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能够接受、处理、拥抱改变,比抵制改变,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更积极有效。 ——菲利帕·佩里 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王小波 越简单的题目越容易出错,因为你会麻痹大意,而隐藏的陷阱就在这里。——赫尔曼·黑塞 完美主义是公敌。它会逼疯你、束缚你一辈子。你会一味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小心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8日,为表彰林徽因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正式向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颁发了属于林徽因的建筑学士学位证书。他说:“有一句话是,每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伟大的建筑师,但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背后。”“她对全世界建筑行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024年是林徽因诞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育人无数。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名扬海外的中国作家,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谈到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连张爱玲都艳羡不已。著名学者许纪霖评价说:“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当中,胡适可敬,鲁迅最可佩,而最可爱的,非林语堂莫属。” 人物解读 角度一: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用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包括20部长诗、近千首短诗和三十多种著作,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获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等国际文学奖。 他的诗,是“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他一生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歌颂光明,他的诗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象征着科学
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万婴之母”……诸多公认的头衔,彰显了林巧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重。而林大夫对自己的定位,却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对胎儿宫内呼吸窘迫等进行研究、成功诊治新生儿溶血症、亲手接生数万个孩子……这位“值班医生”为妇女儿童的安危和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创建与发展奉献了一生。时至今日,林大夫的崇高风骨,仍然为世人所传颂。 人物解读 角度一:不为
2024年5月28日,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去世,享年83岁。 作为当代戏曲中一个绕不开的代表性符号,魏明伦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易胆大》《巴山秀才》《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好女人·坏女人》等九部大戏,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剧本奖,三度登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榜,深受观众喜爱;川剧剧本《变脸》被导演吴天明拍成电影
作者简介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1968年以《快乐影子之舞》初试啼声,迄今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先后将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吉勒文学奖、英联邦作家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2009年获得第3届布克国际奖,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逃离》《亲爱的生活》《你以为你是谁》等。2024年5月13日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去世,享年92岁。
作者简介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毕业后,成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曾撰写《埃隆·马斯克传》《史蒂夫·乔布斯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一生》《聪明人:六个朋友和他们创造的世界》《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等传记畅销书。2023年
