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朋友们,如果说一年365天是一株植物,那一个个节日啊,就是日子开出的花。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春节,它换上了新衣服,笑得花枝招展。它玩,它闹,当天上那枚透亮的印章变圆时,春节进入了梦乡。 元宵节一上场就张灯结彩。天上一轮月,人间万盏灯,天与地都在月光里浸着,寂静而朦胧。 端午的粽子被艾叶染香。 七夕的银河连着牛郎和织女,也连着世世代代的忧伤。 中秋的月饼馅儿里也浮着千丝万缕的思
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在这有限的初中时光里,我们该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请以“珍惜时间,不负光阴”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可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你对珍惜时间、把握青春的感悟与思考;也可以通过描述身边事例,阐述时间的宝贵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奋进,砥砺前行。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题解析】 “珍惜时间,不负光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的,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有人真能积极不
四月的骄阳缓缓地跃出海平面,散发出如金子般灿烂的光芒,轻风拂过,世界开始充满温暖和色彩。此时此刻,窗外春光正好,几缕调皮的光穿过层层绿叶的阻拦,落在了少年藏匿梦想的书上。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 四月是一个值得奔跑的月份,伴随着体育中考如流星般的悄然而至,少年早已收好了行囊,踏上了征程,怀揣着如烈阳般炽热的勇气,义无反顾地为梦想而狂奔,在剩下的“一百米”里做着最后的冲刺。任凭
文学家罗素说过:“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既然珍惜时间是创造者的助力,那么浪费时间就是幻想者的朝气。 小时候,老师、父母都将浪费时间视为一大罪过,如同各种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那时起,“珍惜时间”就行走在我的脑海中、意识中、行为中。 但是,自以为是的我并不是对此深信不疑,“放纵”时间的“乐趣”对当时的我来说,仍是一种享受
问候,是一句叮咛,是一个拥抱,是一个微笑,是一份牵挂,是一份祝福……无论是古代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还是现代社会的一声“生日快乐”,问候,总是让人相信你是有人关心的,只要还有关心自己的人,我们的心就不会空空落落。 问候,它能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多少闲情,多少浪漫,不管背后有多少等待的辛酸,在接到问候的一刻,通通化作了甜蜜的期许。 请以“最
寂寞秋霜树,绿红各几枝。 冬来寒气至,天涯飘零时。 到阳明山看樱花,春日的樱花一片繁华,仿如昨夜未睡的红星携手到人间游玩,来不及回到天上。 在每年樱花盛开时,我都会感到恋恋不舍,隔个两三天总会到山上与樱花见面。我喜欢在樱花林中散步,踩过满地的落英。樱花给我的启示是,不管时间是多么短暂,都要把一切生命用来开放,如果盛放的时刻是美的,凋落时尽管无声,也会留下美的痕迹。 与樱花的相会,我总感觉与
灯火燃起,穿越亘古岁月,朦胧中只见你吟着宋词款款而来,照亮悠悠历史夜色。 ——题记 远山如雾,晨雾霭霭。连绵的春雨不曾停歇,阳光透过玻璃,在廊下投出彩色的影子。我轻拉床帘,才发现屋外绿树已成阴,群蝉齐鸣。 在这明媚的季节,我却郁郁寡欢,深受学业带来的巨大烦恼,很郁闷,但还是得面对现实。我翻开课本,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苏轼的古诗,读毕思绪万千,决定出门走一走。 我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间竟到了
“愁”字由一个“秋”和一个“心”组成,那便是古代的文人骚客对秋的认知:忧愁苦闷,死气沉沉。从古至今,好像只有刘禹锡认出了秋的“庐山真面目”。 秋,是庄稼可以收割的季节,是一片令人着迷的火一般颜色的世界。当你踩着落叶,一路“咯吱咯吱”地漫步时,你是否想过坐在长椅上,安静地感受大地的心跳和风吹落叶的美景;当你看到落叶干枯、飘落,你可曾将它们想象成大地的营养保健品,想象成即将死去的蝴蝶,回想着自己曾经
在四川若尔盖草原西南,黄河从甘肃一侧如飘带般缓缓飘来,轻抚一下草原边缘,又转身飘回青海,拐出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湾区内,草柔风细,清澈的河水映照着蓝天白云,构成了天地间一幅恬美画卷。 这里就是“天下黄河第一弯”。 之后,黄河流过九个省市自治区奔向渤海,一路斗折蛇行,拐出很多“U”形大弯和无计数的小弯。 大河拐大弯,大弯出奇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其第一弯位于丽江市石鼓镇。在此处,三江合流之一
