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是中华文化的时光印记。它们矗立千年,凝结了历史的智慧,承载了信仰的力量,见证了文明的交汇。作为中式建筑美学的巅峰造诣,古塔不仅是建筑物,更是文化的象征、历史的见证者、艺术的灵感源泉。本期《摄影之友》以“古塔”为主题,试图通过影像、声音与文字的交融,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古塔世界的多维之门。 中国历史上累计建造的古塔数量超过十万座,而今仅存约 2%-3%。这些幸存的古塔,分布在祖国的山川大地
盛夏京城,槐荫浓浓。6月17日,南方出版传媒北京中心新址启用仪式在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22号举行。这一新址地处文化中轴,毗邻故宫、北大红楼、中国美术馆等地标,是一片厚重与开放并存的文化高地。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方出版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在仪式上表示,北京中心将成为资源集聚中心、品牌建设平台和人才孵化基地,为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摄影之
在2025年WWDC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带来了一次视觉系统的重大变革:全面采用名为“液态玻璃”(LiquidGlass)的全新界面美学。这种半透明、动态响应的设计语言不只是简单的界面焕新,而是一场围绕用户感知、内容聚焦和摄影体验的全面再建构。全新设计首次统一应用于所有苹果平台,包括iOS、iPadOS、macOS、watchOS与tvOS,也重塑了相机和照片应用的基本交互方式。 一场关于玻
在当今众多以“摄影”为噱头的电子游戏中,Snap&Grab显得格外特别。这不仅是因为它将摄影技巧融入游戏机制,更因为它大胆地将摄影师置于“抢劫案主谋”的道德灰色地带。作为全球最著名的时尚摄影师,妮芙蒂·内华达(NiftyNevada)拥有通行各大奢华场所的通行证。然而,在浮光掠影之间,她所捕捉的不仅是时尚大片的精彩瞬间,更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盗窃计划的核心线索。 “她从不亲自动手,”No
在西班牙语中,“El pez muere por laboca”原是一句俗语,意指“祸从口出”,但在这本摄影集中,它有了更复杂、更尖锐的含义:鱼死于口中,也许是误食鱼钩的比喻,也许是隐喻哥伦比亚社会中无法回避的诱惑、暴力与命运的纠缠。 返回童年之地,重建复杂的叙事 《鱼死于口中》的起点,是哥伦比亚摄影师圣地亚哥·埃斯科瓦尔-贾拉米洛(Santiago Escobar-Jaramillo
比起原作的miniDV小画幅、4:3画面和粗粝纪实风格,《28年后》是一部“新瓶装老魂”的作品。它既保留了丹尼·博伊尔一贯的神经质快节奏和低技术感美学,又在技术层面借助手机摄影、无人机、多机位、特殊传感器等手段,完成了一场充满速度感、沉浸感与暴力张力的影像实验。尤其是博伊尔与其长期合作的摄影师安东尼·多德·曼托用多达20部iPhone同步拍摄的方式,更让这部电影成为一场摄影科技与创作美学的完美
尤素夫·卡什 (Yousuf Karsh) 拍摄的温斯顿·丘吉尔照片《咆哮的狮子》 (1941年) 消失的“咆哮” .2022年8月,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在加拿大渥太华地标性建筑——劳里埃城堡酒店内,注意到一件细微却不寻常的异常:酒店墙上那张著名的丘吉尔肖像,看起来似乎“哪里不对劲”。画框略显歪斜、质感不符,与酒店墙上其他卡什照片的风格有明显差异。 很快,这种不对劲被确认:这幅名为《咆哮的狮子
“90年代的历史”分享的这张安妮·弗兰克的人工智能图像是根据真实照片制作的,除了脸部之外,实际上非常相似 1940年拍摄的安妮·弗兰克的真实照片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对摄影的信任从未像今天这样脆弱。 奥斯威辛纪念馆——这座承载着无数悲剧与哀悼的历史地标——近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上发布了一条严正声明,矛头直指Facebook上的一个名为“90年代的历史”的页面。该页面使用人工智能
2016年,黄功吾手持《凝固汽油弹女孩》接受采访 一张改变世界的照片,却在50年后被质疑 1972年,美联社摄影师黄功吾(NickUt)在越南战争前线拍下了一张令人震撼的照片:一位全身烧伤、赤裸哭泣的越南女孩从被凝固汽油弹袭击的村庄中跑出。这张作品被称为《战争的恐怖》,又名《凝固汽油弹女孩》,一经发表便震惊世界,不仅赢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也被广泛认为是促使美国民意转向、加速撤军的
一张照片,两段历史 在摄影史上,有些照片不仅记录了时空的某一瞬间,更承载了深重的历史重量。伦蒂(Renty)和迪莉娅(Delia)的肖像照正是如此。这两张银版照片拍摄于1850年左右,是美国奴隶制度最为黑暗的时期,由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生物学家路易斯·阿加西(LouisAgassiz)主导拍摄,目的是“科学研究”——实则是为支持其种族主义的“黑人低等论”提供视觉“证据”。 照片中的伦蒂和迪莉
摄影在当下的普及,已经成为大众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果你真正喜欢摄影,要警惕的正是:切莫让摄影成为没有思想的游戏。 孙郁在《游戏之于思想》中曾经做过对比,将鲁迅与梅兰芳作为可以互为参照的不断生长的遗产,并非对立的存在。他认为,在京剧里,人物是类型化的,故事再曲折,结局都以大团圆为主。而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等人翻译的易卜生戏剧,给国人的印象,一是写实的力量,将生活中隐秘的存在托出,让人有