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汪曾祺 《人生一万年》是一部人物群像纪实片。该片拍摄了全国各地的100位百岁老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风貌,展现了生命奇迹下的深度、厚度和温度,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有很多可能。 看群像 活到老学到老 郭法义是成都一位105岁老人。他曾是一位抗战防空老兵,被派驻到成都
“我,来自北宋景德元年,为了见到你,我已经走了一千年。”这句浪漫且诗意的话来自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 一座景德镇,半部瓷器史。 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聚焦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展现了中国瓷器文明绚烂多彩的发展历程。它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手工瓷装饰历史为脉络,以瓷器的颜值为贯穿点,在景德镇的街头通过讲述手工瓷器之美,拉近我们与瓷器的距离。 从简单的单色釉,繁衍到五彩交融的各类装饰,青花、斗
课文一:《春江花月夜》 主题:珍惜人生;离愁别绪;部分与整体…… 课文介绍 该诗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有九韵,每四句一韵,诗情、画意、哲理浑然天成,意境深远,含义隽永,韵律婉转。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引领着全诗情感的起伏与转折。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共识,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 材料二:《孙子兵法·谋攻篇》:上下同欲者胜。 我们的生活中,班级、家庭、企业、民族……都会遇到与“共识”相关的事,你如何看待“共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共识是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本身存在“异”与“同”的关系,实际上就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 太奶奶的家门前,栽着两棵银杏。不知树龄几何,是一个人抱不过来的壮。高擎一树金黄,层叠簇拥窗边,载满朵朵阳光。逸一二枝条入窗,那里坐着我的太奶奶。 她时常独自坐在那儿,静静地,不动一点声响。和煦的阳光被交叠的银杏叶染得更加橙黄,投下光斑如许,落在古朴的木地板上,落在她的发上、脸上……小小的房间氤氲着陈年的木香,她就这样坐着,望着窗外,望着金黄的银杏,又像透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时光渐长,我们也到了学会独立的年纪。何为“独立”?在我看来,独立是从被动的“依赖”走向主动的“依恋”。 我们始终处于被动的“依赖”中——依赖父母的给养、依赖他人的见解、依赖万众瞩目的目光……独立,是以成长为剑,斩开困缚内心的茧房。 在这个信息喷涌的时代,短暂且强烈的视听冲击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加深了我们对便捷性的依赖。我们似乎成为感官愉悦的
时光从不怀恋过去,大江一如既往奔流。我们站立于河流的侧岸,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低吟“毕竟东流去”,或仰天长啸“黄河之水天上来”,亦或渴望“河流般的真正美德”,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河流。于我而言,我心中的那条河是不舍昼夜的时间之河,是为梦想而必将征服的激流,更是中华同胞同气连枝上下一心的洪流。 时间之河,惟惜时用时,才可顺时间风向。 人皆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又有谁能惜时用时,让
“一锅容四海,五味煮八鲜”是重庆火锅最有名的特点,它包容开放、热情耿直、爽朗大方,就像这座城市的品格。某些网友的提议,表面上并没有针对性,但“特别是卖菜的人员带菜筐”这个强调,总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幸好重庆轨道交通的回应很贴心。 重庆地铁,能容得下背包提包,也应该能容得下菜筐,因为这都是普通人的生计所在。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我倒有三个疑问。 其一,影响通勤体验的只有菜筐吗?如果地铁上
余秋雨以步履丈量中华大地,走过宁古塔、月牙泉,终成《文化苦旅》一书。但他开启旅途的初衷并非仅为书籍采风,更是为触摸中华文脉,向世人讲述湮没于累累黄沙之下的历史遗踪,让自己真正与中华文化心魂相融。 著文如此,生活也应如此。我们固然需要像远山一样的目标,但也别忘了旅途中弥散的阵阵花香。 在这个“竞速时代”,人们汲汲于名利,似乎所有的努力仅仅是为了达成那个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他们却忽视了道旁花香,忽视
初见二胡,是八岁那年。民乐团的琴房古朴典雅,在昏黄的灯光下,各式的乐器四处摆放,或有鲜艳的色彩吸人眼目,或有优雅的造型引人称叹。唯二胡最显朴素,那乌黑锃亮的光杆上旁生两个枝杈,从上垂下两根纤细的弦,一条细长的弓子挂在两弦中间。这民族乐团中德高望重的乐器,竟是这样一副羸弱而平凡的老者姿态! 老师为我挑选了一把二胡,接过它时我有些手足无措,忙乱坐下,便痴痴地望着手中的琴。想到那些大师的演奏,突然就有
冬天,是大地的一次深深的沉眠。天空中的云朵厚实而低垂,仿佛是一层柔软的棉絮,飘荡在空中。冷风呼啸而过,带着寒气,让人不禁裹紧厚厚的衣物,寻找温暖的避风港。 人们常常赞颂春天的希望,我却唯独喜爱冬天。顶着北风的低语,走在古镇的白墙黛瓦之间,满眼只有纯粹的黑白。冬天里万物是那样的沉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自然所陶醉,都在这寂寥的季节中静下来。树木沉睡,草地被枯黄覆盖,安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召唤。 冬天的
