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宫的调令 1956年,吴仲超院长为了给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研究“充血”,决定大批引进“外援”,将包括唐兰、徐邦达、沈士远、罗福颐、孙瀛洲在内的一批文博界学术骨干调入故宫,沈从文,就在吴院长的这批调入名单中。 关于沈从文与故宫的渊源,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徒手的文章《午门城下的沈从文》。此文初刊于《读书》1998年第10期,影响巨大。2000年,陈徒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有病,
胡适:“我没见过他” 1958年9月,钱锺书《宋诗选注》出版。书出版不到半年,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一本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来编选的书,书中贯穿着一条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路线,是打着反对形式主义的旗帜来贩卖形式主义的黑货,“这面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白旗”必须要坚决地拔掉。有境外媒体对此次批判进行了报道。胡适老友程靖宇看到报道后,在香港买了两本《宋诗选注》寄给胡适,其中一册托胡适转送另一
生于1891年的郭沫若比1910年出生的萧乾大将近20岁。1912年,当作为狂飙诗人的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女神》开创中国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时候,萧乾正在教会办的崇实小学当工读生。待他1926年在北新书局做练习生,开始对文学感兴趣,郭沫若已是当时最著名的大作家、大诗人之一,心里只有崇拜的份儿。1930年,萧乾同安澜合编英文的《中国简报》时,曾根据杨振声的文学讲义,这样介绍郭沫若:“先是浪漫主义者,后
皇六子 1833年1月11日午夜,奕訢在皇宫中降临人世。这一年,道光皇帝恰好50岁,天命之年喜添贵子,自然感到格外兴奋。奕訢生时脸方目圆,天庭饱满,一眼便讨得道光皇帝的喜欢,于是赐名为訢,“訢”者“欣”也,表达了道光皇帝的欣喜心情与厚望之念。 奕訢以后的表现,更令道光皇帝欣慰与满意。奕訢“生而颖敏”,记忆力极强,师傅每日讲授千余言,“少读而成诵”。在师傅名儒贾桢的严格教育下,奕訢不仅对传统
1991年2月13日,是农历的小年夜。 时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的周瑞金,把市委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评论部副主任凌河请到了一起,说是要开个小会。 按照惯例,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周瑞金都会在《解放日报》的“新世说”栏目上写一篇小的言论文章。但是,如果只是要写一篇小言论的话,是没必要把施芝鸿和凌河请到一起开会的。 果然,三人碰面后,周瑞金提出,要三个人一起,写几篇大的署名文章
1949年11月9日,是香港“两航”起义人员终生难忘的日子。70年前的香港“两航”起义,是绝对机密的重大行动,事先高度保密,只有主要领导和极个别骨干知道。我是11月10日在海口航空站接到香港中央航空公司关于起义的电报才知道的。当时,我心急如焚,立即乘轮船于13日抵达香港,加入到起义行列。 “两航”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公司 “两航”指原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空公司”或“中航”)与原中央航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由保安迁到延安,当时延安全城只有2000余人,“饭铺只有四五家,使用着木头挖成的碟子,弯的树枝做成的筷子;商店没有招牌,买错了东西很难找到原家去换,因为它们有着同样肮脏同样破旧的面貌。”全城肮脏拥挤,厕所尤其原始。丁玲纪实小说《医院中》记述了这样的细节:“老鼠就在天花板上面窜来窜去啃浆糊吃。一次,隔壁房里竟有一只老鼠从上面掉下来,砸在正在睡觉的傅莱大夫的脸上。” 于
有句俗语叫“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为有志气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走回头路,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个观念有失偏颇,容易误导人,尤其是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年轻人,更容易上它的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马即使再好,也是需要吃回头草的。那些为了事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实际上也是强者,同样受人尊敬。正因如此,“大丈夫
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巡城御史海昇当街烧毁了权臣和珅家的马车,和珅为图报复,唆使海昇的妻舅贵宁指其杀妻;在纪晓岚的保护周旋下,海昇被无罪释放。剧中的海昇被塑造成刚正不阿的青年才俊,蒙冤入狱,令人同情;而纪晓岚则保持了一贯的机敏正直、与和珅斗智斗勇的银幕形象。 在历史上,乾隆五十年,确实发生过海昇杀妻案。此案牵扯甚广,举朝震动,和珅与纪昀(纪晓岚)也都参与其间。不
一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后,中央作出了尽快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酝酿多年的毛选五卷终于有了出版的眉目,北京市印刷厂家开始为此积极进行内部筹备,当务之急是要备齐印刷原料和纸张。 9月27日,北京市出版办公室打紧急报告给北京市革委会负责人黄作珍、谢静宜、徐运北,谈及造纸部门欠交出版用纸的现象非常严重,1976年度国家分配给北京市的书刊正文用凸版纸共4921
