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 ——林语堂 【适用文题】人间烟火气;为了这份繁华;情味浸润的时光…… 【文段赏析】 生活的确需要精致与高光,但更需要日暮人间暖,炊烟袅袅升的人间烟火。对于市井百姓来说,活出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气,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运用示例】 透过窗,望见楼下的街市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远远地就能听见。附近的居民楼虽有些老旧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 梁思成先生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它自己的建筑,就像故宫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故宫也被称为紫禁城,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古建筑群之一,历经六百年风风雨雨,见证明清两代王朝更替兴衰。它是充满历史感的,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当我们沿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路前行,仰望太和殿屋脊的神兽,会想起一段段风起云涌
3046公里。这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周的长度。近日,在一片欢呼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完成合龙,这条世界最长的“绿色围脖”终于织完。 超过25%。这是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最新数据。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也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通过这两个数字,就能看出中国人治沙有多拼,中国人植绿有多行。 “拼”的背后是决心。从茫茫荒原“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林海,背后是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
2024年底,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继2023年底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之后,“中国年”再次引发世界关注。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亿万中国人来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正如网友所说,这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仪式感”。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者
前不久,一则交警柔性执法的视频火了。江西抚州一名交警在执勤时遇到一名没戴头盔的三轮车驾驶员,在了解到其“没钱买头盔,腿脚不好,平时靠低保补贴”等情况后,不但没罚款,还送了他一顶新头盔并鼓励其“生活向前看”。据介绍,当地交警在日常巡逻时都会在后备箱里放一些头盔,遇到没戴头盔的小孩、困难群众时便会主动赠送。过去两年来,抚州交警联合爱心企业共送出3000多顶头盔,全市头盔佩戴率从此前不足50%提高到85
在北京“洞庭家宴”广渠门店里,有两间特殊的包房。经理金春梅有个规定:午餐时间,无论客流多火爆,这两间包房都不对普通客人开放,只供快递小哥就餐使用。 给小哥提供便宜实惠的午餐的做法,这家小店已坚持三年多了,惠及辖区骑手160余人。这里,同样也是给新就业群体提供帮助的“暖心驿站”——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免费提供茶水,还常备医疗急救包、雨具等物品,为快递小哥遮风挡雨,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按照商业逻辑,
“我希望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护送那时的梦抵挡过风沙……”2024年12月9日,单杏花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身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的单杏花,带领团队将中国铁路客票系统实现了从手工到智能、从封闭到开放的华丽转身,让亿万旅客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与时偕行 17岁那年人生中的第一张火车票,带着单杏花走出家乡江西婺源的大山,走向山外面的广阔世界。
新科奥运冠军27岁的郑思维近日突然宣布退出国际赛场,即使惋惜之声四起,他也只是说:“这本就是我的人生规划。”对于巅峰时期毅然转身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郑思维来说,任何荣誉都只是对曾经自己努力训练的嘉奖,但绝不是未来人生的枷锁,因为郑思维永远都是“郑在进行时”。 急流勇进 郑思维自小就生长在运动氛围浓厚的环境中,9岁被送进羽毛球培训班,在经过系统训练后,便展现出了惊人的羽毛球天赋。16岁时,擅长“用脑
【节日解读】 龙抬头,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春龙节、青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的参照物,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作:“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
话题阐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赤子对母亲的感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对友人的感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花对大地的感恩。因为感恩,相遇可以成暖,花开可以成景,每一次感恩的行动,就像阳光让生命变得温暖而辽阔。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一株夹缝里生长的小草,足以让我们的生命荡出层层绿意;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可以
