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学情和案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古诗词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情感共鸣、哲理启迪、挫折教育等策略,以支持初中生心理和情感发展。这些策略结合运用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构建一个支持性和理解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
摘要:新时期美育工作已然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主要举措,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是学科育人的主阵地,以学习《荷花淀》为例,分析文本在文学语言、文学意境和文学情感方面的“美”,进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浸润学生心灵,提升美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荷花淀》;美育;语言;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实施需要落实在单篇教学中,单篇教学的设计要以整体观照确定单篇文本的价值,以任务为导向设计学习的关联性活动,将单元写作的核心要求融入单篇教学。 关键词:单元学习任务;单篇教学;设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3-0008-03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单元学习任务”力图回答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
摘要:深度学习理念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主张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韵之美,在斟酌字句赏析文本言语形式的过程中读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韵,在合理创设情境的前提下、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经典范文中的所言之志、所载之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言文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深度学习;文化自信; 《兰亭集序》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深度学习为语文教学转变提供了新契机,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效创设任务是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聚焦表现性任务内涵,从“概念——情境——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表现性任务;深度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3-0015-02 《
摘要:“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真实需求、致力于落实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三新”背景,以真实案例为依托,围绕提炼主题、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三个层面,从创建教学框架、搭建学习支架、落实教学目标三个角度,探究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形成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方向的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新”;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能力。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输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凸显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要求,值得语文教师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探寻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
摘要: 《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通过三次打破常规的叙事手法,暴露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层次,具体表现为火车驶入台儿沟、香雪进城读书和火车带走香雪。在人物心理变化上折射出的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知识文明的渴望以及对乡土文化自信的变化。通过对香雪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心理互动分析,聚焦小说人物如何完成人格主体塑造以及与乡土文明互润的过程,从而为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提供借鉴。 关键词:“打出常规
摘要: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文章选取代表性景物,营造舒适宁静的氛围,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深入探讨交流,促使学生领略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济南的冬天》;品读;领略;美 中图分类号:I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3-0026-02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的“学习提示”提出,《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勤奋乐观的精神”。结合文本分析,《插秧歌》所描述的农家未必只有四口人,可能是由多口人构成的一个大家庭;诗歌描述了农耕生活的繁忙和艰辛,生活气息浓郁,但并非有“情趣”;表现了农人的辛劳与勤苦,执着与坚韧,但未必表现了农人的“乐观”精神。 关键词: 《插秧歌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拓展与补充,也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以阅读《西游记》为例,从品读诗词、鉴赏人物、推演情节和读写结合四个方面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3-0030-02 初中语文学科核
摘要:以《水浒传》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名著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的结合之路。采用跨学科欣赏、组内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古代侠义精神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传承发扬。强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思考和逻辑表达能力的提升,为提高初中生思辨能力和文学作品理解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主题思辨型阅读;名著阅读;侠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群文阅读逐步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群文阅读是把多篇文本组合为一个整体的阅读方式。主要从统整群文议题、设计群文任务、注重群文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让知识从客体走向主体,从内化到外显,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关键词:结构化;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3-0036-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读懂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但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有效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重点,主要从“通过创设情境,增进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引导质疑,锻炼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大单元对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不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关键
摘要: 《登泰山记》的语言风格独特,精致雅洁。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这种独特的美难以走进学生心里。以学生的阅读难点为突破口,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品味精致雅洁的语言美,感受与理解文字背后作者幽怀远韵的君子之风。通过情境教学,设置“忆古寻芳旅,游踪串全文”“寻芳揽胜处,斟酌品辞章”“拨云观真容,幽怀复远韵”三个教学环节,以“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深入文言文学习之境。
摘要:随着“三新”改革的推进,高中作文教学迎来全新的挑战。新高考秉持聚焦新时代主题、关注国计民生且不回避热点、焦点的指导思想,教师可从赓续传统文化血脉、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深度锤炼、“互联网+”与教学视野拓展等维度,探究解决新高考作文中出现的引用素材历史化、书面表达陈旧化、理性思维浅层化、表情达意空洞化等问题的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热点焦点;共同话语;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五石之瓠》一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文中有“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一句,关于“樽”的注释为“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这种解释并不准确,容易让人产生“坐着酒樽渡江”的误解。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庄子》的文献,认为将“樽”解释为“腰舟”更合理。 关键词: 《五石之瓠》;樽;腰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