《水浒传》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英雄传奇小说,热爱《水浒传》的读者,兴趣点主要是其中的战争和武打情节。读者对于梁山好汉的评价,除了出身、个性、品行,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谁的武艺更胜一筹,几乎不大有人关心他们的文化水平问题。 但是,不关心也罢,不感兴趣也罢,并不等于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个人能力、个性修养和理想信念,一个群体的整体文化水平(尤其是核心层的文化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翻译司中文处占据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整个23楼。 崔天凯、何亚非、郎胜铄和刘军是这座“中国城”里的四个年轻译员。何亚非(后曾担任国侨办副主任)翻译速度快,被称为“快手”,崔天凯(现为中国驻美大使)则长于对词句的推敲,两人的字都很好看。 郎胜铄等都是从设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联合国译员训练班毕业后,分配来纽约工作的。 中国重返联合国、特别是1973年中文从联合国的官方语
长征的故事是怎样流传的? 众所周知,美国作家斯诺写于1937年的《红星照耀中国》(亦称《西行漫记》)是向全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第一本著作。但很少有人知道,斯诺依据的资料来源于红军长征亲历者们在1936年集体撰写的《红军长征记》这本书。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中,为大家讲述了《红军长征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以及那些最接近历史真实的长征故事。 为什么会有《红军长征记》
史太君(贾母)两宴大观园,刘姥姥吃了一口茄鲞,一脸不相信:别哄我了,茄子哪有这个味!再细嚼:虽有一点茄子香,但还不像茄子,奶奶快告诉我是怎么做的,我也回去照着做。 凤姐说:这也不难。把鲜茄子的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清代两江总督唐文尧,曾以清廉自律而著称,是当时有名的清官,很得雍正帝赏识,多次受表彰嘉奖。他虽身居高官,却一直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饭食清俭,坊间甚至传闻,唐文尧连着吃了三年的大白菜。不过,他连吃三年大白菜这事,表现得有点过,太夸张,引起雍正疑心,就派人去调查,这才发现,他吃白菜确是真事,但一棵白菜只吃一片菜心,一盘白菜需要上百棵白菜才能做成。不仅如此,每盘白菜都有名贵山参打底。再一查,他居然养了足足
1 香港有间庙,叫黄大仙,香火一向鼎盛,原因很简单,据说此庙是“有求必应”的。人生是如此繁难多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此千头万绪,找个“有求必应”的靠山来仰仗一下,事情便过关了,这样的黄大仙怎能不受欢迎呢? 黄大仙一度也随着移民潮去了加拿大,不料水土不服,法力骤减,善男信女,也只能徒呼奈何。 华人似乎有其自设的对神明的检验标准,华人现实,所以规定神明应该乖乖地“有求必应”,他是“超级仆人”,他
那天,我上完课,回办公室,一个女生一直尾随着,直到我坐下。我问有事吗?她似乎欲言又止。终于,她鼓足勇气说,老师,你觉得昨天的那堂课怎么样?我说很好啊,我上得很开心,对大家的表现也非常满意。那天,我上《记承天寺夜游》,有很多老师听课,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我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说实话,我当时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 那女孩嗫嚅着:“可是,我觉得不怎样。”我一惊,赶忙问:“哦,为什么?”她
从小在台湾随父母看《四郎探母》,先入为主地认为《四郎探母》就是一部宣扬孝道的戏。我坐在母亲旁边,看到杨四郎见娘,跪在地上,叩拜母亲,口中唱着:“千拜万拜,折不过儿的罪来—— ”看到母亲竟然从皮包中找手帕拭泪,我不理解是为什么。 其实真正教我看懂《四郎探母》这出戏的,不是母亲,而是服兵役时认识的一些军中的老士官。 服兵役的时候,我住在陆军军官学校里,帮忙整理校史,在残破不全的资料里看到一个军事学
在医院、诊所和药店,最常见张挂的几个字估计就是“悬壶济世”了。这个用来赞誉医者追求志向和高超医术的成语,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成语的来源跟一位叫费长房的驻马店人有关。 费长房是一名市场管理员,有天碰见市场上一位卖药的老翁,用一个大葫芦悬挂在杆头招徕生意。傍晚罢市,因费长房对岐黄之术一向有兴趣,便悄悄跟着这位鹤发童颜的老翁。行至隐蔽处,突然,老翁将葫芦放到地上,纵身一跳,跳到葫芦里去了
成语“对症下药”出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多用来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有一次,有个推车的人突然屈着腿,捂着肚子喊痛,不一会儿,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脉诊断后,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麻醉后,给他开刀诊治。病人一个月后就痊愈了。 华佗
成语“积劳成疾”出自冯梦龙笔下,由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攻打蔡国的一段战事引申而成,记录的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国之重臣,殚精竭虑、以身谋国,并积劳成疾而病倒不起的悲壮故事。这位国之重臣叫公孙归生。 楚灵王凭着强大的国势和兵力,灭了陈国以后,乘势发兵进攻蔡国。蔡侯中计被杀,楚兵攻城甚急。刚接位的世子有,听从监国公孙归生的意见,向晋求救。晋昭公惜兵不愿出头,叫宋、齐、鲁、卫、郑等国出兵,可是他们都怕强楚。蔡国
成语“吐故纳新”出自《庄子·刻意》,原意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控制呼吸在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方法控制呼吸,再加上一些形体的锻炼,便可以养生健身,延年益寿,庄子称为“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袓寿考者之所好也”。 不仅人需要吐故纳新,中医也需要不断地革故鼎新,全盘否定不可取,避而不见其短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