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它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场域,也是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适切场域,它为职业教育价值赋能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具象的实践场域。然而,我国县域职业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却面临着职业教育体系脱嵌于县域需求、人才培养体系悬浮于县域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游离于县域空间特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为此,应重新审视县域空间存在的独特价值,重构在地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确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建立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耦合体系;创新县域职业教育治理体制,建构多主体合作的在地化办学模式。
[摘要]战略规划是统领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下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办学生态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职业院校“十五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应以适切的理论为分析框架,洞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职业教育变革的趋势,精准界定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包括确立新的办学定位、构建学校中长期发展的制度框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同时,“十五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应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确定包括研究机构在内的、全员参与的编制与实施主体,凸显规划编制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校本意识、践行意识。规划内容应重点关注一些瓶颈问题或新问题,包括从企业技术骨干中招聘教师遇到的制度障碍、企业办学主体地位虚置、办学经费短缺、数字化转型偏离核心领域、生源质量不理想。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推动着职业教育生态的智慧化重构。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平行会议为主线,系统梳理国际组织与多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中的动向与共识,全面剖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结构性短板,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在课堂重塑、教师转型、校企协同、智慧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旨在展现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进路与全球价值,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履职效能决定的,因此厘清市域产教联合体各主体的职能并推进其职能落实是理论研究亟待破解的任务。价值共创理论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研究具有高度适切性,基于价值共创的理论框架,政府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政策供给、资金投入、资源整合、监督评价等方面;政府应然职能的履行需要通过优化政策供给、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资源共享的协同治理模式、优化监督评价体系等路径来实现。
[摘要]从功能定位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四链融合发展的精准实践、多元主体办学的落地形态、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高地。但是,实践中仍然面临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上辨识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未能为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提供切实保障,资源保障不够匹配、对产教融合实践的支撑度不足,育人模式不够联动、未能充分发挥产教协同平台优势等现实困境。为此,应以特定产业需求为聚焦,推动产教精准匹配;以多元利益协调为关键,打造高效运行实体;以产业和技术变革为驱动,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以技能有效供给为指向,创新人才育训模式。
[摘要]现场工程师的工作环境特性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特性高度契合。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现场工程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适应性与应变能力、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自组织与协作能力、学习与进化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据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自组织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多元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来有效培养高素质现场工程师。
[摘要]英国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缓解劳动力市场周期性困境及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推出技能英格兰战略,主要目标是构建新技能形成体系。该体系通过协同政府部门打造政策体系、推进多元主体合作优化培训体系、整合数据构建评估体系、结合地方特色形成区域均衡生态体系的实施框架,呈现出预测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协同性、数字化与精确性、特色化与均衡性的特征。英国在技能形成体系构建上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进经历了奠基期、探索期、成型期、深化期。通过从多维视角探究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未来澳大利亚应注重全面的职业才能培养、加强产教融合组织建设、推进契约项目制实施、统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以此为借鉴,我国应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多元决策机制,强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标准,推进终身教育培养目标,提高产教融合数字治理效能。
[摘要]澳大利亚微证书具有以技能为导向、知识单元模块化、技能认证去中心化、模块知识融合化等特点,形成了以政策为引擎、产业需求为锚点、高校为供给中枢、学习者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据此,我国要加强政策杠杆驱动,应对技能短缺危机与促进终身学习;充分响应行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强化数据平台建设,精准监控技能短缺;完善技能认证,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良好生态。
[摘要]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构建终身职业指导体系是欧洲提升全球竞争力、促进就业以确保劳动力市场稳定发展、改善准入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适应个体职业发展范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欧洲终身职业指导体系的核心要素涵盖人员、机制、材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该体系以双线多维职业观为理论指导,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搭建体系框架,以培养职业管理技能为服务目标,以结构化过程模型指导实践路径,以质量评估推动政策的持续优化。欧洲在终身职业指导体系建构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我国职业指导事业的优化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目标群体,探索农民工群体收入和工作质量的提升路径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和社会价值。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存在非正规就业、低层次就业、多代际共存等群体特征,基于职业技能的视角,农民工群体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还存在数字经济下的技能鸿沟与结构性失业、环境规制倒逼下的技能断层与职业挤出和技能适配不足造成返乡创业低端化等现实挑战。为应对以上挑战,要精准对接数字经济需求,破解技能鸿沟与结构性失业;强化绿色技能供给,应对环境规制下的职业挤出风险;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回应代际分化与老龄化需求;重构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育机制,突破低端化陷阱。
[摘要]职业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面临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系统性仍需加强、多场域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职普融通思政育人链条贯通性不足的现实困境。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全过程教育体系”思想、“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敬业乐群”思想,对破解思政育人实践问题意义重大。据此,提出职业教育应坚持“因人而育、因地而育、因时而育、因事而育”的实践原则,凸显德育价值,创新协同模式,凸显政治属性,贯通育人实践。
[摘要]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举措。要实现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必须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理清其理论逻辑,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