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2024年7月,我国卓越的美术史论家、艺术教育家、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永远离开了他用生命热爱的这方艺术天地,为后学留下了无尽的哀思。20世纪50年代,文史专业出身的邵大箴先生作为公派留学生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研究美术史论,兼及接受美术实践训练,自此成为新中国美术理论研究与美术教育兴微继绝的亲历者,在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和教学领域一路
[摘要]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同写实的表现手法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两个概念。与之联系更为密切的,是创作者认识世界的方法,即创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家应从现实生活出发,真诚地表达在复杂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以自己的创作干预现实生活。艺术有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感,能够从可感知的世界汲取养料,再反过来积极影响可感知的世界。过去我们对现代派艺术研究得不够,简单的否定多,具体的分析少,结果限制和束缚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肯定现代派艺术中一切从内容到形式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东西,但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现代派。只有肯定应该肯定的东西,否定应该否定的东西,才有可能从现代派艺术中获得真正的教益。
[摘要]我国美术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就如何正确地运用模特儿和画模特儿的不同方法展开过学术讨论。关于禁止使用模特儿的意见,毛主席进行了批评,并以唯物主义精神科学地阐述使用模特儿进行艺术训练的必要性。我们要表现现代人,必须直接研究现代的人体。在美术教育中通过模特儿训练写实手法,发展人物画,是对封建思想体系的有力冲击。虽然画模特儿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避免这种弊病的途径不应该是取消模特儿,而应该是科学、合理地使用模特儿。
[摘要]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交战正酣和文艺整风运动的大背景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起由五位美术家参与其中的赴朝创作组,一同前往朝鲜开展战地访问和写生活动。跨过鸭绿江后,这些美术家以实际行动投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支援当中,一方面及时发表战地写生作品,另一方面将后续创作的作品送去参加重要展览。此次创作行动无疑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举,美术家们创作的相关作品更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要]六朝时期,山水画与山水诗几乎在同一时期蓬勃兴起,二者自此开启了彼此交织的互动历程。“物色相召”“文贵形似”,自然景致的凸显要求诗歌不断向绘画的状物特性靠近。因此,山水诗自诞生之初便天然蕴含着画意。谢灵运不仅是重要的山水诗人,还兼具绘画才能。他的山水诗工于形似,在山水画面感和空间感的呈现上兼顾得宜。这与他“饱游饪看”的游赏经历和寓目辄书的创作方式相关。可以说,绘画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观照谢灵运的山水诗,并结合六朝前后的画论进行反观,以期全面理解其诗中呈现的山水画意。
[摘要]从阶层上看,汉代儒家忠孝伦理观念具体体现在统治阶层、士人阶层与平民阶层。一方面,统治阶层的儒家忠孝观深刻影响了士人阶层与平民阶层。另一方面,士人阶层内部存在对儒家忠孝观念的不同见解。武梁祠孝子图像即汉代各阶层对儒家忠孝伦理观不同理解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武梁祠孝子图像中的《董永事父》《丁兰刻木》二图为例,从图像表现与题材选择两方面分析汉代各阶层儒家忠孝观的具体呈现,继而对武梁祠孝子图像呈现多元忠孝观的原因进行探析。
[摘要]乾隆五十九年(1794),第四次礼闱失利南归的刘恕邀请画家沈月山、翟大坤依据其诗文创作肖像和书斋图,以寄托自己35岁的人生随想,其中充分体现出图文互动的中国文艺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刘恕小像》及其题赞与《松萝书屋记》《松萝书屋图》是刘恕一个阶段内心理轨迹的生动投射,成为他在科举挫败与文化自信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
[摘要]热河行宫又名“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在热河地区建立的夏季行宫,其后成为清朝处理行政事务的重要政治空间,在清代政治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传统观点,这幅《热河行宫全图》或绘制于乾隆年间。然而据笔者考据,发现其实际上很可能绘制于光绪十三年(1887)至光绪二十年(1894)之间,展现了热河地区建立行宫以来逐步发展的繁荣局面,寄托了乾隆70寿诞后对“大一统”的追求和对后辈统治者的告诫。此图是清朝政治文化和空间的艺术化表达,与乾隆朝统治后期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
[摘要]21世纪初以来,陈介祺印学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海内外学术界在研究该领域时,切入角度、侧重方向、研究方法各有千秋,却又彼此关联。然而,陈介祺崇古与传古的内在动因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陈氏不仅注重收藏过程中的审慎态度,而且涉猎广博,同时能够聚焦先贤“制器尚象”的高远理想,以实证的态度和方法探究了“事物”与“理义”在心灵层面的映照关系。
[摘要]以金属材料修复、装饰陶瓷的方法虽然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都很常见,但存在明显差异。由于中西文化价值观不同,古陶瓷金属镶饰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中国古代,用金属修补、镶饰的瓷器作为社会各阶层的日常使用之物,风格随形而就、简单平易。而在西方,远道而来的中国瓷器珍贵且奢侈,一般只供皇家和贵族使用,大多数重金豪镶,风格极尽奢华。在比较视域下,不同的文化观念、使用人群、使用方式、使用目的导致了陶瓷金属镶饰器物功能、装饰工艺与风格特征的差异,呈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趣味与美学指归。
