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烟花爆竹的喧嚣,沈阳今年的春节格外安静。我享受安静,却又因仪式的缺失而怅然。儿时放鞭放炮的单纯快乐,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很多古老的习俗一同消逝了。 就连春节本身也曾差点被取消。在清朝终结后,中国施行公历,提倡过元旦,鲁迅先生就是不过春节的代表人物之一。民间却固守着旧历新年,元旦和春节并存的格局一直持续至今。 在不断变化当中,依然有一些习俗岿然不动。如果仔细揣摩,你会发现很多留存的习俗通过谐音
【考点阐释】 课标点击: 1.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2.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3.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
【考点解析】 所谓“探究”,就是探索、研究的意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里的“领会”“得出”就是对文本认真进行探究的结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项基本能力。基于这一点,专题探究类题目已成为许多地方中考语文的必考题。这类题目,给出一组与科技、文化、环保、社会生活等有关的文
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 阳光照在大地上,红土地便色彩缤纷起来。少年觉得自己的体温正在火速地上升,他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而后是逐渐清晰的马蹄踏在沙土上的声音。少年望着远方。在葱郁的树林里,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少年抬头
①把我从一个彻底的白丁带上戏剧创作道路的,是我的老师曲信先。而我认识他,纯属偶然;他能收我为学生,则纯属我侥幸。 ②1972年我在上海热处理厂当工人,此生头一次动笔,利用十个月长病假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政策》,36万字—其实开始是想写短篇的。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茹志鹃看后鼓励我“可以走这条路”,但是说我不懂创作,36万字居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建议我找个地方学习一下写作。正好我有个同学宋厚生从农场上调
我们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动物都没有更年期。在灵长类动物中,与人类生物关系最亲近的动物是黑猩猩,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5%。雌性黑猩猩没有更年期,它们一直到死亡之前都可以生育,只不过生育力会衰退而已。这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普遍的生育模式,即生育年龄与寿命是一致的。而人类女性到了50岁左右就开始进入更年期,这就意味着将永远失去生育能力。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是70多岁,也就是说,
为什么在冬天很难看到苍蝇和蚊子呢?春天的时候,失踪的蚊蝇会重新跑出来,这些蚊蝇没有在冬天被冻死吗?这些侥幸活下来的苍蝇和蚊子冬天都去哪里了呢?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苍蝇的活跃度与外界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当气温低于15℃时,苍蝇就会停止繁殖;当气温低于10℃时,苍蝇几乎停止了活动;当气温低于0℃时,几个小时内苍蝇就会被冻死。按照这个理论,没有一只苍蝇能够平安地度过冬天,而且苍蝇的寿命大都在一两个月,
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
通过学习党史、加强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本领,既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利于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不久前,一个别开生面的对话会吸引了许多关注的目光。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通过视频连线,聆听“新安旅行团”的老团员讲述“宣传抗日”的艰苦奋斗故事。从1935年10月开始,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克服艰难险阻行程5万余里
我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 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快过年了。每当进入冬月,乡村里就开始为过年做着准备,最忙碌的莫过于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在乡村,一过了冬至,家家户户就开始腌制“腊货”,一般都是鱼肉鸡鸭等。女人们总喜欢对着那些挂在阳光下的一串串“腊货”品头论足:“哟!今年腌了这么多,是不是养蟹赚钱了呢?”“看你家养的鸡、鸭多肥啊!都腌出油来了呢!”一问一答间,女人们还手脚不停地织着毛衣纳着鞋底,一丝融融的笑意便浮现在脸上
【引言】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某一论点。但在阐述方式上,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性,也叫立论;所谓反驳,就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起自己的观点,也叫驳论。 【技法指津】 如何写好驳论文?鲁迅先生的指导是:“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具体说来,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攻击目标 驳论文
