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破解“有指标缺工具”的“卡脖子”难题。然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以何”“为何”“如何”助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仍有待探讨。该文首先从新模式、新技术、新支撑和新服务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助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现实意义;从目标同向、内容一致、理念相同、方法契合四个层面解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
摘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伴随新一代智能技术加速演进,主动运用智能技术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人机协同教育评价新格局成为广泛共识。但在存有诸多因素交互影响的教育评价场景中,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如何协同评价、潜在伦理风险如何规避纾解等核心问题仍待商榷。该研究以核心概念辨析释义为基点,从技术伦理视角考量人机协同教育评价,审度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要素,构建人机
编者按: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条件。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2024年1月,我国首次颁发“国家工程师奖”,明确了工程师精神的内涵,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培养一支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
摘要:数字主体性是个体和人类数字生存的内在担保。数字主体性研究缘于人类数字化进程及面临的挑战。数字技术在赋能“人类第二次进化”同时,也带来了人的主体性遮蔽、失落或悬置的风险。彰显数字主体性是人类在数字世界确证独特性、尊严和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人类在技术异化的反噬中处理“人-技术-世界”关系的“得救之道”。从人类现处的复杂信息物理社会系统角度来看,数字主体性是主体性哲学研究的重要构成,更是数字人文主
摘要:在智能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教学想象力的涵义与内容愈发丰富,它不仅是教师敏锐观察与深度感知的结晶、多维度沉浸式体验的展现、深度剖析与智慧洞见的汇聚、情感共鸣与创造性重构的交融,更是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探索。基于此,教师教学想象力的生成也应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且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根植于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同时,
摘要:为贯彻二十大精神,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国民素质等核心概念关联。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建成依赖终身教育价值功能的发挥,“学习社会”与“学习体系”虽深度融合,但并非当然的同一问题、同一目标,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与描述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学习型社会是立足本土实际且面向未来的革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案与视野下诠释学习型社
摘要: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数字化转型学科化发展的典型表征,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遵循科学教育学科逻辑,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命,结合科学教育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和工具的转型升级,助力科学教学、学习、评价样态的整体革新,以此为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实践层面主要体
摘要:面向教育强国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需秉持辩证思维,从历史与未来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联系、对立与统一相辩证的视域出发,其呈现出迭代演进式、螺旋进阶式、协同共育式的特征。以“器物之变—制度之变—观念之变”的逻辑理路,探索并构建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的三重形态,即依托技术介入的科学教育效能化工具平台的初阶形态、依托技术嵌入的科学教育多元化协同机制的中阶形态、依托人技共生的生态
摘要:教育数字鸿沟治理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关注的核心议题。该文基于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的“3C”框架,深入分析了我国教育数字鸿沟治理的现实图景,并从城乡、区域与家庭收入差异三个层面揭示了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的深层成因与发生机理:城乡、区域和家庭收入差异相互交织,在政策支持、资源分配、文化传递等方面彼此强化,从而导致并固化了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的代际传递。为进一步弥合我国教育数字鸿沟,通过借
摘要:教师是教育数字化变革的策动者、范导者、支援者,造就具有数字胜任力的优秀教师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在教育数字化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担负着三重功能:前驱功能、支撑功能与杠杆功能。要全方位参与教育数字化变革,教师教育育人目标、教学方式、治理体系面临全面升级:培育教师的教育数字胜任力成为首要育人目标,融身混合教师学习模态成为主要教学方式,精准治理、人机共治成为现代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重点。面向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复合概念,在本质要义上要求“质”与“量”双向维度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作为一项涉及多元利益相关参与主体的系统性工程,在基本特征上以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劳动需求为社会表征、以彰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属性为教育表征、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深远影响,数字化已成为各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该文选择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政策文本,比较五个国家政策制定与实施特点及其效果。研究发现:在政策主体维度,各国均已形成多主体参与、跨领域合作的特点,中国与日本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而其他三国则由经济与社会主管部门主导;在政策主题维度,中国重视通过数字化全面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而其他国
摘要: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是影响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关键因素。已有的研究大多基于外部环境探究影响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因素,较少从教师主体视角进行剖析。研究从乡村教师个人动机视角出发,基于UTAUT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SEM分析发现,乡村教师的绩效
摘要:数字全球化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全域变革。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与实践论,考量数字文明新形态、数字技术更迭、数字思维转型、数字生存新境遇以及数字学习新生态下的学生深度学习研究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希冀以整体生命发展观、复杂性认识思想以及超学科研究方法论,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实践智慧价值体系建构,延拓时空融通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场域。 关键词:数字全球化;深度学习;境遇审思;研究转向 中图分类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已经难以支撑起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的任务。与此同时,拥抱信息科技,以数字信息技术建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并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设计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各级学校正在狠抓落实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培养打好基础、文学启蒙的关键阶段,更应该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教学创新力,
立足互联网时代之下,传统社会形态在信息技术、数智技术、媒介技术等作用下逐步瓦解,这深刻影响到各个产业主体的传统运作机制。聚焦声乐教学领域,随着互联网媒体、技术、资源等不断向声乐教学场域渗透,倒逼高校摒弃旧有声乐教学理念,通过扩容声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组织方式等手段,实现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互联网+声乐”是互联网时代重构声乐教学模式的底层逻辑,它既可定义为一种声乐教学生态,也可以视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音乐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改进传统音乐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方法,拓展教学路径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够成为带动高校音乐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助力。未来,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也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AIGC+智慧
由张豪锋主编的《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创新了新模式,对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与信息化能力提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以“三保障”保驾护航,助力信息化稳步推进;以“六位一体”混合研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七结合”整园推进,实现信息化步入2.0时代。 以“三保障”保驾护航,助力信息化稳步推进。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制度保障。为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赋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新时代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大数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正悄然重塑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轴心机构,在这一变革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数据赋能高等教育》一书深刻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民商法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正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革新。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对于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张翠英编著、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童心童梦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一书探讨了信息技术如何为学前儿童音乐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的迅猛进步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作为一本深入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著作,《信息时代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揭示了信息技术在乡村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更特别地关注了乡村美育的未来发展。 《信息时代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阐述了在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迁发展的学校信息化环境、课堂革命、
大学语文学科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人文学科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支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由邓钗著写,九州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研究》一书,系统性阐述了互联网技术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挑战与路径,对于相关人员深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语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健康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最初的医疗信息查询,到如今的在线诊疗、药品配送等,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一趋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这一背景下,医药创新信息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由于医疗行业的现代化技术及市场供需要求不断变化,传统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创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抓手,更是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对此,高校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切入点,优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继而促进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趋势相匹配、与国家法治需要相对接、与国家法治实践相融合,有效培养出“立德为本、德法兼修”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
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南科技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于2024年12月15日联合主办以乘“数”前行 “赣”出精彩为主题的数智人才培养全国现场会在江西赣州市成功举办。近200余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院校代表齐聚一堂,以赣南科技学院“赣科模式”为样板,共同探讨数智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旨在助推数智人才高质量发展。 乘“数”前行:“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