重新诠释包豪斯女性先驱 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的展览“陈可:无名包豪斯”于初夏的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展览通过60余件绘画、纸本创作,以及特定场域毛毡壁画,回望与审视包豪斯编织工坊的历史,以充满情感张力的视觉语言,重新诠释包豪斯女性先驱的形象与生命轨迹,揭示这些女性艺术家在现代主义运动浪潮中被遮蔽的创造力与历史贡献。 与工厂建筑展开时空对话 此次展出作品的感染力在UCCA所处的北京79
中国现存的古塔大约在2000至3000座之间,类型多样,形制各异,几乎覆盖所有省份。从汉代木塔的残影,到唐宋砖塔的雄姿,再到明清石塔的静默守望,这些古塔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演变,既是宗教的居所,也是风水格局的锚点,更是人类空间意识与审美追求的具象表达。 但在摄影与音乐的维度中,古塔还有另一种存在方式。它们是风的线索,是回音的容器,是文化叙事的垂直标点。在这一特辑中,我们不仅邀请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
永宁寺……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帝登凌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泪而去。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
梁思成、林徽因合照 在中国历史上,古塔与摄影的联姻由来已久。对古建筑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的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深谙摄影与古建筑研究的重要关联,尤其他在不同时期对多座古塔的拍摄,表现出他敏锐的“嗅觉”。1940年,梁思成刚到李庄不久,就在李庄板栗坳乡间拍摄了当地的字库塔。这座字库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物,梁思成被其打动,对它进行测量并拍照,留下了字库塔留存于世的唯一见证照片。更早些时日,
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见高耸入云的古代建筑—塔,在过去没有高楼大厦的时代,不论平原还是高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首先就是古塔,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的建筑形式,由古印度经西域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在我国新疆开始有了夯土形式的莫尔佛塔、尼雅佛塔、安迪尔佛塔,又从河西走廊进入中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佛塔渐渐脱胎换骨,形成具有中国风貌的伟大建筑艺术,风靡华夏上千年。 塔,佛教界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境内的莫尔佛塔遗址,孤独而庄严地伫立在苍茫大地之上,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百余年来,这座夯土构筑、覆钵式结构的古塔吸引了无数探险者与影像记录者。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于1900年踏访此地,用影像定格它在风沙中的沉默轮廓;而法国西域考古探险队摄影师夏尔·努埃特也在1906年留下了几乎相同角度的拍摄图像。百年之后,当代摄影家孙志军以胶片重新凝视
双塔山双塔 承德(年代不详)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拍塔的过程是一个反思与重新认识摄影的过程,在我所追寻的摄影逐渐滑向抽象与虚空的境地之时,塔将我重新拉回这个真实的世界。2017年我开始拍摄佛塔系列,它来得十分突然,仿佛就在一瞬间给予我启示,使我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专题。但也正因为如此,我还来不及深思事情就已经发生,让我在此后不得不常常面对“
大同法华寺白塔 于家睿的拍摄不是奔赴任务,而是一次次在山野间随缘邂逅的过程。他将一次拍摄比喻为“与一位命中注定的朋友相聚又道别”,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难得的平静、克制与深情。没有强烈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刻意追求“破败的浪漫”,而是仿佛将摄影退回到原初状态——面对一件器物时那种本能的敬意与凝视。 他谈到,“废墟感”不是破败美,而是“未被时代干扰的原生状态”,真正的创作者是“时间”本身。于家睿将这
标题 雷峰塔 我还记得2002年重修雷峰塔竣工的那场“雷峰夕照”音乐大典,朱哲琴唱着何训田作曲的音乐,在南屏山上、山下,西湖南线飘荡,据说现场只允许两千零几个观众入内,那个氛围感具有强大的气场,庄严肃穆,我被震慑住了。情不自禁地爬上了路灯杆子,我见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雷峰塔。和老照片上的不一样,在我的内心尤其种下了那张照片——1924年雷峰塔未倒时的模样,素朴质直。之后我游览湖山创作之余,便常常
邱园中国塔与南京城远眺 在陈雨星的作品《东方图景》中,南京瓷塔不仅作为一件历史遗迹被纪念,更被置于殖民历史、东方主义与图像权力的交叉点上进行重新审视。她将摄影作为核心媒介之一,穿插运用绘画、文献记录与图像重构,将一座缺乏摄影“原貌”的古塔重塑于当代观者的视觉场域之中。 1762年,英国皇家园艺师威廉·钱伯斯爵士在伦敦邱园建造了一座南京瓷塔的复制品。这座“英国瓷塔”建于中国风潮(Chinoise
