩美术大师生动直观的示范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学习、实践。 农村学校,教育信息相对闭塞,教育优质资源相对薄弱,为了让农村师生享有城区师生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抚州市临川区教育体育局积极探索,成功构建了一个集课程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和教研社区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
春日暖阳,挥洒在的操场上。滴水计时钟、太阳能路灯、机器狗、空气炮吐出一个个烟圈、被抽掉空气的两个半球怎么也拉不开......师生饶有兴致地参观各年级精选出的科技小发明,科幻画等作品。 时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平华介绍,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03年,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现在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小学。 这所农村学校为何有如此多的科技小发明、科幻画作品?在这方面又开展了哪些探索?带着这些疑问,
冬季的清晨,雾霭浓浓,寒意阵阵,(以下简称万载一小)四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往常一样列队来到操场上晨跑,一圈、两圈......没过多久,他们用运动散发的热量驱散了寒冷,身上暖洋洋的。自入学以来,他们便开始了晨光中的奔跑,从秋季跑到冬季,从春季跑到夏季,至今坚持了四年。四(9)班语文教师黎懿辉说:“上一届毕业生坚持晨跑六年,中考时800米跑步项自轻松过关。新一届学生也将持续晨跑,直至小学毕业
近年来,吉安市为促进中心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城南新区新建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吉师附小)第一分校,2024年又将城郊的凤凰小学作为第二分校,形成了一校三址集团化发展的办学格局。 吉师附小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老牌名校,一直坚持专家办学的理念。学校党总支书记焦旻敏,1988年起,就一直在吉师附小工作。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学校不断发扬光大,办学水平日益提升,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被评为
在幕阜山余脉温柔环抱的小盆地中,静卧着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在这片教育的净土上,陈罡文坚守32年、朱葵花坚守41年。他们俩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用三四十载的光阴,照亮了乡村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热爱与坚守,矢志不渝的教育初心 热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让人超脱世俗的得失,坚定地追寻心中的梦想。陈罡文、朱葵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犹如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他们一生的从教之路。 1983年,朱葵花踏
2025年1月26日晚,第十三期"江教沙龙"围绕"新一年教育的新目标新思考”这一话题,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书记、校(园)长在微信群进行文字交流,亮出各自的真知灼见。新余市渝水区第七小学党总支书记陈忠英主持本期沙龙交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发展有哪些新目标、新思考呢?这话题刚抛出,便在微信群里得到积极响应。
南吕市湾里管理局始终以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为核心目标,以提升保教质量为抓手,聚焦多元化教研管理模式,不断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建章立制,确保教研常态化、全员化 为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湾里管理局将区域内的30所幼儿园划分为两大教研责任片区,形成以省级示范园为龙头、市级示范园为骨干、公办幼儿园为中坚力量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幼儿园联片一体化教研,定期开展联片教研、送教送研活动。坚持每月一次片区教
江西省自2012年启动特色高中的创建工作,2019年正式启动评估认定工作,至今已认定了三批,挂牌了52所省级特色高中。2024年1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江西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创新特色高中创建模式,重点支持建设80所左右具有科技、体育、艺术、人文、外语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一些高中积极创造条件,正在申报或准备申报省级特色高中,一些设区市也相应地启动了市级
蛇年春节,“魔童”哪吒以惊艳之姿进入视野。《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2025年1月29日正式上映以来,便以“高开疯走"之势,票房一路飙升,创造多项纪录:2月6日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2月7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2月13日票房突破百亿元…这部电影不仅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贏得了观众的喜爱,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哲理,值得好好品味,进而从中淬炼出教育的“三味真火”。 上味真
在懿南苏区,有一所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学校一一(以下简称会昌七中)。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心灵成长的沃土。该校于2023年创办,是一所崭新的三年制。会昌七中以赏识教育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夸夸好同学”德育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缘起:赏识教育的种子悄 然萌芽 创校伊始,学校领导在一次次的调研和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
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们就如一叶扁舟,载着孩子们驶向知识与成长的彼岸。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个孩子,都是教育航程中的一颗璀璨星辰。 犹记得那次体育节,当欢腾与激情渐渐落幕,我吩咐孩子们排队回班。这时,一个孩子大声说道:“男一排,女一排,不男不女站中间。"其他学生听到他这么说都笑了起来,那笑声在我耳边回荡,却如一根根刺扎进我的心里。那一刻,我没有笑,一丝笑意也挤不出来,因为我看到的
时入仲夏,温热的风吹活了院落。忽然,一阵独特而熟悉的清香钻入鼻腔,袅袅绕绕。我追香而立,诧异地发现金橘树又开出了新一轮的花。一簇簇纯白色的小花轻巧秀气,盈润晶莹。明明在五月已开过一次了呀?那第一批果子青绿油亮,已有指肚般大小。看着眼前白的花、绿的果交相辉映,我豁然明了:金橘并不是一次性成熟的。我一下子想到了那群学生,想到了一个叫小斌的男孩。 小斌父母离异,母亲离他而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沾染
教育是爱心与情感的陪伴,它在生命的旅途中播撒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每名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花,他们来到学校,教师陪伴他们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培土、浇水、施肥,教师需付出足够的耐心,细心培育,静待花开。 十年前,我迈入教师行业,从一名受教育者转变成教育者。从高校到村小,环境的巨变让我一时难以适应,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初为人师的我,在跨年级、跨
□ 岁月积淀留下生活本真,青春记忆,就像山间春草,在脑海里抽茎展叶、蓬勃生长。 五月山乡,晴空万里,碧蓝如洗,花香阵阵。重返母校,我站在高大挺拔的雪松树下,站在肆意生长的牡丹园旁,眼前的花草树木,欣欣向荣,我不禁想起些许曾经求学的往事。 十二年的青春年少求学时光,我在三所学校里完成求学之旅。在三所学校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自由生长期、拼搏勤奋的追寻梦想期和博览群书的自我嬗变期,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