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以职普融通、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为特征的综合高中再次为社会所关注,成为高中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国家政策文件中鼓励设立综合高中,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综合高中定位模糊、普职课程联结松散、多方协同沟通阻隔等现实问题。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对于解决当前综合高中建设面临的问题、促进综合高中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基于这一理论,综合高中建
[摘要]作为职普融通政策演进中的两种形态,职普融通实验班与综合高中的发展具有典型政策实验价值。以成都市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模式为样本,揭示职普融通实验班向综合高中实践转型的三重逻辑,即政策创新驱动下的制度演进逻辑、教育经济视域下的资源整合逻辑、公众需求牵引下的政策响应逻辑。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框架分析发现,转型过程面临政策保障的结构性缺失、资源整合的要素摩擦、制度变迁的动能衰减以及区域经济梯度制约等多
[摘要]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对美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发现,综合高中自身结构从普职联合走向了普职融合。进一步分析发现,普职融合制度化的过程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制度转变:在法规体系层面,联邦法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引导职业教育从定岗培训转为既有助于升学也有助于就业的生涯与技术教育;在规范体系层面,启蒙教育代替智力测验成为引导学生分流的重要工具;在文化—认知层面,塑造高回报率的CTE选项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成为优化职业教育布局、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的实践脉络,可以将其划分为松散联结期、紧密协作期、深度融入期等三个阶段,在发展历程上呈现出资源下沉从单向输出向县校深度融合的演进逻辑。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有中高职一体+实体化、中高职一体+项目化、高职独立+实体化、高职独立
[摘要]职教数字化嵌入区域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职教数字化通过构建人才供给、文化引领与技术支撑三维驱动体系,精准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在职教数字化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中,面临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衔接不畅、绿色技术文化引领效能薄弱、绿色技术创新支撑离散的挑战。为此,亟须构建“数字+绿色”的职教生态、培养区域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以数字化赋能文化认同、重塑职教绿色技术文化
[摘要]技艺类非遗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孕育而成的独特手工技艺,深刻反映了特定地域与民族的文化精髓。从意义建构理论的视角出发,职业教育在技艺类非遗传承中具有情境营造促进技艺意义建构、多主体认知促进技艺意义内化、全链条实践创新推动技艺基因活化的天然优势。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仍面临传承场域情境缺失、技艺认知代际断裂、创新行动系统缺位的现实困境,制约了技艺类非遗活态传承的效能提升。基于此,应以产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正在走向深度同构。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充分体现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双向桥梁与纽带、区域创新与社会服务的人才孵化器与技术服务商、协同治理与利益平衡的关键枢纽角色。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双向协同共创、跨专业联合研发与终身学习,充分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中职业院校的桥梁功能;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孵化功能、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摘要]现场工程师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用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应用问题,沟通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其特征包括实践活动的整全性、连续性和非逻辑性,角色职责的时间性、空间性和结构性,素质要求的综合性和高层次性,兼备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中国特色学徒制服务于现代产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既与现场工程师有着共同的现实面向,又可为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丰厚的理论
[摘要]传统的社区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和社区治理的深层需求,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社区治理的国家行动,展现出独特的破局价值。城市更新通过升级物质条件与优化空间规划强化社区教育的物质基础与环境营造,通过配置社区资源与挖掘地域文化夯实社区教育的资源网络与文化根基,通过推动社会融合与开展社区治理实现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空间价值。面向未来,城市更新要进一步助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注重
[摘要]法国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构建多元包容的教育体系等多项举措,形成全球人口老龄化治理的创新范式。法国在老年教育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包括政策保障机制为老年教育发展奠定基石、多元形式和内容精准匹配老龄群体需求、资源整合机制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代际互动模式增强社会文化传承效能,为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关键词]法国;老年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心上移对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顺应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势,推动了职业教育功能由“谋业”转向“人本”,能够满足“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诉求,其目标是统筹教师的“职业性”与“学术性”两个方面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技术技能和应用研究能力提升。在政策引导层面,需要扩大制度供给;在组织协同层面,构建“高校—职校—行企”协同培养模式;在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任务,在驱动产业能级跃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战略地位。职教本科学生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冲击产生了自我否定与能力焦虑、职业理想遮蔽与情感缺失、教育的等级场域难以跨越的困境。过度依赖数智技术、智能算法隐形凝视、数智资源配置失衡是导致职教本科学生身份认同困境的重要因素。数智时代为化解职教本科学生身份认同困境,需推动人机协调共生,提升学生的自
[摘要]教辅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辅队伍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存在主义视域下,高校教辅人员具有三重身份,分别是作为人的本体性身份、作为教师的专业性身份和作为交往者的社会性身份,但同时面临自我价值缺乏、角色定位缺位、群体归属缺失的身份认同困境与职业发展限制。为此,建议通过培训引导增强教辅人员职业认同,通过分类评价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