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题一亮相,便以深邃的思辨、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精妙的设计引发社会关注,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也引起关注。 一、开放性:多维空间纵横 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绝不是漫无边际,而是精心设计,为考生辟出宽广的表达疆域,允许多元思想自由驰骋。 1.立意空间豁然开朗 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立意切入点的丰富多元。比如2025年全国二卷作文题以“梦”为核心意象,巧妙构
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随历史变迁发生着变化,其中古今异义在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中都是高频考点,既检验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知识整合 1.从词义的范围大小辨析 古今异义词中,一是词
技法点拨 观点明确,就是态度要鲜明,观点表述要清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来。 一、态度鲜明,表达清楚 观点不明确的原因:一是所持观点不正确,不正确的观点再明确也无用;二是对文题材料和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刻,对其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都缺乏综合性分析,就没法作出明确的认识和清楚的表述。考生在阅读文题材料时,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
2025年6月30日上午,宁夏中卫市烈日高悬,腾格里沙漠热浪翻涌,沙丘连绵处,百余名工人正有序地扎制着草方格。随着最后一列草方格稳稳扎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长约153公里、宽10至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顺利完成锁定,标志着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全面完成。这是几代治沙人早出晚归、辛勤苦干的结果。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其东南缘的中卫市,扼守着祁连山与贺兰山“两山夹沙”的关键节点,是腾格里沙
西岭隧道的贯通,创造了我国高铁Ⅰ级高风险隧道的最长施工纪录。 西岭隧道的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堪称一座“地质博物馆”。隧道穿越6类围岩、2处大型断层、8处褶皱、5公里的软岩大变形、10处洞身浅埋段。施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微瓦斯溢出、岩溶、突涌水、顺层坍塌等风险。 项目建设团队创新施工路径,采用了数字化施工体系,通过BIM建模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了厘米级精度的数字隧道模型;投入智能衬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中心广州南沙区,有一座隧道博物馆。它是我国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展现了中国隧道人“隧贯山河、道通天下”的壮阔征程。 走进重器展示区,“中国中铁1号”复合盾构实体机巍然矗立。这台直径6.3米的钢铁巨龙,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与之相呼应的,是大幅提升隧道掘进效率的国产利器“三臂凿岩台车”。它们都是中国隧道技术自主创新精神最硬核
2025年5月28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 这次中国南极考察实现了“三站越冬”,完成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任务,并首次开展越冬考察任务,在南极首次成功应用风、光、氢、储多能互补体系,新能源利用率超60%。 这次中国南极考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我国中山冰雪机场至恩德比地、格罗夫山、查尔斯王子山及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区开展航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有言:“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冯骥才《底线》一文中说:“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任务锦囊 1.鉴赏语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除了理解语言字面意义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语言特色。可从以下角度展开:赏析语言风格(如平实、华丽、幽默等)、修辞手法、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品味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关注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与情境、能否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鉴赏语言风格时,既要鉴赏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也要记住一些常用术语,如豪放或柔婉、直露或含蓄、平实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它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和远见,影响着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在当代中国,无数青年以国家发展为己任,以民族复兴为梦想,他们胸怀大局,放眼世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格局”的内涵。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勇者脚下路常在 王锦涛 水千回百转,执着向远,给人以启示:如果只看眼前路,便会在山重水复中哀叹道尽途穷;但如果葆有破壁求新的锐气、另辟蹊径的智慧,便能在看似绝境之处,为自己辟出一条前路,于山穷水尽处领略柳暗花明。 现实中,总有人遇到困难就原地打转,老办法一旦行不通,就畏缩不前,不敢尝试新路子,不愿打破老规矩,认为此路不通就是绝路,改变太冒险,不如待在原地更安全。殊不知,这种选择背后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