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旬刊、邮发代号:82-975)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出版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内的专业权威期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目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已永久入藏国家总书库,并被美、英、加拿大等海外多家图书馆订阅和收藏。
摘 要:随着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习路径推送作为教育大数据助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普遍存在情感缺失和学习迷航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学习路径推送的理论与应用尚未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此,将个性化学习理念融入在线教育,从教育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心理学等多学科、跨学科视角出发,综合定性、定量、结构化系统开发等多种研究方法,着力探讨教育大数据背景下融入情感分析的生
摘 要:在教育领域,各种学习类App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家长监督学习的重要工具,如搜题App、语言学习App、在线辅导App等。这些App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提高学习效率。诸多学习类App以其实用性、便捷性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以手机应用商店的学习类App用户在线评论和使用过App的学生与家长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用户视角下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集合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与概念的元宇宙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推动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上取得显著成就,但也伴随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元宇宙中的应用,关注其伦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合理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元宇宙;
摘 要:对包头师范学院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TPACK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TPACK视域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TPACK;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0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04.0 0 引言 提升教师的教学
摘 要:当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存在各业务系统分散、顶层规划缺乏、数据思维欠缺、系统无法有机融合等问题,一数一源建设成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难点。针对高校智慧校园数据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于身份体系的一数一源数据治理建设路径,从重新认识治理、建立身份体系和监控体系、引入数字底座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通过建立统一的组织架构、身份认证和数据库,推动实现一数一源和多源校核,解决数据难以互通的痛点,为高校数字化
摘 要:智能时代,数据治理已成为高校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数据治理的内涵、数据治理的原则与标准、数据治理在高校中的应用三个维度对高校数据治理内涵进行解读,从技术应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三个维度探讨高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目标、内容、关键技术三个维度构建高校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策略,通过基于数据治理的高校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策略研究,以期提高学校数据应用质量,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关键词
摘 要:为应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高等工程教育势必与时俱进、作出变革,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天津大学在工程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调整重构阶段,为解决传统激光实训受客观条件和固定模式限制的问题,将激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虚拟仿真系统作高度集成,构建激光加工创客平台,面向不同背景、层次的学生建立开放式、自助型、分层级的项目牵引教学模式,并匹配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寓思政元素于其中,致力于学
摘 要: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化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并针对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案例化专创融合教学设计,设计专创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专创融合,提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同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案例化教学 文章编号:1671-489
摘 要: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智慧教室管理的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促进其高效运转。智慧教室的高效管理与广泛应用推动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当前高校智慧教室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实现。深入分析高校智慧教室管理现状,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智慧教室管理模式,以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师生使用体验,从而充分发挥智慧教室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大型仪器设备已成为高水平科研的重要支撑。为了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型仪器平台的功能由原来的测试服务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实践为例,探索大型仪器设备在研究生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研究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03 DOI:1
摘 要: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阐述院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相关制度、技术队伍、信息化平台平稳运行的前期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优化,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且符合学院特色的开放共享机制,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满足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深化高校院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摘 要: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作战呈现新的动向,对无人机作战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须加强无人机作战人才的培养。以陆军工程大学承担无人机现职军官培训任务为契机,从落实为战育人要求出发,对接无人机现职军官任职岗位,对其能力需求进行梳理,进而进行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结构分析和系统构建,并依托构建的系统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无人机作战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无人机模拟
摘 要: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元宇宙视角下基于“4+3+N”策略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元宇宙概念,突出交互性、沉浸性和多元性三个特征;通过多层次交叉融合,构建无边界教学环境。建立多元双向评价机制,并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开展课程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价。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元宇宙;融合式教学;多元双向评价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04 D
摘 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督手段较为匮乏等问题,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学生学习状态评价实验,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面部进行实时检测与姿态评估,并结合学习成绩、课堂出勤率等课堂表现数据,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对其课堂学习状态进行实时评级量化。该算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状态评估,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状态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基于大量的测试与优化结果,发现该系统能有效反馈学生的状态信息,为
摘 要:分析军队院校装备类实践课程智慧教学现状,总结目前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涉及的教学理念,选择相应的智慧教学工具,对装备类实践课程的智慧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对智慧教学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以期为军队院校此类课程的智慧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队院校;装备类实践课程;智慧教学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04 DOI:10.