[摘要]“双飞天”形象起源于印度,流传广泛。随着佛教故事的传播,其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在传播过程中,飞天的着装产生了微妙变化。在同一范式下,印度与中国“双飞天”形象的着装开始由同一化向差异化转变。随着差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印度与中国飞天的服饰风格特色也日益明显。本文旨在透过这一变化,深入分析中印两国佛教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双飞天”服饰从印度传入中国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
[摘要]本文基于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从“社会一审美一经济”三重维度出发,讨论湿壁画的多元功能,进而揭示其作为艺术创新载体和经济生产节点的多重属性。湿壁画在彼时被视为一种“视觉武器”,通过透视手法、光影叙事和空间融合重构观者的视觉体验。赞助人制度和颜料贸易网络共同构建起艺术品生产的等级结构,而将所有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BelComposto)的跨媒介协作模式则突破了文艺复兴艺术的局限。巴洛克湿壁画既是美学革命的产物,又是艺术经济变革的物化体现。
[摘要]玉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雕刻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从原始石器中脱胎而来,贯穿中华文明发展全过程。因此,关于玉器起源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玉器的起源与史前先民的审美意识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基于审美视角,以考古学为理论基础,以古代器物研究成果为材料依托,观察史前先民的造物观念和审美意识,分析审美意识在石器选材和制作上的表现,以期厘清玉器从起源至产生的漫长过程,并将这一过程进行分期。
[摘要]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北京美术产业与时俱进,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格局,对国内其他区域美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本文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出发,论述1978年以来北京美术产业的基本构成及选代升级,探讨其与经济、文化生态的联系,指明北京美术产业的优势和既存问题。
[摘要]本文将约翰·奎因作为研究对象,以他的精英律师、国际现代艺术展览会发起人之一以及现代艺术收藏家三重身份为线索,爬梳其在艺术法规、展览传播及收藏交易等方面的经历与贡献,观察20世纪初的欧洲现代艺术是如何通过一批收藏家传播、展示以及销售到美国的。约翰·奎因极具艺术理想,在西方现代艺术市场的早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护航作用。研究约翰·奎因将有助于今人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市场的确立,明晰现代艺术市场史的发展,亦能为如今全球收藏家在现当代艺术方面的收藏与投资提供启发。
[摘要]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册页中有一幅描绘文人高士于槐树下仰卧乘凉的精美画作——《槐荫消夏图》,本文即对此图的复制过程展开详细解析。复制工作的具体做法是以人工临摹为主,以数字复制为辅,进行保护性复制。文中首先提出了复制的重点及难点,而后通过分析文物画面,围绕背景知识开展研究,并采用人工临摹和数字复制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突破复制壁垒,高质量地还原文物原貌,满足了文物保护以及使之代替原作参展的实际需求。
[摘要]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瑰宝,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成为独立设置的展览品类。此后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中国壁画持续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本文选取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图像进行叙事分析,比较壁画作品的变化,探析新时代美术创作趋向。新时代美术创作趋向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守正创新和美术表现形式的延展,强调突显视觉创造性,同时将“三种文化”的精髓融入美术创作,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人工智能对美术创作的改造与创新。
[摘要]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以各地少数民族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创作就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随时代的发展持续推动着油画民族化的进程。本文聚焦以巴蜀地区乡土风物为主题的经典油画创作,从对“乡土”一词的理论性思考入手,揭示其中包含的地域性特征与时代性特征,并从五个侧面分析巴蜀乡土题材油画创作的共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摘要]从周思聪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矿工和彝女题材速写及手稿中,可以看到线条语言风格由表现客观对象向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转变。本文通过对比周思聪相关题材速写、手稿及由其衍生的水墨创作,将这种转变归结为创作状态、心理和媒介探索的影响,同时揭示速写作为艺术表达的独立意义及其对水墨人物画创作的重要价值。
[摘要]OBE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关注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真正获得的能力和技能。其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转而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动画速写”课程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外,还培养其迅速捕捉人物、动物运动姿势和形象特征的能力。本文对现阶段“动画速写”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据OBE理念,探究“动画速写”课程的改革策略及意义。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美术出版高质量发展,广泛推介优秀美术图书,引导美术创作和研究方向,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担任指导单位,中国出版协会美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杂志承办的“2025年‘美术好书’双月榜”评选活动持续进行中。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杂志编委在《读好中国书,做好中国人》中写道:“天地君亲师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