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招生加考古诗词作画:出题一小步 纠偏一大步 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命题创作,引入一首唐代古诗,要求考生在悟出诗意的基础上作画。如此不同以往的“惊人之举”,让措手不及的考生叫苦不迭。相比往年,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的考题的确更有文化。试题要求考生在两个半小时里根据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的一首诗:“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
据说,18世纪有位主教读完《格列佛游记》(以下简称《游记》。本文使用《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白马译)后,恼火地把书扔进了火里,并且义愤填膺地宣称,他一个字都不会相信。毫无疑问,之前他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也可能是被“游记”一词所欺骗),以为发生在格列佛身上的事情是真的,后来才疑心它是编出来的。无疑,它当然是编造或者说是虚构的。今天,书中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连乳臭未干的小孩都骗不了,为什么在当时会让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 天下事,多到不计其数,人不可件件亲自实践。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验生活,经验人生。个人之经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字意义和文化内涵,沿用已久,词形固定,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或来源典故,长期在书面和口头中使用、传承。然而近些年来,一些网络和媒体,甚至是权威报刊出现了许多误用成语现象,忽略成语的本来意义和出处,随意任性使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随意调换内部语素 当今报刊文摘和影视作品常见有使用成语漫不经心,随意调换成语内部语素的位置,改变其固有结构的现象,请看
去村庄,最好一个人。 最好选择初冬或深秋。 最好选定那个灵隐路上叫法云的古村。 一个人,选择在深秋去了法云古村。这是我的村庄。 沿灵隐路一直前行,球鞋发出萧条的声音,一个人的山路。耳麦里有程砚秋先生的萧萧之声。一步,又一步,走向那个老村落。 所有的树已经丰厚得不能再丰厚,下一步是倾情的凋落了。整个的贮备已经十分满足,它们红的红黄的黄紫的紫,一片纤手破新橙的姿态,又露出老姜的辛辣之味。只有
倏忽之间,兵已做了十四个春秋,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还挖空儿到镇上的车站,一辆一辆望那从洛阳开来的长途客车。 妻不是农村的人,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今年过年,我独自同孩子回了。牵着孩子的小手,推开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围着那块围裙,在房檐下搅着面糊。孩子如期地高
在我们家乡公安,有水的地方就有荷,而水特别多,多到出门是水。行路划船,推窗临湖,枕边听涛,村庄都被水围着。觉得水中有莲,泥中有藕,就跟田中有草一样,没什么可惊奇的。莲荷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已不可考。但两千多年前屈原的诗中就有它的身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春秋战国时的三四月间,想必跟现在也一样吧;当荠菜花铺满田间地头的时候,小荷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钻出了水
一早他就从床上爬起来,蹒跚着走进浴室,细细地洗了眼,修了面,又涂了发乳,把那已经稀疏的头发,梳得规规矩矩。他脱下病号服,穿上一件洁白的衬衣。挺括的领子、袖口,透出一股高贵气。他系上一条暗格子的蓝领带,穿上那套极合身的灰西装,又对着镜子拔去鬓角的一根白发。镜子里映出一位蛮有风度的半大老头儿。 他轻轻叹口气,或许感喟自己韶华已过,或许对经过整饬的自己还算满意。不管怎么说,这身行头让他比病鬼强得多。
苏童的《祖母的季节》语言婉丽,情感细腻,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祖母悲惋的一生。祖母的一生都用来等待,从充满希望的春天到枯萎的秋季,等待着祖父的归来。然而祖母终于等不到她的爱人,离开了人世。清明祭拜祖母时,父亲将祖父的遗物——紫檀二胡——扔进火中,却没想到从二胡中掉落出祖母珍藏的金锁……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不算曲折,可是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却不容易被理解。因此,笔者将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去分析故事情节,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么说吧,过去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对了,我记得她的眼。她死了许多年了,她的眼还活着,在我的心里。这对眼睛替我看守着爱情。当我忙得忘了许多事