摘 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学培养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线上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及时传递知识和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线上教学;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03 DOI:10.3969/j.issn.1671-48
摘 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航空强国建设中起到基础性战略支撑作用。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三高三难”的痛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深入剖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面向航空类职业院校总结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突出优势,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飞机数字化虚拟装配仿
摘 要:为了有效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进行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对新工科教育理念进行分析,依据新工科人才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仿真实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个性化探究式学习;依据新工科多元化、交叉性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多维度资源空间,满足教学需求;
摘 要:针对传统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Living Lab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线性代数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体验式教学策略,包括实践性任务设计、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工具利用、项目驱动学习等。课前,学生通过真实案例和实践性任务准备课堂学习;课中,教师采用项目驱动学习和实践性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课后,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与反馈交
摘 要:围绕新疆大学“在金课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教学实践,结合工程实例和课程思政,以工程问题为导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新疆大学工科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层次、民汉差异等特点,以工程对象→力学模型→力学分析→工程设计为主线,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总结新疆大学在强化学生工程思维方面进
摘 要:针对目前FPGA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多课程实验内容融合度欠缺、实践教学与工程应用契合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教学案例选取应结合专业培养方向、FPGA工程师应用细分领域和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改革措施。为面向工程应用与FPGA职业技能细分领域,实验系统基于模块化开发,并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教学案例,分为初阶篇与进阶篇。实践证明,改革措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摘 要:当前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强,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衔接较弱,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实施赛训教联合课程改革,把教学环节、实习实训环节和科技竞赛环节有机结合,建立链式课程群,在相关课程中融入单片机设计理念和内容;以竞赛和实际项目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对接,建立多层次科技竞赛体系,引导学生根据实际能力和需求参与不同层次的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学习
摘 要: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点之一,机械制造装备技术课程是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介绍国内各高校在机械制造装备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从当前学情入手,阐述机械制造装备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教学策略、“学思赛悟用”联合实践和课程考核评价三方面探讨教改路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教学方法
摘 要:现代战争高强度、高对抗、高消耗属性要求新时代装备审价人员不但要牢固树立成本控制和经济可承受思维,还要牢固掌握装备审价基础知识,提高装备价格分析与评估能力,为开创装备现代化管理新局面贡献力量。装备审价方法与实务课程是面向装备审价岗位而开设的本科课程,是军队装备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装备审价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缺乏装备制造工程经验的学生自主建构完
摘 要:数学建模教学的基础是数学,核心是建模,价值是应用,目标是育人,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医学院校存在师生对数学建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不足等问题。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医学院校的培育目标、数学课程设置、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奖励机制等方面。解决对策有宣传数学建模、整合数学课程、加强教师培训、注重竞赛指导、改进教学措施等。 关键词:
摘 要:通信类课程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与手机、卫星和深空通信等新技术密切相关。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相关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当前通信类课程普遍存在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学生不易理解等问题。在教学中采用BOPPPS模型,导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多个环节设计课堂教学,构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通信类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摘 要:野营供水供暖供电装备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勤务特色明显、思政元素丰富、面向学员毕业岗位需求的特点。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以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库建设为基础,按照课程模块和实施过程,设计思政元素切入的路径和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科学有效。经过近三年两个班次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为军队院校岗位任职类课程、地方高职类院校装备实操实训课
摘 要:互联网、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行为等。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积极追随者,互联网带来的开放、自由、包容、平等等理念深刻影响着该群体的思想、思维和行为方式,同时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探索解决路径是高校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课程思政 文章编号:16