只是一条道嘛,你什么都知道! 在我记忆最深处,你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土铺就的。那时一遇雨天,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就在你身上碾出一条条长长的沟壑。积水的小坑是你最爱玩的障眼法,让步行的大伙儿猝不及防地湿一块裤脚。 奶奶最不喜欢我在胡同里乱跑,回家后就脏了地。可我不听,总在明亮的地砖上留下串串大黑脚印,然后欣赏自己印出的鞋底图案。记得某个墙角,只有狗窝大小,是我玩泥巴的秘密基地。里面沉睡着孩童捏出的
倚坐一隅,瞥见空中起舞的尘埃。放下杂事,推开窗,任阳光洋洋洒洒地落在窗前,心也开始灵动起来。人生如此,放下羁绊,开一扇窗,在大世界中,沐光而行! 市井喧嚣——为鸡毛蒜皮小事而喋喋不休的争论;生活繁琐——每日切换于工作地点与车水马龙的车站;时间凌乱——匆匆于一声声急促的短信提示音……我们困顿于一件又一件杂事,不舍于一次次小利的“争夺”,于是双手握得太紧,双脚挤压得太紧,却忘记了如何拥抱世界。人,就
回溯千年文化长河,品味古时盛世风韵。巍巍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符号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格,而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历经千载岁月洗礼,仍熠熠生辉! 思想的包容性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使命与担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无论是《礼记》所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还是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无论是儒家强调的“为人谋而不忠
明代徐霞客曾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这是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中对自由最好的诠释。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哲人对“自由”这个命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自由是打破预设的规则,也有人认为自由是戴着枷锁的舞蹈。其实无论过程怎样,我们终是要向着心之所向虔诚而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人的自由应体现为自由地定义自己的人生。 弘一法师以自己一生的传奇诠释了何为“
纳兰性德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在经历万千世事之后,人和事都被打磨、染色,而自己的本心也往往已模糊不清。那么,如何坚守本心? 本心,是最初的心性、最初的志向,是我们每个人自然而然生发的天性。因为自然,所以珍贵,所以更容易丢失。 清人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执笔夜间思”,画竹从未间断,最终“胸有成竹”,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展现出了竹的清瘦遒劲、潇洒脱俗,这就是他的本心。“笨”这个字,由“竹”“本
一生守着渡船的爷爷,羞涩单纯的翠翠,为渡船放弃碾房的傩送二老……沈从文以最简约雅致的笔调描绘了这样一幅纯真的湘西画卷。“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简媜有言如是。边城的山川日月伴着边城人的纯真善良,带来人性的善与美。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当怀有纯真之心,坚守人性之美好。 拥有纯真,可感内心的淡然和美好。在二老与翠翠的爱情中,“爱是透明的,连惆怅也有淡淡的暖人的情味”,少女的羞涩更显爱情
墨渍晕开了一点岁月的轨迹,抚出一片沉寂的海洋,我从风雨中走来。 抓紧毛笔杆,一天搭上四十分钟的日子从一、二年级就开始了。焦墨是脑海里疯长的狂躁,花青是纸上空洞的色圈,晕染湿透远山和眼角,细描勾尽枯木与新草。为了维持向前的动力与期望,我精心挑选了几幅自己满意的国画作品发到网上,期待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 然而,我所收获的却是诸如“好丑”“建议别画画了”这样的评论,这些文字犹如利刃,深深地刺入
在“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嬗变中,“一机抵万物”俨然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常态。书本阅读在科技的光怪陆离中,迎来了独属他的“黑暗时代”。但纸质书的价值意义并不会随时间洪流而磨灭,在世事流变中,我们也仍应持纸质之恒。 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究其本质,是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的逐步加深。如同“社会的核心已然被冰冷的计算所替代”,自然的光晕被赛博明克的机械所覆盖,在科技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从黑塞笔下的“
与浩瀚无垠的夜空相较,一颗星星固然显得平凡、微小,但其光芒依旧能够照亮一方天地。 在生活中,如同太阳般卓越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敬仰,但更多的是如星星般平凡普通的个体。然而,即便是这些看似普通的人,也拥有其独特的闪光点,能够温暖自己,照亮他人,为周围的世界带来一丝光明。 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再普通不过的清洁工,他们在清晨的微光中、黄昏的余晖下、夜晚的灯火阑珊处,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或许没有卓越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