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悲惨世界》,就连作家雨果自己都禁不住感叹道:“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读者若能登上这座大山,将一览大千世界无尽的美色。而在登山的过程中,你将遇见古木与山花,巨石与峭壁,溪流与瀑布,走兽与飞禽…… 当然,作家有他关心的社会问题,艺术应当有助于人们识破谎言,看清真相,以便让人因意识到残酷的无处不在而致力于减少残酷,而不能沦为娱乐、消闲的工具。雨果在小说序言中说:“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如果它藏书丰富但却杂乱无章,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他的所知结合各方面来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细思考,因此他必须要
孔夫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言”我们可以理解为文章(包括诗词、小说等)的内容,构成要素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文”可以理解为文章的形式,构成要素是语言、体裁、结构和手法等。题目中的“言之有文”即指文章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结合。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它的熠熠生辉的语言,能使文章流传广泛,影响久远。 古今中外世所称道之经典,莫不如是。先比较、分析两段文字: ①3月14日下午
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
中国的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会中断,中华文化的长流也一定能够绵延不绝,沾泽未来的世世代代 我曾经改写过前人所作的一首《浣溪沙》小词,写为断句,说:“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只应不负岁寒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的,是血缘关系,在个人的精神、思想上并没
我到过欧美很多地方,常见到各种残疾人乞讨或卖唱,都不觉得难过,就是看不得盲人卖唱。这是因为盲人是最值得同情的残疾人,让他们乞讨是社会的耻辱。 在北京的西单,我也见到过盲人,他们身上都很脏,歌唱得也过于悲惨;凡是他们唱过的歌我再也不想听到。我觉得这种景象有点过分。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卖唱者,就属那天看到的最让人伤心。 我想,最好有个盲人之家,把他们照顾起来,经常洗洗澡,换换衣服,再有辆面包车接送他们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莱,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他照例拿着摇网走到河边的一个草墩上——这墩也就是老程家的洗衣裳的地方,因为太阳射不到这来,一边一棵树交荫着成一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