摘 要: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内容多、理论抽象复杂、实践性强,再加上学生缺乏体系化思维、学习兴趣不足、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导致课程存在学生高阶思维难以建立,学习内驱动力不足,理论知识难应用等痛点问题。以“学生中心、质量文化理念”为引领,从立足新工科、育人育才相结合、系统化的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个维度构建四维一体的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学习内驱动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教学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使用雨课堂、学习通、口袋实验箱等智慧教学工具助力课程建设,提出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该课程实验项目“常用仪器使用与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性能指标测试”为例,探索遵从认知规律、分层引导的教学方法,从无故障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PCB测试环节设置、预习测试设计、实际操作评价、实验报告重构等方面进行阐释。结果证明,数字化融入实验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显性应
摘 要:光学仪器本身的精密性要求实验者理论水平高、操作细致,高质量完成光学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极大帮助。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物理光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分光计、迈克尔逊干涉仪、读数显微镜光学三大件的调节展开讨论,分析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调节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改进光学实验授课模式,重视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实验方法。回归实验物理的基本理念,探索研究型教学的授课模式
摘 要:在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工科教育理念成为推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导。针对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全方位的校企协同机制,并注重引入行业企业资源,打造符合实际需求的实践教育平台。通过实施“三全育人”“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综合改革,更好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
摘 要:逆向工程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逆向设计是高质量制造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高职三维检测与逆向设计实训课程为例,针对实训时间紧迫导致的实训作品质量不高、实训素材单一、学生兴趣较低等教学现状,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搭建数字资源等进行改革,课程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制造类专业群课程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三维检测与逆向设计;逆向工程;实训课程;高职 文
摘 要:针对当前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本科生教育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航天装备试验鉴定工作需要的现状,对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初探,研究美军试验鉴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航天装备试验鉴定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构建航天装备试验鉴定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期为本科生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航天装备试验鉴定;人才培养;能力导向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3 DOI:10.
摘 要:实施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国防与民用资源的深度整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文化与制度差异等挑战。探索军民融合协同育人的结合点,通过创新与实践推动教育与国防科技深度融合,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提供有力支持。阐述军民融合理论基础与协同育人模式理论框架,分析现状与挑战,提出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军民融合;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模式 文章编号:1671-489X(20
摘 要: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重要保障。为切实提升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点,以“以教促赛,以赛促教”为指导原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和竞赛,打造课堂内外的学与赛共同体,构建教赛融合为驱动力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工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多学科交叉融合途径少,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力提升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依托综合性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教学改革,提出地方工科院校递进式工程实训教学体系运行模式,并结合实际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型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
摘 要:创新性实践教学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高校本科生提供了锻炼实践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的宝贵机会。对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构建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涵盖专业课程的精心规划、创新实践环境的全面优化,以及通过学科竞赛等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信
摘 要: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底蕴,在互联网和双创背景下开展“创意+木文化”创客训练营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木文化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创业思维和设计思维,阐述“创意+木文化”创客训练营的总体建设思路、开设过程和成效,旨在为创客训练营建设提供借鉴,为木文化宣传与推广助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创客训练营;木文化;设计思维;创业思维;
摘 要:基于工程训练课程的物质生产性劳动特征,构建德智劳融合的考核体系。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支撑提升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培养职业规范、综合素质的课程目标,建立融合养成品德、获取知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劳动观念的考核方案。实践表明该考核体系能够使学生在增长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德、爱劳,促进德育、智育、劳育共同发展。 关键词:德智劳融合;工程训练;考核体系 文章编号:1671-48
摘 要:根据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要求,分析目前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衢州学院为例,创新提出高质量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创与建”“大融合”的工作思路,并从顶层设计、机制架构、课程体系、教育渠道、师资队伍、评价制度、精神感召七个方面阐述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创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劳动素养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4-0-04 DOI:10.396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