2024年11月25日,是文坛巨擘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享年101岁的他,是“时代之子”,携着“五四”的精神之火,走进大时代的风云激荡。他在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1000多万字的著译作品,他亲自创办的《收获》杂志被公认为是中国一流的文学刊物。作为师长,他温厚博爱,总是无私地帮助晚辈;作为作家,他勇于讲真话,晚年不断剖析自己,写了《随想录》,坚持反思过去,追求真理。2003年,巴金
我们都曾在生命的旅程中收获过“礼物”,这些礼物有时是考试时一块急需的橡皮,有时是风雨中一把稳稳的大伞,又或是一个拥抱、一声问候、一句夸赞,甚至是春花冬树的绽放、夏云秋月的变幻……这些点点滴滴的馈赠,珍贵如穿透暗夜的微灯,映红冬雪的炭火,滋润旱田的甘霖,拂过青春的心扉,让人生变得柔软,变得温暖。 正如泰戈尔所言:“你那一刻的随意馈赠,宛如秋夜的流星,在我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 【真题回放】 2
【原题呈现】 出处: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期末考试题 把心贴近生活,体味岁月的精彩;把心贴近自然,发现生命的美妙;把心贴近经典,感受文化的魅力……请将“把心贴近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名师题解】 一、审题 这道半命题作文“把心贴近______”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选
【原题呈现】 出处:2024年杭州市拱墅区初三年级多校联考作文题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但安于现状时时知足,真的欢乐吗?在很多人看来,知足未必常乐,而不知足者则常乐。对此,你怎么看?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里包含了两个观点:第一,知足的态度为人们带来快乐与收获。第二,不知足的态度为人们带来快乐与收获。 我们不妨以此为基础,展开一场
【2025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如同微光一般,在平凡中闪耀着不凡的光芒。请选择一位你熟悉的家人或同学,以“微光成炬;_____的成长”为题,为他或她撰写一篇传记。请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这个人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以及对周围人的影响。 【思路导引】 文题中的“微光”与“成炬”是两个关键点。微光是一种微弱的光线,通常指在昏暗的环境中或夜晚时,物体
【2025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道路是我们曾经走过,却又在忙碌与追逐中渐渐遗忘的。你或许曾在那条乡间小路上与伙伴嬉戏,笑声洒满每一个黄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的喧嚣与繁忙逐渐掩盖了那份纯真与自由;你也可能曾在某条老街巷弄里,与亲人共度温馨时光,但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却让你在不经意间丢失了那份归属感与记忆…… 请以“路,就在______”
【2025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自然界中不经意的奇景值得欣赏,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值得欣赏,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值得欣赏,学会欣赏,让我们找到前行的力量。 请以“______值得欣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思路导引】 1.审题:欣赏,意思是领略观赏,也指肯定和喜欢。看一部好的电影是“欣赏”,读一本精彩的著作也是“欣赏”。 “欣赏”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对象可以是精彩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中华上下五千年,单是各地的美食,就蕴含着无穷玄机。 传承食道,在于传承它的自然之道。 食在一方,“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南吃水稻,北吃粟麦”,讲的便是饮食和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国家,既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样的养生之理,还有“无粽子不端午,无月饼不中秋”这样将吃食与节气相融合的历史渊源。重庆多麻辣,也是自有渊源:抛开辣椒种植的地理优势,最重要的
所有人都回来了,因为家在这里。 ——题记 彼时,漫天青霭浸没了远山。正是下午时分,厚重的雾中掉落了细如银针的雨丝,稀稀落落地抽打着车窗,成了我朦胧之中的白噪音。 回家的路,映在了归家游子的心中,只让人感到突然和陌生,全然没有兴奋与激动。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路,下了车,耳边全是混杂了雨丝的回忆,映入眼帘的是嵌在雪白墙壁上的紧闭的铁门,只是不见熟悉的人影出来。 绿色铁门边上,红色的春联被迸溅的雨
初夏,蝉鸣聒噪,淡雅的栀子花香萦绕在鼻尖。我走进自己的房间,拂去笔记本上的灰尘,翻开尘封的童年往事,心中不由得涌上一股暖流,童年的时光又斑斓地折射进我的生活…… 记忆里,父亲总是紧闭嘴唇,不苟言笑。每次我有喜悦与他分享时,都会碰上他冷若冰霜的眼神,他的沉默也让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道厚厚的墙。 那是一次临近期末考试的周末,考前测试成绩持续下滑的我一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唉声叹气。母亲过来嘘寒问暖,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