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圩区是南方平原沿江滨湖地带特有的景观,且广泛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本文介绍了圩区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圩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确了圩区对人民生产生活及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圩区河网出流受人工调控,使得圩区内水域的水位波动相对较小,且保持较高水位,保证了圩区较强的水文调蓄和土壤保水保湿作用。而圩区特殊的水文调控特征,导致其营养盐(如磷)的总输入量远远高于其输出量,表明
摘 要:初中地理课程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概念能统整优秀传统文化结构,单元教学能建构真实文化情境下的综合学习系统,从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本文以“兴化垛田”为例,开展大概念单元教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课程的实践,提出精选文化载体创建大概念单元教学情境、遵从课程标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依据学生认知设计进阶任务及过程评价和注重情境转换以文化理解强化课程育人等
摘 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发挥文化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是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素材。本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联系,以大唐荔乡为案例,充分挖掘荔乡文化资源,通过选择主题、建立跨学科联系、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评价活动五个环节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
摘 要:家国情怀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地理与历史学科融合具有丰富的理论背景与深厚的实践基础,在史地融合中培育家国情怀体现了学科的价值追求。本文立足家国情怀的内涵解读,从时空综合尺度挖掘初中地理、历史知识与家国情怀的融合点,并从横向、纵向维度提出相应的培养路径,即通过提升课堂教学、利用校本课程、开展研学旅行横向拓宽家国情怀培育渠道,纵向通过认知教育、情感内化、意志
摘 要:随着中考改革的推进,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卷增设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主要涉及地理和生物等学科。中考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跨学科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学生跨学科素养,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三江源地区‘守护者’”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将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整合在问题链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认知现实世界的必然,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需要。本文基于热点事件——贵州“村BA”及其巨大辐射效应,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真实情境,重构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设计“地理+政治”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教学融合,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核心素养;村BA;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本文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结合SECI理论,从知识转化和“场域”情境转变的角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S、E、C、I”四个环节,并以乡土地理资源支撑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融合于各教学环节之中,理论引领与资源支持相结合,促进知识的组织、传递、吸收,以期为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SECI理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摘 要:地表物质迁移联结众多地理概念与原理,具有丰富的地理学科内涵与外延。高考地理试题对地表物质迁移的考查要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表物质来源地分析、地表物质迁移过程中的动力分析、地表物质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互动分析。在高考备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夯实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构建地表物质迁移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实施问题式教学;构建地表物质迁移思维模型,迁移应用解决真实地理问题。 关键词:地表
摘 要:近年来广东高考地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2021—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全国甲卷、全国乙卷等高考地理试题进行比较,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呈现出时代性强、核心素养凸显、考教衔接紧、难度适中等特点,并从必备知识、学研思维、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地理高考备考的
摘 要:为考察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运用成效,本文通过对江西赣州某中学244名学习地理的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地理翻转课堂的体验总体较好,课堂体验与学生课堂了解度、参与度、学习主动性、互动程度、学习态度等因素显著相关;学生对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认知仍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自身定位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少课堂主体意识;不同学科方向和年级的学生对自身角色认知存在差异,相对而言,“物理+地
摘 要:不同主体的教育立场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课堂,应关注教学立场联结与教材重构。一方面,教师要具备对国家立场的学科理解能力以及对教材的挖掘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了解并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精准预判、支持和引导。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立场联结和教材重构,才是素养导向下的意义建构,才能激发和唤醒学生,促进其素养提升。 关键词:立场联结;教材重构;课堂预设;情境交互;课堂生成
摘 要:随着教育部对义务教育作业管理的加强,高质量的单元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界定的单元作业包括单元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并以“地图”单元为例,通过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制定单元作业体例、选定作业素材情境、设定单元作业内容及拟定单元作业评价等五定路径尝试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探索,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本文还强调了作业评价标准的改进,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摘 要:“问题研究”作为2019年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一个栏目,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问题研究”栏目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在问题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材料获取、文本提示等方面存在实施障碍,并据此形成具体解决方法,以指导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落实这一栏目的教学,推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研究;人教版地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摘 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地理实践力,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薄弱环节。主题式地理研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发展,全面提升其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本文以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为研学地,依据课标和研学地实际确定“探索区域地理”“传承红色精神”“理解生态保护”“弘扬传统文化”4个研学主题,围绕主题从研学目标、路线、任务、活动及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旨在强化学生
摘 要:在地理研学活动中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变革的重要趋势。本文选择位于青藏高原的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为研学地,以“札达土林:高原地质历史传奇”为主题进行研学活动设计。通过实地考察,在挖掘独特的土林地质景观和古格王朝历史的基础上,从“探土林地貌之因”“感象泉流域之美”“寻札达古迹之思”三大子主题分别设计问题情境、具体任务、实施过程及活动评价。该研学活动旨在培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但目前课程思政与地理教育硕士课程教学的融合案例较少,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地理教育硕士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地理相关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以“地理教育前沿”课程为例,构建基于OBE与PBL耦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地理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