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技能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时代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口,指向基于“任务分配”的精准角色定位、基于“素养本位”的动态适应过程以及基于“结果导向”的持续效能优化。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结构是数智知识、批判性思维、技能集合、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系统性整合,共同建构起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框架。
[摘要]人工智能的应用给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双重影响,使其在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机遇与风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风险主要是教育技术伦理风险,其具有多面性、系统性、动态性、持续性等特征,并且在个体伦理、教学伦理、制度伦理以及社会伦理等向度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风险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技术演进、职教转型、学情多元等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应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乡村技能型人才培育是促进乡村先进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重要举措,形成乡村生产力在劳动者要素、劳动资料要素以及劳动生产关系三个要素层面的质态提升。在分析我国乡村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育难以适应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表征基础上,提出基于时代内涵、制度体系、知识结构及生态环境四个维度的职教发展进路,以乡村技能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对于助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需要、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满足人的发展需求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实践层面仍然存在文化建设意识不强、保障制度建设不足、主体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氛围营造不浓、发展特色优势不显等现实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强意识引导、制度支撑、主体参与、环境优化和特色凝练等方式,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NVivo11软件的文本分析功能,通过对15份省域推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后发现,各地政策文本基本符合“一体两翼五重点”的结构布局,从多方面规划了各省构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蓝图,但仍存在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不足、政策文本结构缺乏创新性,政策操作难度大、政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的参与度不高及缺乏强有力的
[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为职业教育高速、优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资源平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发展表现为,技术迭代增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应对工作世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新需求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转型升级。在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渗透。但从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数字化应用理念有待突破、数字化基础设施未能发挥赋能作用和
[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需求的创举,自2019年试点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的建设模式,但同时也显现出了协同育人理念不强、科技赋能水平不高、学生参与治理不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敏捷治理凭借其“快速感知、灵活响应、持续协调”的特征,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采用敏捷治理模式,在现有管理模式
[摘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质量评价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信息反馈、教学实践的优化,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对于广大高职院校而言,开展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从认知层面到政策层面再到实践层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正确认识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现实困境,有效把握职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规律,积极构
[摘要]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可以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旨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教学资源支撑度不足、培养模式灵活度不够、管理制度体系化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数字化赋能教育转型、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等方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遵循一种闭环逻辑,其以结构化的制度设计,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和专业化优势。但这种封闭性的培养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如招生评价方式单一、专业覆盖范围有限、培养规模超额供给、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等。为突破这些局限,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制度需要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有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的开放性转型,可以从主体、招生、培养和就业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制度
[摘要]协同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倡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协作、互助互惠,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并构建学习共同体。数智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协同学习具有双重沉浸、深度交互、人技共生等典型特征。数智技术为高职院校学生协同学习提供了三重动力:一是场景引领力,助力学习空间变革,搭建协同学习场景;二是内容供给力,着重关注职业需求,重构协同学习内容;三是过程调控力,指向强
[摘要]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要求,面向新质产业,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具备跨越边界的学习能力、滚动更新的技术技能、自主自立的创新思维、持续成长的发展潜力、技文共生的合伦精神、面向国际的开放意识等内在特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全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在逻辑指向上必须坚持精准适配逻辑、数智驱动逻辑、整合融合逻辑、跨域协同逻辑,在发展进路上要面向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打造职业
[摘要]数智时代职业教育期刊青年编辑将面临新的要求与职业发展境遇,但目前职业教育期刊编辑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加剧与青年编辑成长周期失衡、青年编辑专业背景与能力匹配错位、职称评审与职业生涯路径模糊等问题。同时,数智时代赋予职业教育青年编辑“知识创新催化剂”“学术交流桥梁”“代际对话者”三重角色定位与功能重塑,这要求青年编辑做出针对职业发展的及时因应。在内修路径方面,以编校实践为基石,构筑职业教育期刊青
[摘要]数智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能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实现工人队伍现代化、职业化转型的重要契机。产业工人的角色从传统劳动力转向知识型工人,其培养方式也相应地要注重技能型与创新型协同发展,构建灵活适配的培养体系,兼顾产业升级与工人综合素质提升双重任务。当前工人队伍能力建设仍面临多重挑战,对此,应提升工人数智技能建设的精准性,深化校企协同机制建设,增强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