看到《她那么看过我》这个题目时,作为读者,我想我们脑海中会不约而同地蹦出这几个问题:第一,“她是谁?”;第二,“那么看”是怎样的看呢?毕竟“那么”是个代词;第三,“她那么看我”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这个题目,让我们浮想联翩,所以我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妙得紧。富有诗意,招人联想的题目。 首先,“她”是谁?据说老舍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老舍三岁时,父亲就阵亡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他的母亲靠给人浆洗缝补养活他。
西欧和美国具有事实上相似的心理,溯其源有三:一、希腊文化;二、犹太教及其伦理;三、现代工业主义——这本身就是现代科学的产物。……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上述三者没有起过积极作用,除了希腊间接地影响过中国的绘画、雕塑和音乐。尽管有地理和经济环境的相似条件,中国人与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思想观念之间却很少共同之处;把一切都归结为经济因素起作用的人,会难以对中国与埃及和巴比伦之间的差异作出解释。气候和经济条
阅读社科文,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性思维。从本文来看,“比较”就是本文核心的科学方法。文章首先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源头的不同,指出西方文化的源头在于希腊文化、犹太教及其伦理、现代工业主义,中国文化的源头则是伟大人物的身上体现的特征决定了民族特征的走向。其次,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结合产生的结果,西方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化的显著长处则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观念,由此阐释在结合中西双方应该采用的合理的态度。最
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 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 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
近几年,纪念、悼念类文章,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越来越多地进入到高考的视野当中。下文将以《悼朱光潜先生》为例,剖析这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快速通读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回忆与逝者生前交往的经历,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对逝者深切的悼念之情。明确了这一点,就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理清了行文的脉络和思路。作者写了哪些交往经历?以“论敌”的身份写朱先生称赞他的文章、与朱光潜先生一起喝酒这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1],为礼部[2]员外郎。时蔡翛为[3]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4]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5]。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6]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7],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8]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史传类文言文,阅读这类文言文需要做到“四看”,其中重点是生平事迹,难点是包括谥号在内的文化常识。 基本信息看开头。史传类文章的布局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开篇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祖籍族望、家境师学、父兄仕途、布衣声望等基本信息,记述传主的特殊才能。 生平事迹看正文。正文主要记载传主的生平事迹,大多由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组成。这些材料多以时间为线贯穿始终,以品行
