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科研领域,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目标与追求。这些目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教科研之路。若细细地梳理这些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纯功利、次功利以及超功利。 在第一层次中,教科研往往被视为获取外在利益的工具,如评职称、评名师、获荣誉等。这种纯功利的追求,虽然短期内能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但会导致教科研的功利化和形式化。这会让教师过度关注发表论文、获得奖项等具体指标,而忽视了教科研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然
【摘 要】传统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工艺知识,习得传统工艺技能,教师可以UbD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实践。以元书纸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应“以终为始,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甄选评估证据;细化学习活动,优化学习体验”,使传统工艺教学实现从孤立知识到整体理解、从机械模
【摘 要】科普剧作为主要学习活动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被多次提及。然而,从实践现状中可以看出,教师对科普剧的研究还不够丰富与深入,对科普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与实践方法也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索。在梳理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从科普剧中学”“在科普剧中学”“做科普剧中学”三种科普剧学习活动,提炼规划与设计科普剧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对活动方法与策略进行应用,由此
英语对话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基于语篇的教学,强调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并重,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话教学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抓手。周瓦老师带领其课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深入剖析当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灵活运用“从整体到局部”与“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方法,深化语篇意识的渗透,旨在实现听力与口语技能的均衡发展,并据此构建了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新版PEP《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Plants around us,属于“人与自然”范畴中的“自然生态”主题群,涉及子主题“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倡导绿色生活的理念和行为”。本课是一节对话课,聚焦“How can we help plants?”这一问题,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场景为背景,要求学生:就如何建设绿色校园提出建议;进一步探索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有针对性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单元主题为“Wise shopping makes a better life”。从单元整体入手,可提炼问题“What should we consider when we are shopping?”,从按需购物、询价购物、考虑天气购物等维度展开。本课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Part A Let’s tal
【摘 要】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思维活动,以表现性评价统领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实践过程中,应坚持素养清晰化、任务结构化、活动组织化、思维可视化和评价全程化的原则。具体包括“重整单元学习主题框架;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和子任务;开发和使用评价量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实施教学”等环节。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后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为进一步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功能,须依据“实践自觉、过程自理、专业自省”这一路径,提升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表、分析评价信息以及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评价素养;提升 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的概念最早由斯蒂金斯提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
【摘 要】将协商理念融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使其贯穿评价的各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同、被尊重的感受,从而自觉追求进步,切实提升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认知水平。浙江省杭州银湖实验小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协商理念融入评价过程,开展协商评价。具体而言,即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协商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表,使协商评价起到激励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协商理念;评价量表;设计;应用 作为社会主体,人最
【摘 要】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小学外语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需要不断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促进了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变革,揭示了中小学外语教育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对大学外语教育的影响。在未来的实践中,应进一步赋能中小
【摘 要】新版PEP《英语》增设了Project板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同伴合作、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展现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Project为成果导向,在分析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落实教学评价,初步培养学生的英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跨学科学习,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跨学科学习是零散且缺乏系统性的。因此,有必要借助跨学科学习载体来优化跨学科学习。以校刊《漫画科学》为例,跨学科学习载体的设计策略包括:注重以生为本,确定学科锚点;分析学科特点,完成学科融合;建立保障体系,完成载体设计。跨学科学习载体的实施策略包括:厘清学科关系,确立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引导学习,加深问题理
【摘 要】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和适用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信息科技课程的教材研发仍由各地区组织开展。江苏和浙江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大省、强省,积极组织研发了新的信息科技课程教材,并于2023—2024学年开始试运行,体现了两省在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方面的不同思路和特点。研究者对两省的三年级信息科技教材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期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现代服务业劳动列为十大任务群之一。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省湖州市开创了“生态劳动”特色品牌,为现代服务业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以“建设家乡我参与”主题生态旅游劳动项目为例,可以使用“素养导向,确立贯通的序列目标;线索引向,构建一体的序列任务;任务取向,呈现多维的序列服务;成果指向,开展立体的序列评价”的策略,构建以主题生
【摘 要】为检验学习成果,教师可设计单元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而提出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实效。教师可以此为依托,在单元作业中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活动,体现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思想。以PEP《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单元作业为例,教师从
【摘 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拓展环节作为对话教学的一部分,起到了深化巩固的作用。教师从“基于文本情境,倡导真实体验;优化内容设计,鼓励语用交际;聚焦对话结构,激发创造能力;深化主题意义,提升人文素养”四个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对话教学;拓展环节;核心素养 拓展环节作为
【摘 要】在跨学科视域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1+N”教学,有利于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计主题化、课程教学情境化、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评价多维化”等路径,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关键词】跨学科;道德与法治;“1+N”教学模式;课程整合 近年来,跨
【摘 要】科学核心素养中的态度责任指的是学生基于对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在探究实践的支撑下,将科学思维内化后形成的必备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课程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科学课程的育人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态度责任的培养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各类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对此,可构建沉浸式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同一科学问题,提升学习的趣
【摘 要】面对新修订的教科版科学教材,如何组织一年级学生开展科学入门学习,促进其兴趣、认知、情感等的发展,将课堂落到实处,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实践证明,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兴趣爱好、认知发展规律、情感需求等方面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过程,构建具有趣味性、适切性、导向性等特点的课堂,有效落实教学,为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心理发展兴趣;认知;情感;小
【摘 要】情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虚假情境、无效情境等问题,教师可借助信息手段,创设活动情境,设计问题情境,联系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对比、操作、探索、交流中形成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素养。 【关键词】真实情境;道德法治;道德与素养 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其中,情境的创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摘 要】音乐课堂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已有经验、音乐学科资源及作品背景文化中的价值并进行有机关联,由此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避免淡化学科知识技能,避免使教学变成历史文化讲解,避免将课堂变成“大杂烩”。 【关键词】关联;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化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聚焦
【摘 要】古诗作为人音版《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学段均有涉及。开展“古诗新唱”教学,将吟唱、诵读、表演、创造等活动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丰富音乐课堂。为了解决当前“古诗新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从情境、活动、展示三个维度出发,将古诗文化与音乐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诗新唱;文化传承;融学科
【摘 要】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是培养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以音乐学科中的歌唱教学为例,教师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将真实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探究、声势、图形谱呈现等方法,掌握歌唱知识和技能,实现从“教作品”到“育素养”的转变,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音乐;真实情境;歌唱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
【摘 要】针对学习空间设计忽视学生需求,导致学生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潜在诉求,探寻学生主导的学习空间的改造策略,挖掘背后隐藏的教育规律。学校通过功能上的重构、关系上的重构、形态上的重构,创设大小不一、个性多元、功能多样的学习空间,让校园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空间;儿童主导;设计逻辑;演化逻辑 学生的世界里蕴
【摘 要】围绕学为中心理念,建构“教学评研”一体的学校管理体系,是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效果的新途径。学校依托“学科课程节”,构建分级式管理模式,铺展常态化学科实践,凝聚同心圆合力支持,有效落实“学为中心”。实践证明,在“学科课程节”的助力下,教师自觉改变学教方式,学生习得并内化知识,其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培育。 【关键词】学为中心;学科实践;教学管理;学科课程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