琦君是台湾“散文八大家”之一,她笔下的散文,总流露出一股独特的意蕴,沉静娴美,像昏黄的暖光下母亲的絮絮叨叨,时光中深藏的春酒,巷子里清甜的桂花,老寺旁石板缝里钻出来的绿芽。她的散文总是在书写小时候,写幽静的青苔,写杭州水光云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带着对光阴的叹惋,对故乡的怀念,对人世的爱和留恋。她曾说:“写作有如酿酒,现实的生活经验是米和水,天才和灵感就是酵母,必须要一个相当时期的酝酿,酝酿得够
远远地,我听见河流的声音,那是一个熟睡的老人,梦境里发出的鼾声。 我轻轻走过去。轻轻地,我不能冒失地走近一位长者。我怀着尊敬的心情,去探望沉入睡梦中的孤独老人。 我看见了河流的睡相。在蒸腾的夜气里,在灰白的雾帐下面,他枕着冰冷的石头,裸身睡在古老的河床。 河流的身体多么柔软和修长,服从坚硬的地理,他弯曲着睡眠,他一路折叠了多少波涛? 我站在河流的身边,我站在一位躺着沉思的老人身边。我不必问
喜欢作家李汉荣的文字,干净,细腻,形象,烟火里洋溢着禅味,既深入生活又能抬头看到诗与远方。 《夜晚的河流》起笔,是浓浓的人情味儿。夜晚的河流如“熟睡的老人”,流水似鼾声。奔流了一整天的河流,一路遇人、经事、阅景,自然也有了老人的丰富阅历,时间里沉淀下来的睿智,还有沧桑与疲惫。开篇只一句,读者已对夜晚的河流充满了疼惜。 “我”靠近河流的过程连用了两个“轻轻”,只因“不能冒失地走近一位长者”,这一
过旧宅 [唐]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古意】 抚今追昔,以天下为家 的豁达襟怀 像汉高祖刘邦在丰城停下车驾,像曹丕在谯邑停驻军马,作者也回到了自己的旧宅,见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旧宅的庭院已经荒芜,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园子的池水早已干涸,
阅读训练一 行善知恩 秦穆公①亡马,岐下②野人③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④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推锋争死⑤,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 《资治通鉴》 注释 ①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 ②岐下:岐山之下。③野人:当地的土著居民。 ④法:依法处置。⑤推锋争死:冲锋陷阵,争先恐后,不惜牺牲自己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家庭,在那里度过了贫困的童年。他早年赴英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回国后,他在齐鲁大学任教,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老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是因为他的作品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老舍尤其擅长描绘北京的风土人情,他往往在茶馆、街头巷尾、市井小民的生活中汲取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中收录了作家汪曾祺回忆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期的27篇散文,讲述联大老师、学生的往事,汪曾祺求学的日常生活,以及昆明的自然环境、历史建筑等。 西南联大是一所特别的大学,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因一路内迁,在昆明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国家栋梁。 汪曾祺于1939年夏天,从上海经香港、越南一路抵达昆明,考取西南联大中国
窗外,雪花飞舞,粉一般纷纷落在大地上。大地似盖了一层雪白的棉被,蓬松柔软。我披上外套,走出家门,去欣赏雪景。 青灰色的石板上,铺着薄薄的雪。石板两侧落着雪的草丛,一片斑驳;四周挂着雪的树,略显灰白。雪花穿过树木的缝隙落在我的身上,发出细微的响声。拾级而上,数株山茶花在雪中盛放,一朵朵红花像野火似的在雪地里燃烧。 我慢慢地走过去。山茶花棕褐色的枝条,挺拔有力,在寒冬中无畏地向上生长,像是对生活的
说起我的家乡,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地瓜干那淡淡的甜香。 我的家乡坐落在群山之中,那里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天亮得早,日照时间长,这使得地瓜的糖分更易积累,甜味也更加丰富。所以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制作地瓜干也就成了我们那里的传统。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是一大早就和邻居们一起上山挖地瓜。清晨的山间,薄雾缭绕,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她的身影仿佛融入了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中,看着普通,