崇高古器之风,自汉魏晋唐以来,至今日而极矣。百金贸一卮[1],数百金购一鼎,犹有病[2]其价廉工俭而不足用者。常有为一渺小之物,而费盈千累万之金钱,或弃整陌连阡之美产,皆不惜也。 夫今人之重古物,非重其物,重其年久不坏;见古人所制与古人所用者,如对古人之足乐也。若是,则人与物之相去,又有间矣。设使制用此物之古人至今犹在,肯以盈千累万之金钱与整陌连阡之美产,易之而归,与之坐谈往事乎?吾知其必不为也
山窗新糊有故朝[1]封事稿[2]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3]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4]?却與山窗障北风。 【注释】 [1]故朝:宋朝。 [2]封事稿:臣子上奏给皇帝的奏章。古时奏章为防止泄密,都要加封,故称封事。此即下文中的“防秋疏”。 [3]地炉:火炕。又称地炕。 [4]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奏章。北方民族在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中原秋收完毕时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内容为抵御异
林景熙(1242~1310),宋末爱国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暘,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宋亡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林景熙热爱祖国,反抗民族压迫,在当时深受称赞。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因而名重一时,学者称“霁山先生”。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人编为《霁山集》。宋朝灭亡后,林景熙避居山中。有一次,他投宿一家山民家中,这家人家刚用纸糊好窗子,他见到糊窗的纸中,竟然有一封奏请皇
央视一套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正月初二正式开播,2月7日晚经历了最后鏖战,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夺冠,节目完美收官。这位满足人们“心目中古代才女”想象的中学生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此外很多民间深藏的诗词爱好者得以一展诗才,比如40岁的农民,绝症患者白茹云。她说,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中国诗词大会》首播时即被视为黑马,第二季更是在春节期间蹿红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
黎明 一只在海滩上静静伫立的小野兔 像是在沉思 听见有人来, 还侧身向我打量了一下 然后一纵身 消失在身后的草甸中 那两只机敏的大耳朵 那闪电般的一跃 真对不起 看来它的一生 不只是忙于搬运食粮 它也有从黑暗的庄稼地里出来 眺望黎明的第一道光线的时候 许仁浩点评:《黎明时分的诗》是有温度的写作,王家新将两个生命的相遇通过“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柯勒律治)加以展示。诗人借
我是一只狗,一只年老体衰的狗。 如今的我已至耄耋,看尽世间百态,过往如烟凝在脑海,心中有说不尽的苦辣酸甜。每到那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爱寻一方无人的净土,任由那往事纷至沓来,让记忆如水般涌上心头。 而此时,我正蜷缩在墙角,看着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一片一片,慢慢地,悄悄地落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恍惚间,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那杨柳如烟的季节。 那时的我正值壮年,曾经意气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的题目“有那样一抹色彩”,是一道充满积极美好情怀、充盈着生命正能量的题目。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溫馨的回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留连。”文题前的导语以富有诗意的语言为考生提供了多种信息,第一个分句提示考生可以从广袤的自然里取材,表现瑰丽的自然美景。第二个分
绿色的潮,从天边接连地翻涌过来,东风平等地吹过每一株稻,将茎叶翻弄成很精神的样子。 不同于那稻田,在被魚塘远隔的小小禾塘里,长着丛生的稗子。 不能说是种,说成是农人把它移到这废塘里更适当,它们挤挤挨挨地靠着彼此,不像那边的水稻分明排列。这定是小人了,被农人厌的、偷养料的小人。 但小人攒聚处,春风依然拂过,把这些稗也吹得抖擞而轩昂。 稗者,禾卑也。似稻非稻,是恶性杂草。或曰:“败家子”中“败