倘若把文章主题比作人的灵魂,把文章材料比作人的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恰似人的骨骼。只有骨骼健壮而完整,才能让灵魂有所寄托,让血肉有所依附。正因为如此,“结构严谨”成为2019年成都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的硬指标之一,也是读者评判文章优劣高下的重要标志,所以考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写作时按照恰当的方式安排文章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头有尾、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照应紧密的有机整体。 现在,我们就跟着名家学习一
【新题亮相】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和她的同伴翟志刚、叶光富,正在执行为期6个月的“飞天任务”。临出发前,王亚平表示,她的内心有一个最大的牵挂——5岁半的女儿。女儿正是最依恋妈妈的年纪,她们却要分别半年,不知半年后与女儿的关系会不会生疏。 最是牵挂滋味长。牵挂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种无声的爱。牵挂别人,常常会寝食难安;而被别人牵挂,则是一种幸福。那么,你有过牵挂他人或被他人牵挂的经历吗?你还知道哪些感
乡在渭河头,我在渭河尾。 —题记 漫步于渭水畔,下方渭河卷出一笔笔黄中发白的浪花,望着拥拥挤挤地向下游撞去的水流,我的思绪沿渭河溯流而上,回到千里外的故乡。 祖先世代生活在渭河源头,那儿的老屋、泥土与河水,是同一种颜色。昏昏沉沉的天空笼着暗暗淡淡的黄土,略显单调乏味。但是那时的我,觉得故乡有着无穷的乐趣。有着黄土一样肤色的我,总喜欢坐在渭河岸的台阶上,摆弄用泥丸做的棋子,有时也会掬一捧更厚实
慢慢地,我知道自己属于哪种审美类型的人了,诗词之美,古典的,那样的美典雅含蓄,如水中皎然的月,如空谷里幽幽的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沿着中华五千年的长河溯流而上,追寻诗中的“伊人”。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的《洛神赋》一曲惊鸿,使我们有幸得见洛水之神宓妃的惊世风采。 李白写杨贵妃的《清平调
云烟过往,沧海桑田。一股柔和的风吹起了一层松松的土,混杂着花儿的芬芳与大地的气息,随着惊醒,时间的沙漏匆匆流过,而记忆中热闹一下流去,只剩下一对需陪伴的孤独老人。 记忆中,小时候,村中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我们一家人也都陪伴在老人的身边。每天一同耕作,一同吃饭,一同欢声笑语。可是,时光流逝,我与哥哥们都进入县城读书,爸爸叔叔也四处奔波赚钱,而家中就爷爷奶奶二人,往日喧嚣一改,使之成为“空巢老人”。
漫漫人生,你一定经历过翘首以盼的惊喜和期望。 学校临时决定补课一周,哀叹声和抱怨声充斥着整个教室。课后已是六点多,若是往常,我应该到家了,我向同学借了手机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喂,奶奶,学校要补课,要下周才能回家了。”奶奶说道:“哦,这样啊,我还早早地煲好了汤,做了很多你爱吃的菜呢。”我没听清奶奶喃喃自语说了些什么,闲聊了几句便挂断电话。 好不容易挨到了周五,终于放假了,难以掩饰心底的欢呼雀跃,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边,有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杂货店夹在一家大超市和一家水果店之间,很不起眼,平时的顾客也比较稀少。 杂货店除了售卖杂七杂八的日常用品,还经营着修理电器之类的业务。店主是一位年逾四十的中年人,皮肤黝黑,一张圆脸显得特别憨厚。每次我经过那,总看见他不停地忙活着,或者搬运货物,或者摆弄旧物,见到谁都是一脸热情的笑。 第一次和他打交道,是因为一只被我摔坏的闹钟。妈妈带着我来到他的小店时,他
我坐在书桌前,无心地刷着题,心中莫名产生一丝烦躁。 我把笔放下,呆呆地注视着前方,注视着窗外的一切……宣布成绩的那一天,听到成绩的那一瞬间,我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想爬出来,似比登天般难。 我不能总是这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啊,即便是拿着笔,做着作业,也是心不在焉……这样下去还不把人憋出病来,于是我推开门,到院子里溜达几圈。 我望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思绪被清空,心情也舒畅了不少。目光环绕,角落中的
我不愿走出围墙所圈起的一方院落,在我看来,那是泥泞不堪的地方,索然无味。 正月里,薄薄的一层新雪覆住了角落里仍然鲜红热烈的爆竹纸屑,而门外未铺上水泥的土路早已面目全非,遍布泥泞。水井盖上冰凌晶莹剔透,桂树银装素裹。杂色的猫儿在房边深青色的砖瓦上踱步,又轻盈跃上光秃的柿子树。我瑟缩在厚厚的衣服里,蜷在角落刷着消息。父亲忙完了里外的事情就来拉我:“别老看这些了。走,我们到坝那边看看。”我不情愿,扯住
少年的梦想,是怒涌着拍岸的浪花,是仲夏夜不灭的萤火,存在的虽然渺茫,但永不熄这希望之焰。 刚跨入高中的门槛,面临的是来自身边的各种不便,生活、学习、社交等无时无刻不牵引着我们走向万丈深渊,每个人都很优秀,连往前迈步的机会都少之又少,退一步便回天乏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是困难的,更不要提封存在心底那美好的梦想了。往往在这时候,梦想也是最易摒弃的。年少时怀有的梦想,再也不是此刻能幻想的了。那些与梦想
那年栀子花,不知遗落在谁的墙角下,老了青墙,湿了黛瓦,暖了心房,留下一抹芳香,在我心中永远绽放。 我手里捧着试卷,心情十分愉悦,看着卷面上的一笔一画,自己都感觉十分赏心悦目,但这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比较辛苦的! 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今天正好是周末,看来可以回外婆家去蹭顿饭了。 “丫头,今天中午去外婆家吃饭。”妈妈的声音穿过紧闭的门打破了死沉沉的空气。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到外
