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说:“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他是完美的。”阅读而生成的写作,本质上与文化异乡形成了互文关系。艺术独创的深刻性体现在:于整个人类的普通存在中确证自我语言之存在,于“前文本遗迹或记忆”(茱莉亚·克利斯蒂娃)的基础上产生自我的记忆,使艺术走向创造与丰富。 阅读生成写作,是作者对于文本意义的“异乡”的主动寻找——在文化元素中交融、在与时间里的文化灵魂的共振与参照中,确证主体。将文本浸入“已有的言辞
从教20多年来,曾多次有友人问过我:为何选择报考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并最终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说实话,我本人并没有过人的语文天赋,父母也没有充栋盈车的藏书供我阅读。幸运的是,我在中小学时期遇到了几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是他们让我喜欢上了语文,并给我以潜移默化的引领…… 一支钢笔和一次查分 我在老家的村小芙蓉小学读到四年级后,五年级转学至岩头镇中心小学就读。李伍南老师是我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时的
批改作文时,经常读到学生写友情的情节,大致都经历“友好—矛盾—和好”的情感波折。而且,学生友谊即使一时出现裂痕,他们也会自行修复,“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需要成人介入。极少有学生把矛盾化解诉诸老师。 我们老师是不是感觉很没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成就感就对了,因为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地“提供帮助”。 小伙伴之间没有成年人关系中那么多的利益纠葛,口是心非,大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能拿捏到位,进退有度。小孩子间
一、现实问题:视觉图像时代的德性建构及其影响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视觉图像占据主体感知地位的时代,大多数人都以视觉作为主要的感性经验渠道来体察彼此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仰赖于视觉所确立的“真实性”原则。不同于语言的多义性,视觉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让人们感知到一种“所见即真实”或“所见即正义”的事实存在状态。这就导致了视觉中心主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真实性建构的依据。而视觉或者说观看也成
一、仿课:小心去模仿 上《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有一座通往彼岸的桥,但也是横在面前的第一道“坎”——王崧舟老师的经典课例。王老师的课,将“离别”作为课堂的主线,也将“离别”作为整本书交流的主题,甚至营造的课堂情境,都带有浓厚的离别情感氛围。让人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慨:这节课该怎么上呢?已经上到这个地步了。 算了,那就模仿吧,照搬吧。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离不开仿课的——多么好的“理由”
中小学教科书上,文学母题永不缺位。以现行的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的“青春”,第二单元的“劳动”,都属于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母题。试想,有哪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中不包含若干个鲜活的青春生命?又有哪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会脱离人类的体力劳动、智力劳动及其创造出的具体财富?文学作品中情节可以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人物可以千人千面、各显魅力,涉及的文学母题却恒常且聚焦。从教材承载的育人功能
2024年9月开学之初,我在高一语文学情调查表中设置了三个关于创意写作的问题:1.你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如何?2.你对小说创作的兴趣如何?3.你对散文创作的兴趣如何?经过调查研究和逐个访谈,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非常浓厚,虽然他们在初中阶段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意写作的训练,对创意写作这个概念尚且缺乏基本的了解。在开展了一次名为“创意写作的核心知识”的专题讲座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三个创意写作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明确指出,要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近年来,我园基于园所的“偶文化”底蕴,结合戏剧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探索“以偶为媒”的幼儿偶剧课程,该课程实施以“悦—浸—嘻—意”四大阶段为起承转合点,串起儿童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表演活动常常由“导演式”的排练模式牵引,往往由教师设定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