2016年的苏州中考作文完整命题是: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請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东风为我来’关注成长,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正能量。题目富有诗意,在选材范围上又给学生宽泛的写作空间和较多的展示才能的机会。”此语道出苏州历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或价值取向:首先是强调考生“
看见对面灰瓦上 有一个影 鲜红的影 她在瓦楞上散步 仰望 在萬年不变的阳光下 变成米开朗基罗 彷徨 或曾真的折断过翅膀 或在若干年前 便知晓了此刻的宁静 她的目光 转向一望无际的远方 像天使 不小心坠落尘世间 生出一片净土 (导师:叶矩灿)
楔 子 人鱼岛上空暴风眼出现,浓浓的黑雾一泻而下,人鱼们惊慌失措地想避开那些黑雾,彩色的光点却从空中飘下,人鱼们纷纷抬头,是有着人类双腿的人鱼巫师——玲从风口飘然而下。 彩色鱼尾 那是人鱼岛最为风平浪静的一年,那条彩虹一整年都挂在人鱼岛上空,玲出生了,彩虹消失了,她是条彩色鱼尾的人鱼。族长爷爷按照族规,割下一块鱼鳞去为玲的未来做准备。族长爷爷拿着一本书,书上放着彩色的鱼鳞,正闪着光,族长爷爷
主办:浙江东阳巍山镇中学 校长:徐晨阳 首席指导老师:俞琼君 进这个校园,我对这儿还不大熟,好奇的是,那个坐在我前面的壮实女生,竟敢在老师上课时偷偷在书桌底下看小说——武侠小说!看着她时不时地抬头,低头,我的内心好冲动,这书真有这么好看? 熬到周末放学,我背起书包,走出教室,回家去。教室里只剩下打扫卫生的同学了。走在马路上,一辆电瓶车从我身旁驶过,带起了一阵风。路上的灰尘被风吹起了旋涡,那
写材料作文,大家之所以特别关注“立意”二字,是因为立意当否已成为评价材料作文优劣的第一要旨,这与一般的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较为注重是否符合题意,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等差的。但是,当下的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乃至批阅评价,总是把作文的表达是否符合命题材料的内在含意,和有无针对命题材料的自我见地,笼而统之地称之为立意,这无形中又模糊了材料作文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意”的主客关系以及“立”的彼此联系。 是凡命题作
今天没作业 邓立贤 “今天没作业!”班主任说完这句话后,便飘然而去。 在几秒钟的静默后,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和吼叫,同学们欢呼着涌出教室门。 我呆呆地坐在位置上,有些茫然失措,没作业,那干什么呢? 要不和小光他们上网吧玩游戏,可长时间不练手生,输了太丢人;要不去操场上打羽毛球,可是望着空无一人的球场,怎么打呢?要不还是自己找点作业做吧,然而有些倦怠的大脑,指挥我垂下了拿出习题集的手。 想
(中国社科院青年评论家) “今天没作业”,何至于欢呼乃至沸腾,然后茫然不知所措?是作业负担太重所造成的反弹效应所致。诚然,“梅花香自苦寒来”,可我们的嗅觉早已麻痹,闻不到梅花的香,倒是戴上了看梅花的“眼镜”。如此,对作业,我们应该吐槽;然而,理性的思考也是必要的。邓立贤同学以“埋头久了,总要抬头”为主题,赞扬了老师减负举措的英明;高沁航同学点赞的同时,还作了“传不习乎”的思考;张天慧同学则以深情的
没有作业,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小小年纪的我们,脑中是玩、是游戏、是旁若无人的大笑,是窗外广阔的蓝天。一本白纸黑字的小册,怎容得下我们小鸟般的心?可今天没有作业,我却没有轻松,只有无限的悲伤。 初遇张老师是在六年级。张老师走进了我们的班里,做我们的语文老师了。那时的他,头发还是黑的,笑起来皱纹也不多,我们见他那样温和慈善,存心要欺负他,班里最高的女孩大叫:“老师你怎么这么矮?”他嘿嘿笑了:“怎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流传起这样一句话:作业是老师勒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可想而知,对我们学生而言,“没有作业”怕是童话中出现的梦境。我是从未想过“没有作业”的。直到这个周一的下午—— 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宣布放学。老师今天会布置吗?同学们习惯性掏出本本准备记录。老师环顾了整个教室,意味深长地说“好了,就这样吧。”一时间大家还未理解“就这样吧”的意思,室内只闻见挂钟滴滴嗒嗒的声音。良
校门口路灯默默地向冰凉的水泥地面投射出一片光影。冷风把黑暗中的几片残叶切割成无数块,又抛向远处。树枝在狂风的肆虐中被剥光了衣服,发出痛苦的呻吟。 气温骤降,阵阵寒气袭来。幸亏上学时妈妈叮嘱多穿了件衣服。我将毛衣领子向上翻了翻,捂住冰凉的口鼻,往手心哈了一团热气,加快步伐,走出校门,心里暗暗埋怨着这难熬的冬季。 恍惚中,我看到前方路灯下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爸爸。爸爸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皮夹