在千年流淌的大运河之畔,一场以“融”为灵魂的文化实践悄然展开。2025京津冀古建音乐季以燃灯塔为起点,将传统与当代、建筑与音乐、身体与影像连接,在砖石梁木之间奏响属于新时代的和合之声。摄影、音乐与古建三者在此交汇,不仅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仰望已久却习以为常的古塔——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声音的容器、影像的发生场。 古塔,是时间的雕塑。在京津冀地区,它们或矗立于城
塔影青春:晋源阿育王塔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古城营村东的晋源第二中学校园内,晋源阿育王塔静静矗立,见证着千年历史与现代生活的交汇。 这座覆钵式实心砖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原为晋阳古城惠明寺内的舍利塔。历经战火、地震与朝代更迭,塔身屡毁屡建,现存结构为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重建,总高约23米,由地宫、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寺院其他建筑早已不存,唯有此塔
时光渡轮:驶向数字乡愁 2025年5月9日至9月7日,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将迎来一场独特的数字艺术航行。这艘名为“秃力城:旧白天鹅号旅客”的时光渡轮,承载着艺术家黄河山对城市变迁的观察思考。展览以一艘虚拟的“旧白天鹅号”游船为载体,讲述了中山公园拆除后,这艘承载记忆的老式游船护送最后一位乘客——静月雕塑女神的奇幻旅程。 像素砌就的城市记忆 作为中国数字艺术领域的先锋人
2011年,我第一次带着相机来到坝上草原。当马群在晨雾中扬起鬃毛向我奔来时,作为属马的人,我好像明白了自己与这些生灵之间的缘分。从那以后,十年多的时间,我在这里用镜头记录着马群的生活。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马群是在深秋清晨,枯黄的草甸上,头马警觉地抬头观察四周,随后一声长嘶,唤醒了整个草原。后来相处久了,我发现马其实非常聪明。小马会跟着成年马学习吃草,遇到危险时,马群会自动围成保护圈。这些生
“我们通晓从地球到星辰的广袤空间,却在地面与头骨之间迷失了方向。” ——维斯拉瓦· 辛波斯卡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摄影,羽毛、树脂,2024,©赵梦佳 《留在人间祈祷 No.8》,摄影,树皮、木板、碳粉,2023—2025,©赵梦佳 蚕蛹、鸟笼、山岳、岩浆、疤痕、星河,一些显影于材料之上的万物;意志、认知、信仰、
薄弱之处 寻找现实与超现实的交界 “世界上有些地方,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小,存在感会以某种方式转变,揭示出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ReubenWu在Instagram上如此描述他的新作《薄弱之处》。这个系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对那些特殊时刻的追寻——当现实世界与超现实领域的界限变得模糊时,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独特的氛围。 在Wu的镜头下,某些地方仿佛自带一种神秘的活力,
从舞者到舞蹈摄影师 我小时候爱玩,很想接触有意思的事物,摄影就是其中一个爱好。我的第一本教材是相机说明书,从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开始了最初的拍摄。后来,因为从事舞蹈工作,能接触到很多演出,对舞台也熟悉,一开始的拍摄重点就在剧照拍摄。深入学习舞蹈编导后,我对舞蹈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演出拍摄时,我尝试运用摄影的语言——多次曝光、快门速度变化——在胶片上重新“编排”舞蹈,将时间、空间、人物关系和舞
神舟十九号发射 戈壁热浪中,长焦镜头的“自由跟拍” 时间回到2025年5月17日,中午,朱雀二号火箭即将在酒泉发射。那天阳光刺眼,地面滚烫,我没有布控设备,也没有遥控系统,只有EOSR1和RF100-500mmF4.5-7.1长焦镜头,还有一颗手持拍完全过程的“野心”。 炎热的戈壁升腾着肉眼可见的热扰动,画面边缘像水波一样扭动。在这种条件下,稳定画面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所幸,R1的防抖系统
标题 标题 展览现场 光影与细节的双重考验 “骑士与玫瑰”展览以中世纪骑士精神为主题,融合了玫瑰的浪漫象征,展厅内布置了大量金属质感的盔甲、手工雕刻的玫瑰装饰以及柔和变幻的灯光。展览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但同时也对摄影设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复杂光源挑战,展厅内的灯光既有冷暖交替的点光源,也有大面积均匀柔光,甚至一些区域还使用了彩色光影投射,光线变化频繁且层次丰富。 细
轻旗舰荣耀400系列手机亮相 5月28日,荣耀在深圳举办荣耀400系列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荣耀400及荣耀400Pro两款机型。作为荣耀数字系列新一代越级大作,荣耀400系列在外观设计、影像功能、续航能力、屏幕护眼及性能表现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与突破,以强劲的实力将中端机标准推向新高度。 富士胶片推出无反数码相机FUJIFILMX-E5 6月12日,富士胶片公司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