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嵌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全局发展之中,通过人才供给、技术创新与理念引领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基于辐射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其规模效应初显、极化效应有待加强、关联效应逐步深化、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辐射效应主要受发展资源差异、吸收能力和溢出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当前应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集
[摘要]职普融通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措施,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当前,职普融通仍面临融通理念偏差、融通基础失衡、融通形式单一、融通范围狭窄、融通道路不畅等困境。为破解上述难题,从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入手,提出推进职普融通的具体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职普融通方向;聚焦“五金”建设,夯实职普融通办学基础;构建职普融通教育体系,完善职普融通载体;聚焦全学
[摘要]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引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职业系统理论对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三要素——教育制度、劳动力市场、企业和职业教育的知识基础——技术知识和抽象知识等两方面因素,对职业教育认同危机产生的现实逻辑做出解释。基于此,需要确立职业教育专业的排他性与自主性,逐步改革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方式,坚实职业教育技术知识的基础地位,提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在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更加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更加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更加体现贯通培养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之间存在错位、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区域,上下联动,动态调整专业结构;面向区域,对接岗位,建立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依靠区域,整合优化,打造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服务区域,精准发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围绕区域,完
[摘要]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面临办学理念模糊、保障体系缺失、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困境。回顾德国、英国、芬兰和瑞士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职业本科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据此,提出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实践进路: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国际经验;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法律法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 [作
[摘要]高职院校诊改制度具备三大表征:状态数据平台奠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数据基座,诊改成为持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惯性路径,数字化治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引擎。高职院校在诊改实践中普遍存在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强、院校重视程度不够、全员内生动力不足、校本数据平台支撑功能不全等影响诊改常态化运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提出高职院校诊改制度的推进策略:顶层设计上要重置诊改工作提纲挈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建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培养能够适应产业技术变革和国际化趋势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从立足实践、立德树人、面向未来、国际视野四个视角明确育人目标,并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为方向进一步实现优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强国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基于政策工具类型、政策内容要素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三维分析框架,对74份“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师企业实践政策存在政策工具使用的选择性偏好、政策内容要素搭配的系统性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工具化类型组合,提升其政策工具类型的组织性嵌套;综合政策内容搭配,提升其政策内容要素的系统性结构;协调政策主体的相关权益,强化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利益与权
[摘要]数字教材的发展及投入使用给课堂教学带来技术性革新,职业院校教师也面临由教材形态转换带来的两难空间,主要体现在观念域、行为域和角色域。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应深入领会数字教材内容及功能,建立科学的数字教材使用观;立足教学实践场域,转变数字教材使用行为取向;突破传统思维范式,增强数字教材使用角色认知;发挥主体意识,夯实数字教材使用专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材使用;行为取向;角色
[摘要]提升高职生就业适应性的现实需求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亟须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亟须重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亟须加大力度。考虑到高职生就业适应性较差,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导向,可采用可雇佣性USEM模型来分析高职生就业适应性问题。据此,提出提升高职生就业适应性的策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增强专业理解力;深化产学研合作,精进技能;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自我效能感;加强动态监测,提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将老年教育融入智慧养老社区已成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基于智慧养老社区老年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构建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教育资源、学习环境、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撑四要素理论模型。进一步应用该模型,提出建设多元化与动态化更新的教育资源、打造智能化与人性化并重的学习环境、发展差异化与社区化融合的服务模式、提供安全化与高效化并重的技术支撑等策略,为智慧
[摘要]高素质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持,而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师资队伍质量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科类专业学生与参训农民的调查研究发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质量较好、来源多样,但数量与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较高,但实践诊断与答疑能力有待加强;教学内容选择有效性不足,前沿性与实用性尚需提升;教学方法选择有待完善,数字资源使用能力亟须增强。据此,提出健全涉农师资系统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有利于支持个性化学习,辅助智能教学;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精准性、学习内容需求的动态性、智能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育人机制的协同性、智能评价的多元性是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五个要素紧密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据此,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实践路
[摘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以及职业教育“101”计划的出台,高职院校亟须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创新创业“金课”,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行稳致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存在课程体系设计不科学、课程内容耦合度偏低、课程实施脱离学生主体、教学评价单一且不透明的问题。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金课”构建路径:聚焦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锚定协同育人,构筑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