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交往作为人类的社会性行为,贯穿于所有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全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后果与影响。历史交往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交往、精神交往、文化交往、商业交换、暴力交往和迁徙移民。从发展历程看,经历了原始交往、传统交往到近现代交往的漫长进程;从空间来看,是由点状交往过渡到线状、网状和片状(区域)交往再进入到全球交往,呈现出全方位发散、扩展和普及的全面递进、升华态势。在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类型
摘 要:受课堂时间以及教学内容的影响,一节课不大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对多组史料进行深度分析,教师可以在多组史料中,确定一则核心史料,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分析,涵养学科素养。应用核心史料时,教师需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演变逻辑;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史料深层信息;围绕教学目标,恰切补充其他史料。 关键词:核心史料 历史教学 统编教材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历史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摘 要:概念建构是学习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学习者不经历概念建构是无法成功学习的。教学必须关注先前观点并转变它们,从而建立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概念建构也是学生“历史思维”不断发展与理解增进的过程,学生从中将获得审视历史的概念框架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概念建构 历史思维 天人合一 学习需要学生经历概念建构的过程。“概念建构”这个词贴切地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学生必须在旧观点的情境中
摘 要:学术情境在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深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学术情境与教育测量中的学术情境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教学,落脚点在“学”;后者侧重于评价,落脚点在“评”。学术情境构建路径有二,一是围绕史学方法构建,二是围绕史学争论构建。构建学术情境时应注意避免断章取义、适切学生认知水平、问题与学术情境要有适量间距、情境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尽量采用直接史料及不可偏离课标要求。 关键词:高中
摘 要:国际格局是近代以来历史的产物。20世纪的国际格局,经历了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再到“一超多强”态势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梳理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揭示其中的历史启示,对中学历史师生领悟课标精髓、吃透教材内容,总体把握世界现代历史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进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一超多强”态势 《义务教
摘 要: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所设置的“学思之窗”栏目,对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该栏目呈现多则叙事各异的史料,教师可以巧用冲突史料来创设学术情境,善用史源信息来探究历史原因,妙用互证方法来评估史料价值等。深度研习“学思之窗”史料,能够充分发挥教科书功能性栏目的价值。 关键词:学思之窗 史料研习 启继位 历史叙事 为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科书设功能性栏目,其中“学思之窗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本课导入”资源,为学生学习构建了真实生动的历史场域,其多维价值应得到充分开发与运用。开发角度可从图片入手,挖掘其背后历史及对教学的作用。这一资源的教学运用路径可在课标要求、课堂活动、课后评价等全过程之中展开。论文以波特兰海图为例,通过关联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契合点;以新型航海图特点等设计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以现存波特兰海图数量统计设计课后作业夯实素养提升点
摘 要: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编者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精心编制的教学载体。受制于篇幅限制,教材内容多言简意赅。但知识间的联系、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常隐藏在这些简短文字的背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提及了许多殖民时代的地名,这些地名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地名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教材 隐性知识 世界殖民体系 有效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
摘 要:高三既是中学教育的“收官”阶段,又是人生大学教育的“筑基”之始。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以简敦繁,既可助力学生掌握浅层的应试知识,也能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时空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落实与深化的路径包括明确阶段特征、精选史料、运用典型案例等。 关键词:一轮复习 时空观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是学生扎实基础、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如何
摘 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立足时空观念。在具备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运用时空观念进行题目解答,能够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度;对关键词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准审题、解答题目,并反馈学生学习历史的全面性和基础扎实性。 关键词:时空观念 历史解题 高考历史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具有历史
摘 要:2018年新课改以来的各省历史高考试题和试题情境,均体现出明显的学术性,适宜引入日常教学辅助素养培育。论文通过分析高考真题案例,研习试题本体、试题延伸、试题变式、试题创新四个层面,探究高考试题用于历史教学时可达成的有效学习实施路径,即解题技巧、知识扩展、变式迁移、思维激发的四重阶梯操作。 关键词:试题解析 变式迁移 素养落地 高考真题作为历年的命题典范,在高中学习与复习备考过程中起到提
摘 要:成书时间早并不保证史料绝对真实。历史记载和传承受多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史实失真和变形。解答信史图表题,需保持谨慎和客观态度,结合其他史料进行互证分析,且通盘考虑成书时间、作者背景、资料来源等要素。特殊的历史高考题有时也存有商讨之处,如基于史料实证的2024年新课标历史27题就含有疑义之问。须知深入探究信史须秉持科学求真态度,不可凭成书早晚就作为判断史料信度的唯一标尺。 关键词:信史判断
摘 要:2024年6月浙江历史选考第22题以境脉入题,从整体情境、分层问题、素养立意等多方面综合考查“四层”。目前高三复习课面临浅层、枯燥、低效的困境,受此题启发,可利用境脉从“细节与大势融合”“知识、能力与素养统一”两方面优化教学。 关键词:境脉 “四层” 选考题 复习课 高考评价体系和高中历史课标共同强调了创设试题情境的重要性,学生能否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是评价其知识掌握情况、关键能力与核
摘 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要求的重要依据,也可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2024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的最大亮点是依据课标,回归学情;在命题导向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质量要求;对于正确引导初中历史教学、积极备战中考,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课标 中考历史试题 历史教学 一、一段文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核心问题为驱动,推动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形成最终项目作品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依托客家文化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探索学科课程校本化的育人新路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校本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其中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
摘 要:中学历史常态课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追求和根本内涵,始终恪守学生本位,通过在朴素的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优先用好教材资源,有效创设历史情境,确保教学评有机贯通,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让学习真正发生,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常态课 有效教学 朴素课堂 针对粤东西北地区教师普遍存在的对课标教材理解不透、育人和教学方式滞后等问题,2021年以来,广
摘 要:教师在使用统编历史教科书时,需要用好辅助栏目,深挖文本,适当追溯教材选用材料的源流,变教材为学材,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辨析史料,养成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统编历史教科书 教材 学材 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叙述、辅助栏目设置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有机的、内在的联系。教师在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时,需要深度挖掘其内容表述,用好各种辅助栏目,从而更好地支撑学生的素养发展。本文拟以《
摘 要:二轮复习在整个高三历史复习中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推行,传统的二轮专题复习法难以应对新高考的要求。面对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二轮复习应该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突破口,利用学习工具的结构性与实践性,锻炼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其中历史地图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二轮复习 学习工具 结构性 实践性 历史地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要采用怎样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二
摘 要: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学段衔接,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探究,主张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观念。将衔接理念渗透于史料研习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史料运用、评价检测等角度聚焦素养培育。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 史料研习 核心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采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加强学段衔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将课标、教科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