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学科学习已是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对跨学科概念的界定有所差异,落实到一线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梳理了“跨学科”概念的缘起及发展历程,综合分析了不同的关于跨学科概念界定的观点,继而提出物理“跨学科实践”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并通过具体案例对物理“跨学科实践”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期待这些探讨能为当下的“跨学科实践”研究及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实践;物理课标;跨学科概念;
摘 要:学科想象是提升创造性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学科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科想象与学科知识、学科实践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物理学科想象有助于知识的关联整合、思维的深层进阶和情感的高度卷入。“回归生活经验,促进情境想象”“甄选主要因素,促进模型想象”“基于状态分析,促进过程想象”是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科想象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科想象;深度学习;知识整合;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关键能力是学生应对现实情境时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包括概括理解、实验探究、实践应用和求实创新等。以“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教学为例,通过建构物理情境、重视实验规划、创设任务群组以及改变实验条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关键能力,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初中物理;欧姆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发展,实现教师职业资格合格准入的有力保证。研究选取教师资格考试2013年(上)至2022年(下)共19套试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中“教学设计”题目为切入点,分别从结构特点、考查内容、考查能力等维度探讨近10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的特征。研究发现,命题风格体现教学设计
摘 要:为了落实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实现课标、教材、教学的高度一致性,初中物理教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梳理新修订教材的变化,并揣摩变化的意图,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理念,设计出能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能充分彰显课程育人的课堂。以2024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引言”为例,梳理了其与2003版相比的变化及特点,并针对这些变化给出具体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初中
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的实现机制,结合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初中物理错误“前概念”的转化策略。该教学策略共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激活错误“前概念”,促使深度学习发生;冲突阶段,呈现事实证据,引发认知冲突,维持深度学习状态;冲突解决阶段,转化错误“前概念”,建构科学性概念,促进深度学习的发展;能力提升阶段,甄选陌生情境,进行迁移运用,为深度学习提供支持。实践证明,该教学策略能
摘 要:教学目标衔接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体现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是开展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指导着教学评价的设计,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通过研究课标、探寻学情、分析教材来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依据可操作性策略和行为动词制订量表评价素养目标,改变教无定向、学无依据、评无标准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核心素养;可测可评;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针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类高考热点问题,将知识板块、物理模型和高考中的高频考点结合,从学生学情前测出发,通过对真题的变式、拓展,辅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带电粒子不同运动模型的理解,促进深度学习,提升关键能力。 关键词:运动;复习策略;真题变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5)2-0039-5 1 引
摘 要:2024年6月浙江省物理选考试题展现出了清晰的素养立意和学科价值导向。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突出建模能力的考查;以素养考查为根本,强调论证推理,凸显物理学科的思辨性。结合教学实例,顺承考题立意,提出三条复习建议:提炼核心问题,整合归一模型,提升学科素养;理论联系应用,产生精彩观念,深化创新意识;超越常规习题,推进素养纵深,提升思辨能力。 关键词:真实情境;核心素养;思辨能力;论证推理
摘 要:以2024年北京卷第20题为例,深入分析RC动态电路放电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计算机作图来实现定量模拟,从而准确把握导体棒的运动过程。最后,对高考试题进行教材溯源,给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电磁感应;RC动态电路;数值模拟;教材溯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5)2-0047-5 电磁感应中RC动态电路是近年来全
摘 要: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在对创新能力概念理解的基础上,选取2024年各省市新高考物理卷的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梳理了创新能力的考查路径和教学导向,提出在中学教学中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人才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考查方式;典型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5)2-0052-5 1 引 言
摘 要:器材引入作为实验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没有受到教师们的足够重视。教师们习惯于在实验教学中将器材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解释”器材的结构或作用,这种器材引入方式的弊端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思维受到了限制,基本不需要动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现学科的育人目标,提出器材引入要多一些“建模”少一些“解释”。从这个观点出发,从测量器材、演示器材、分组器材中各选一例,先介绍器材引入的常
摘 要: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光电效应规律的教与学一直都是重难点,传统的实验装置现象不明显,学生难以参与。详细介绍了基于仪征GD-2A光电管,利用智能灯泡、平板软件和数字电表制作的光电效应规律演示仪。此装置比起传统教具具有可视化强、数字化、定量化、可拆卸等优点,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同时降低了学生对于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
摘 要:基于伯努利方程的本质,厘清了当前中学阶段伯努利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困惑,指出了错用伯努利原理的几种典型现象,纠正当前的一些错误认识。 关键词:伯努利方程;机械能守恒;流线;压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5)2-0065-4 伯努利方程是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在1726年推
摘 要:提出了易拉罐内爆的概念,阐释了内爆的形成机理;定义用来量化描述易拉罐的破损程度——内爆强度,设计实验探究了温度对内爆强度的影响;通过类比易拉罐内爆与巴本活塞式蒸汽机模型的共通之处,推导了易拉罐内爆的热效率公式、热效率与强度关系式,关系式揭示出热效率与强度的正比例规律,应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热效率接近4%。 关键词:大气压强;易拉罐内爆;内爆强度;内爆热效率;热效率与强度关系式 中图分类
摘 要:一维碰撞时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机械能损失是最大的,给出构造动能圆和动量线的几何方法以及利用柯西不等式的代数方法这两种全新的证明方法。 关键词:动能圆;动量线;柯西不等式;完全非弹性碰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5)2-0074-2 一维碰撞是高中物理重要的力学模型之一。碰撞中如果机械能守恒称为弹性碰撞,如果机械能减少则
摘 要:电路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高考物理实验部分的重要考查点。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地区难以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为了提升高中电路实验的教学水平,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通过分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物理第10题,探讨了将Falstad CircuitJS仿真软件引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此举旨在探索电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 关键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借助Geogebra(GGB)软件的绘图功能创建可视化教学资源,以此突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表达抽象以及创新培养边缘化的局限。以GGB为工具,围绕“问题情境直观性”“抽象模型实体性”“勇于猜想探索性”“学习质疑批判性”和“思维创新开拓性”五个维度,建构中学物理科学思维。 关键词:Geogebra;科学思维;可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
摘 要:调查研究是跨学科实践的常见类型之一,探讨其实施流程,对科学把握跨学科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充分发挥跨学科实践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以“家庭节约用电的调查研究”为例,从任务与要求、调查与研究、交流与评价等环节,梳理跨学科实践的实施流程,呈现出课内外融合、科学引导、循序渐进、自主实践、敢于创新的实践样态。 关键词:调查研究;跨学科实践;实施流程;家庭节约用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路径,也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路径。从什么是《义务教育物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为什么要编制、怎样编写以及编写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解读了编写的意义与操作指南,以期为编写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物理课程;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物理学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