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口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变动新特征驱动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通过构建人口发展“数量—流量—构量”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低生育率主导下人口总量持续减少、高流动性主导下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老龄少子”主导下人口结构剧烈变动是当前我国人口负增长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即数量层面的职业教育优质生源吸纳挑战、流量层面的职业教育区域资源布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自问世以来便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各方面的变革。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使得职业教育的变革在应用模式、教育治理、教师身份转变与学生学习范式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挑战,建议: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规范,试点推广成熟的职教应用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效能,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数智化转型;促使职业院校教学走向“人机共教”,扩大数字化教学应用空间;培育职业院校学生人工
[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本体逻辑是人力资源高质量供给,价值逻辑是科技和产业双向赋能,方法逻辑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在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职业教育治理理念、制度以及发展路径上面临现实困境。从实践路径看,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它们分别培育了人力资源赋能创新驱动
[摘要]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开展靶向、立地式的有组织科研成为必然选择。借助伯顿·克拉克提出的政府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协调模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存在国家规制、市场联结和学术自治三方面的合法性挑战。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的合法性建构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优化制度供给,夯实国家规制基石;二是突出特色优势,打造技术平台,巩固市场联结关系;三是加快组织变革,扩大成果
[摘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出的重要举措。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审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包含问题呈现、利益赋予、成员征召、异议排除四个环节。建设实践中,仍然存在行动者联结张力不足、主体能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支持不足、财政补贴的目标达成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效果有限、载体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等困境。对此,需要通过制度优化强化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地位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规模与质量的协调互促。提高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成为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保障教学质量逐步成为职业本科院校的主体责任。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保障理念子系统、保障实施子系统、保障支撑子系统等多个关键要素,它们之间呈现出特色明显的复杂关系,支撑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对此,要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优化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数字产业链新兴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字工匠短缺、传统技术人才转型、人才供需结构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职业教育作为第一线大国工匠培养的主阵地,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数字能力,培养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数字工匠为目标,通过重构适应数字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创新推动协同共育数字工匠的产教融合新机制、营造全方位浸润全周期贯通的数字人才发展新生态,形成数字工匠培养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须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营造出对老年人友好的居住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数字环境,是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从哲学视角了解老年教育空间存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老年教育空间价值判断,通过对老年教育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秩序重构最终得出实现其空间价值的具体路径,包括:倡导城乡一体的空间融合、致力资源均衡的空间正义、构建终身学习的空间体系、坚持精神意向
[摘要]联盟被视为推动学分银行制度“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下,需要增强学分银行联盟的适应性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学分银行联盟是多主体聚集、多资源流动和多规则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应用复杂适应理论的七个基本属性和四个机制作为分析框架,考察省级学分银行联盟的复杂适应系统属性及其适应性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省级学分银行联盟要通过重塑联盟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主体激励机制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继续教育帮助劳动者树立先进理念、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提升创新能力等使命,但同时,继续教育也面临教学体系相对滞后、师资团队难以匹配需求、数字化水平相对薄弱等挑战。对此,必须深化改革,创新自身发展路径,通过推进区域产教深度融合以提升产业参与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育人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优化教育供给,从而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和劳动者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行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互动、拓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动能。同时,学徒的权益保障是体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组织合法性理论,分析欧盟学徒权益保障的深层推动力,探讨其“为何保障”“保障什么”“如何保障”的学徒权益保障制度框架,分析其学徒权益保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健全我国学徒权益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专门职大学作为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兴力量,自成立后发展迅速,在高等教育领域与普通大学并驾齐驱。为实现与普通大学的错位发展,专门职大学立足于培育高素质专门实践人才的职能定位,重点培育拥有高度“即战力”和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专门职业人才。同时,专门职大学探索出学术研究与职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路径,成功打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促进了教育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与灵活性。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办学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关心乡村教育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改善乡村教育的策略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探索,但受制于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乡村教育较为落后。黄炎培分析了乡村教育面临的困难与矛盾,通过乡村改进试验,提出了包含“综合改进”“划区施教”以及“富教合一”在内的推动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注重施教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师资队伍的融合性等,对改善乡村教育面貌、促进乡村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大思政课”理念兼具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革新,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通过搭建高效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培育优秀教师,达成新疆艺术类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回应文艺发展与文化润疆的时代化要求,顺合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化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最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大思政课”;新疆;艺术教育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