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英语思维课堂是张泰刚博士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旨在解决英语课堂存在的语篇材料不丰富、教学活动的思维含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不佳等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专题第一篇文章为统领性文章,探讨英语思维课堂的内涵、关键要素与课堂实践,以期为英语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另外三篇是其研究团队成员基于英语思维课堂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英语思维课堂的三大关键要素(思维材料、思维活动、课堂实施),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和对话教学为例撰写的教学实践文章。三篇文章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教材语篇和教材外语篇为思维材料,主要从思维材料的分析、思维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英语思维课堂的教学环节和实施过程,为一线英语教师实践该课堂理念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与方法。 摘 要:英语思维课堂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在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中使用英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该教学理念以思维材料的丰富性为基础,以思维活动的层次性为支撑,以课堂实施的逻辑性为统领。教师需首先分析与选择思维材料,然后基于材料的思维发展支点设计层次性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为主线的课堂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思维含量,促进核心素养各要素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英语思维课堂;思维材料;思维活动;课堂模式
摘 要: 英语思维课堂以思维材料的丰富性、思维活动的多样性、课堂实施的逻辑性为关键要素,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分析思维材料的认知冲突支点,再基于思维材料分析设计联想、预测、比较、评价、创造等活动,并以此实施以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为底层逻辑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思维课堂;思维材料;思维活动;教学模式;初中英语
摘 要:英语思维课堂的教学实践强调思维材料的丰富性、思维活动的多样性以及课堂实施的逻辑性,旨在促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分析绘本中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思维支点,然后基于此设计联想、预测、梳理、分析、评价、叙述等具有更高思维含量和更高认知层次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课堂模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要素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英语思维课堂;思维材料;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摘 要:英语思维课堂强调思维材料的丰富性、思维活动的多样性以及课堂实施的逻辑性,旨在实现语言、思维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挖掘语篇中的显性认知冲突和隐性认知冲突等思维支点,进而基于思维支点设计联想、预测、梳理、推理、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发展活动,并实施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三阶逻辑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思维课堂;对话教学;思维材料;思维活动; 课堂模式
摘 要:针对当前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实践出发,提出处理好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四大教学原则(选择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探究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五方面实施策略(凝练学情适配、主题整合、文本驱动、反馈引导、评价助学)。实践证明,分层任务设计、主题语境统摄、思维阶梯训练及真实情境迁移为新课标背景下用好选择性必修教材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选择性必修教材;教学原则;实践策略
摘 要:自然拼读通过建立“音”与“形”的对应联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目前,国内研究已深入探讨了自然拼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但对评价体系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提出,自然拼读的评价应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融合隐形、隐性和显性评价,打造科学的评价框架,形成单元评价的连续体。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表现并提供即时反馈,以促进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音学习;自然拼读;课堂评价
摘 要: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旨在深入探究重庆地区高中英语选修课程中中国文化和巴渝文化的融入现状,以及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认知与现实需求。研究通过分层抽样,对重庆地区35所高中的32名教研员和236名教师进行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开设融合巴渝文化的英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调查也揭示出一些潜在的困难,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兴趣不高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应对上述困境,建议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巴渝文化;高中英语选修课程
摘 要:全球教育变革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也因而成为时代趋势。本研究聚焦初中英语区域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方向,以素养导向为课程核心,以区域资源整合为课程特色,通过“健康成长”“文化传承”“科技探索”三大主题课程群,构建初中英语跨学科“一核三体1+N”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旨在建设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以期为初中英语跨学科教育改革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关键字:跨学科课程体系;初中英语;课程建设
摘 要: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整本书阅读视域出发,以简·奥斯汀的英文小说《傲慢与偏见》为教学语篇,探讨三维动态语法观下虚拟语气的教学路径。实践表明,通过梳理分类、英汉互译、赏析表达、创意续写和角色扮演等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能够显著提升英语语法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三维动态语法观;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虚拟语气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开展语篇知识教学,有助于解决目前课堂学习浅表化、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本文提出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篇知识教学策略,并结合案例阐述操作方法,即:在导入启动阶段,激活已有认知,联结新旧知识;在生成建构阶段,剖析语篇组织结构,关联各部分知识和学习参与方;在内化迁移阶段,创设真实情境,联系现实世界,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并运用结构化的语篇知识,主动建构语篇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英语;语篇知识;结构化
摘 要: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文化故事,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英语教师如何从资源开发、教学创新、课程整合和实践拓展四个方面入手开展中华文化故事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并在语言学习与运用中逐步建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华文化;故事教学;文化意识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与思考,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内涵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总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初中英语;深度学习;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