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9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大气本底站观测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等反应性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等要素,其观测结果体现较大尺度大气不直接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混合均匀后的平均状况。 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
【热点材料】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于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
【热点材料】 2024年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澳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习近平强调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
【热点材料】 2024年12月,新华社评出2024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1.全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重大科技工程捷报频传。 3.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有力震慑“台独”分裂势力。 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启改革新篇,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5.元首外交书写恢弘新篇章,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
2024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题型继续保持稳定,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共有17道,均为单项选择题。从题干和题肢的表现形式看,17道选择题中有单一式选择题和组合式选择题两种。其中有9道双组合型单项选择题,8道单一式单项选择题。研究近三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选择题的设置(见下表)可知,双组合型单项选择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推崇。 一、双组合型单项选择题的基本特征 双组合型单项选择题是
《理解权利义务》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内容的具体化,主要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旨在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学习完本单元后,我们要了解自己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依法行使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把履行公民义务视为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一、公民权利 【知识总览】 《公民权利》这一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富强与创新》单元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踏上强国之路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内部经济问题严重,政局动荡,纷纷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重点知识回顾】 建立背景:国内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人物:墨索里尼。 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对外扩张:19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图》主要介绍了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地图的选择和应用等内容。学完这一章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地图这一地理工具,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生活中,能根据要到达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图,做好出行路线的合理规划,提高出行效率。 一、地图的阅读 【知识梳理】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方向、图例和比例尺是地图的“语
在学习《海陆的变迁》的过程中,明确海洋和陆地的关系,理解海陆的变迁相关知识,对深刻认识地球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该部分内容需要掌握影响海陆变迁的因素、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能合理解释当前地球海陆轮廓的成因,养成科学推断的意识与习惯。 一、沧海桑田 【知识概况】 由“沧海桑田”一词不难看出,海洋和陆地并非一成不变。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如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海陆
在河南道德与法治中考中,辨析题因其难度较大,被认为是学生最棘手的一种主观性试题。尽管2024年河南道德与法治中考辨析题被师生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最简单的辨析题,但数据显示许昌地区的平均分仅为3.83分,得分率为47.89%,满分率仅为0.86%,难度系数为0.48,这使得辨析题在全卷中依然是得分率最低、满分率最低、难度最大、区分度(D=0.36)表现最差的题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有学生问:“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道德与法治试题结合材料进行命制,而这些材料涉及各个方面,有社会热点,有时政新闻,有生活现象等。解答试题时,需要学生运用概括归纳、比较分析、演绎论证等多种思维方法和策略,深入挖掘材料信息,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 一、概括归纳,提炼材料观点 概括归纳是从材料中提炼核心信息、把握中心观点的重要方法。面对一段材料,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快速阅读,找出材料的
作为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选择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测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德与法治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能在有限的题目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广泛考查,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能力考查多元,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如何才能做好选择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尝试提炼出一套既实用又高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应对这类试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观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问题开放化、思维多元化等,这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主观题,学生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信息,明确设问要求,找出恰当的切入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寻求答案。 一、明确设问要求,厘清答题任务 设问是学生解答主观题的重要依据。设问中往往包含了问题的背景信息、涉及的知识模块,以及对答题的明确指令,如“运用法
2019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考前老师“划一划”、学生“背一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考的命题立意已经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移到如今的核心素养导向与立意。针对中考命题的变化,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学科思想方法,运用“4
历史学科在大部分地区是开卷考试,且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也不多,所以大多学生在历史学科复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少。那么怎么用较少的时间进行历史复习,而又能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介绍几种实用的做法。 一、由大到小法 1.这里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在复习时,要总体上把握社会形态,如中国史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世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历史学科中考由过去传统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既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规律,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思考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改变的是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理解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深、学活、学精、学透,在综合分析中把握知识的脉络,在解决问题中理
在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识图和释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历史图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信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掌握正确的识图和释图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 一、识图方法 在审视历史图片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图片中的人物、场景以及建筑等元素的分布情况。例如,当我们分析一张古代城市布局图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城市的形状、规模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位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及大学地理学、天文学、水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学科的基础阶段,初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学会识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促进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初中地理识图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右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这是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中有关红船精神的描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