话说老王也不老,二十多岁的小伙,朴实俊朗,没啥毛病。最大的消遣就是研究咱中华瑰宝——老规矩。没事常想着古代,自己过几天古人的日子。可这想归想,老王还算清醒,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是实现不了了,转而就把精力放到了做现代的古人上。不管说话、办事,恨不得跟古书里的一个样儿。这不,日子久了,身边的人都戏称他老先生,这“小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老王”。 话说老王立志娶个古典媳妇,一为在家贤惠,二为摆在外
“时光如白驹过隙,别落个神马浮云”,初一的校园生活在懵懵懂懂、浑浑噩噩中已然过去,初二的这段“峥嵘岁月”已悄然来临。 “都初二了,一定要跟紧,现在落下了,初三就跟不上了……”一开学,班主任老师就“醍醐灌顶”,唤醒了我们这些还沉浸在暑假的美好回想中的人。我们先是惊愕,继而茫然,最后激昂。决定携手走进“峥嵘岁月”,向从天而降的初二说:“你好!” 我们与老师一起携手,向初二说你好。看,语文老师的幽默
年后,从外校转来一个同桌。 开始,没有多的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之间稍微熟悉一些,话题也就有了。知道他姓李,原先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父母通过关系把他转了过来,进了我们这所重点高中。我知道,从一所普通高中转学过来是十分难的。 “期末考了多少分?”他笑而不答。但没多久,他主动告诉我,418分。“啊!”我大吃一惊。也许感觉有些失礼,就没有再敢接他的话茬,我们班成绩最差的也是520分呀! “就怪
现代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隔断了人际交流的通道,快速浮躁的生活导致人们彼此的心越来越远,曾经传承千载的礼仪文明逐渐淡出一部分人的视野。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尼山的上空静静流淌下来,皎洁、清朗。我心微暖,愿以一片丹心,倾情遍种文明花,愿我们纯净的菁菁校园,美好如华;愿我泱泱中华,重振“礼仪之邦”的雄风;愿世界民族之林,我巍巍华夏,遍开文明之花。 愿携伙伴,种下
慢是一种态度。语默、神定、心明,仿佛与世无争却超凡而高雅。 慢之雅,雅在虚心,雅在不疾不徐的行进。 画之大家黄宾虹的绘画艺术源于他宁静而慢的生活。当时的他隐居于山中,心如止水。待眼明心清之时学习前人的点画艺术,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笔法大进。他慢慢地感受自然,使画作与生活契合,促成了他画作的返璞歸真、脱俗雅致。 慢之雅,雅在物我两忘的境界。 许多人无法从事雕刻艺术,因为他们无法让自己的心真正
假如今天没作业,我想我会很幸福! 但是,哪天会没作业呢?平时,我们每天放学都要带着作业回家。即便每科3题,至少也有9题;最多的时候,竟有十余题之多!可以说,我们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几乎不存在沒作业的时候;即便是期末考试结束,作业也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因为老师认为,求知是无止境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嘛! 我是个特殊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友,总有无尽的烦恼;为此,我又偏偏害怕学习,总
有一天我在书店里翻到一本文集,里面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抒发自己对青春感叹的文章。像约定了一般,话题都是:十六岁在雨季。那一年我十三岁,刚刚褪去小学生的稚气。十六岁又能怎样?我还是呆在这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从书店回家,蒙头大睡。醒来的时候突然想,我十六岁的时候也写一篇感叹好了,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不能改变什么,但记录总还是可以的。就这样,我期待十六岁的到来。 今年我满十六岁,
小山坡上生长着一棵梅树,它怀有梦想,充满斗志。它想在寒冷的冬天开出最漂亮的花朵,结出最有意义的果实。 因为初春有鲜艳的迎春花装饰,仲夏有淡雅的荷花点缀,金秋有遍地的菊花映衬,如果选择这些季节开花,那自己就毫不起眼。于是,它决定要成为寒冬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彰显自己的不平凡。 春夏季节,其他的花草树木都在接二连三地开花、结果。不时,也有花草劝它趁着这个舒适的环境快点开花,它也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动摇,
先到万古县,那是宋祖英的出生地,盛产万古茶,后到凤凰城,那里有沈从文的故居,沱江穿城而过。用沈从文家乡的水,冲宋祖英家乡的茶。那是多么美妙的茶?万古茶——苗乡——凤凰,成了纠结我心的渴望。天遂人愿,老妈所在的学校组团“凤凰三日游”,她决定带我去。 站在古城墙上,山上婉转悠扬的歌声飘来:唱得好来唱得乖,唱得桃花朵朵开。桃花十朵开九朵,还有一朵等你来。这是苗歌,老妈提醒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