家中购入了一套新房,但只是毛坯,父亲便打算请一些工人来装修房子。 工人们初来到时,是一个夏日的星期日。为首的工长开着沾着泥点子的破旧面包车,载着工友们开至门前。在那些工人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布满水泥渣子的围裙和沾着油漆污迹的衬衫,那布满褶皱和老茧的大手上也沾着很多颜色各异的油漆。他们提着油漆桶,背扛着陶瓷地砖,弓着腰,步履蹒跚,一步一顿地上楼去。阳光透过窗户,把他们劳作的影子印在那尚未铺上瓷砖的
当阳光铺展,当月光倾洒,一方小桌,一支钢笔,一盏小灯,在文字的世界中,我描摹山水的壮阔,聆听岁月的回声,绘出青春的灿烂,书写生活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却认为“学海无涯乐作舟”。我习惯在唐诗宋词中捡拾风花雪月,在名著经典中汲取圣人智慧,在小说演义中感慨世事曲折,在散文随笔中饱尝人间百味。我要乘一缕热爱的清风,将笔墨挥洒于天地山水间。 在这水墨氤氲的世界中,我得以涤尽内心的浮躁
一只草蟋蟀在皎白的月光中立着,沐浴着晚风,好似下一秒就要跳出窗外,乘着月光飞走,远去。我的记忆之门随之开启,回到了曼妙的童年时光…… “嘿嘿!草蟋蟀,跳高高!草蝶儿,飞翩翩!世间万物都能编!”悠悠的吆喝声在小巷中回荡,走到近前,我发现那个小摊后坐着一位满头华发的老奶奶,她笑眯眯的,手里摆弄着几根细细软软的小草。只见她一手按,一手穿,小草听话地弯折、交错,组合成形。三下两下,一只栩栩如生的草兔子就
在那段闪烁着理想光芒的时代,青年身影如铸。带着硝烟的旧时代的风吹起他们的袍衫,猎猎作响;泛黄的史册定格下他们高声呼号的话语,温度仍存。时至今日,被我再度诠释。 我见你,相隔百年的雾霭,你的胡须下掩着温和的笑意,目光却如利刃般划破世事。你是鲁迅,最初看见你的那些话,是在微卷的书卷里,“青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所多的是生力”。我看见你从椅边站起,用炽热的目光注视着我
在莫言和刘震云的笔触下,一个平凡却深邃的词汇——“熬”,跃然纸上。这个字眼儿,虽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未曾体验过弯腰割麦子的辛劳。他们或许不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深意。我曾向奶奶询问,为何她割麦的速度如此之快,她淡淡地回答:“一直弯着腰向前割,就不会感到腰酸了。”其中蕴含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是面对困难的坚守与不退缩。 草原上,牧民与猎鹰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熬”的
夏天的傍晚无疑是让人舒心的,挂在天边的彩霞如同浓艳的油墨画,被我收藏在自己的故事中,而我,正是为空白世界添上色彩的主角。 小时候总是把自己幻想成会魔法的超人,无所不能,是这个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主角,长大了才恍然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主角。 收到消息的时候我正坐在小溪旁,感受着水流潺潺,天边一如往常地挂着晚霞,可我却无心观赏。怎么偏我来时不逢春,我又一次成为了失败者,成为了一个配角。获奖名单上没有
在那片广阔无垠的绿茵场上,翠绿的草皮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铺设的绒毯,四周被师生们的欢声笑语紧紧环绕,喧嚣与激情交织成一首青春的赞歌,回荡在每一寸空气中。这里,是我与足球邂逅的舞台,更是心灵深处难以磨灭的记忆篇章。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仿佛连空气都在燃烧。我们,一群怀揣梦想的少年,就在这炽热的考验下,与强大的对手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汗水,在每一寸肌肤上肆意流淌,汇聚成河,却浇不灭我们心中的火焰;疲惫,如
从学校到家的路上,开了一家糖水铺子。夕阳欲颓,浅浅的黄色光芒将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热闹的糖水铺子又传来绿豆沙的香甜味了。漫步于细长的小巷,偶然一瞥,漫漫过往、淡淡时光一起袭来,于是驻足凝望,回忆悠长。 不禁忆起儿时外婆为我熬的那一碗绿豆沙了…… 初冬时节,天已染上阵阵寒意,转身走过糖水铺子,便也与记忆中的绿豆沙擦肩而过。天色渐晚,灿烂的云霞掠过天空。很久之前的儿时,我早早地回到家,望着窗外的落日
午后的阳光,宛如熔金般绚烂,慷慨地洒满大地,将周遭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在这炽热的空气中,我与伙伴们并肩站在遮阳棚下,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减缓我们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热情与决心。这次选择,虽源自对志愿服务时长的积累需求,但逐渐地,它成为了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 初穿上志愿者马甲的那一刻,心中难免有些抗拒与忐忑。然而,当第一位老奶奶手持垃圾袋,迷茫地站在垃圾分类桶前时,我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