《马背上的少年》参考答案: 1.标题既点明了小说主人公,又给人带来遐思,让人联想到少年的雄姿英发。 2.开头独具匠心,“为逃走做半年准备”既自然引出下文,交代少年出走的原因,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这一段为插叙,进一步解说了少年的生活环境。②展示出少年与父母思想的隔阂,交代了少年走出山林的思想基础。③两代相处的情形与后文两代间的对话形成呼应。④表现“原始”和“现代”两种文明的对峙,也
【真题再现】 写作表达。 桃之夭夭是春的魅力,橙黄橘绿是秋的魅力,清词丽句是诗歌的魅力,无私无畏是英雄的魅力,宽容善良是人格的魅力,责任担当是中国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追求梦想和实现美好人生的旅途中。 请以“ __________ 的魅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2)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3)表达要有真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会常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种影响。 请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论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归。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的“贼平”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安史之乱”最终为朝廷平定。“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司空曙家乡在广平,在今河北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诗人当时为躲避战乱逃到南方,平定后,仍滞留南方。本诗借送别,反映了战乱时代人民流离失所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吧,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
有人喜欢垂钓江边,享受那份心静如水;有人喜欢在旅途中行走,享受如画的风景;有人喜欢在舞场起舞,享受那份欢畅和潇洒。我独喜欢在书海中遨游,享受书籍带给我的宁静和快乐——在书中总能遇到无限的美好和催我前行的动力。 读书能够静心。纷扰的尘世,繁琐的事务,让人心焦躁不安。若抱书在手,聆听作者的美妙故事,感受妙趣横生的语言,瞬间就可驱散心头乌云。特别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恨不得把所有美好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里生活着一种小鱼,这种小鱼的外形极像红叶树的老叶子,人们叫它叶形鱼。尽管叶形鱼的体型非常小,却有着自己的生存大智慧。 叶形鱼体长约10厘米,它的鳍也非常小,甚至不及普通鱼的十分之一。叶形鱼的捕食方法非常有特点,当它捕食的时候,会躺在水中一小时、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动声色。当有猎物靠近它的时候,它会仔细地甄别猎物的大小和强弱,只要比它大一点或是性情凶猛的目标,它宁愿继续等也不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中,秋已尽,冬又来。进入腊月时节,温暖的南方也时常落雪。在信息化时代,无论冬天有多冷,人们都不再畏惧严寒。但是几千年前的古代,寒冷的冬季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古人过冬却不容易。 许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诗人白居易写下“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以此感叹寒冬之冷。此情此景下,躲在温室里,有棉被盖着,有炭火烧着,或许最为惬意。 因而在古代,壁炉、火墙都是极好的取暖方式
日出之美,在于它不畏重重阻隔的云层,只为冲破黑暗,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现采撷一些优美的诗句,邂逅那最壮丽的日出。 白居易的“日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作者把“花”“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
有一年,某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试题,要求考生分析张可久《清江引·秋怀》“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中“芭蕉”“雨声”的意象。又有一年某省的高考有一道语文题,要求分析杜甫《江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中“落日”和“秋风”的意境。据说,当年的考生事后几乎查遍所有辞书,或未找到相应词目,或未得到相应的解释。 意象,是诗人思维物化的结晶,是情景交融的统一体,是创作者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
雪是冬天的灵魂。悄然间,冬天就带着雪回来了。一年一轮回,雪花突然欢天喜地从天而降,舞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诗中描绘了在看不见飞鸟、行人的大雪天,一位披着蓑戴着笠的老翁在江面钓鱼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倔强性格及被贬后的孤独心情,宁可这样生存,也不谄媚那些当权者,更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