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的道德认同是教师从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想出发,认同和接受某种道德规范,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的过程或状态。它在教师的自我概念与专业认同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提供道德方向、指引道德行为、增进群体归属等多维价值意蕴。教师的道德认同不仅受其自身价值信念与道德经验的制约,也受学校组织和社会环境的框定,是主客观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通过激发教师主体的道德努力,打造伦
摘 要 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生态,阐述数字化教学和生态位构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生态特征,包括时间加深、空间拓展和生态位变化等。探讨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生态响应,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教学作为媒介、技术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多维度应用。最后,提出了超越数字化教学的思考,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应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 关 键 词 数字
摘 要 数字化转型是劳动教育发展的优选路径,是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旨在助力目标内容的扩容升级、驱动组织实施的创新变革、促进场域资源的拓展整合、推动评价服务的智能精准,呈现出从以劳为生到以劳为美、从技术驾驭到模式变革、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生产、从工具效用到存在价值的未来图景,刻画了目标内容以劳动幸福与创意物化为内在旨趣、组织实施以跨界融合与双线混融为方法遵循、
摘 要 闲暇教育指涉对个体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的关照,其本质是使人的自由自觉成为可能。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未来人类进入闲暇社会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闲暇教育观念的复归与本质的重塑成为重要关切。从人与技术关系演变的历程审视不同时期闲暇教育的境况,有利于探求闲暇教育本初的意涵,进而确证闲暇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同时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日益对人们的闲暇生活产生遮蔽,主要表现为闲暇时间模糊化、闲暇
摘 要 作为一种社会心态,教育焦虑渗透在“家校社”这些主体的行动之中,表现为家长“愈战愈勇”的行动逻辑、学校“规避失败”的行动逻辑以及社会“合谋助推”的行动逻辑。然而,这些行动逻辑或将导致“人际间信任的退隐”“理想与现实的渐行渐远”以及“学习和生活意义的背离”等悖反的结果,这些悖反的结果不仅让教育偏离其正常的轨道,而且使得个人、家庭和社会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基于此,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之
摘 要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中,以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题中之义。然而从现实发展来看,我国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价值引领失效、主体关系失调、资源转化失衡、数据应用失范等现实困境。因此,立足理论与实践需求,提出深化教育理念,均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提升主体素养,激发数字赋能教育动力;整合教育资源,
摘 要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重要支撑。自2011年试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从扩大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范围、灵活设计定期注册时间及条件、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标准体系等方面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并注重与其他教师管理制度相衔接,确保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