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相似的价值期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启发,从功能定位、时空跨度和实践逻辑三方面,回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判断价值、发现价值和提升价值,归纳出以下价值因子:党的领导、立德树人、时代精神、开放共享、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将价值因子转化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理念,即将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为本作为思想主线,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创新发展、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迫切需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回应。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推进、动态提升的过程,其根本落脚点在于教育治理共同体如何建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语境下的教育治理共同体建构,聚焦其结构框架和行动逻辑,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要以结构功能理论为依据,整合教育治理系统的对象、功能、生态和制度,
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教育收益率下降趋势,但以“上岸热”现象为标志的个人教育投资竞争日益激烈。在部门分割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究竟是以人力资本的形成发挥生产功能还是通过学历信号发挥筛选功能?本研究基于CGSS九个年份数据得出的结果更支持“弱筛选”理论,但公共部门的工资溢价主要源于教育的筛选功能,非公共部门更多依赖于教育的生产功能。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工作经验增加,教育的筛选
摘 要:受亚里士多德知识分类体系的影响,2,500多年来西方哲学一直重视理论知识,压制和忽视了媒介技术的作用。历史研究和教育研究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自20世纪初以来,新媒介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历史研究出现了几次转向。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的需求呼唤教育史研究者开展“技术维度的教育变革史研究”。本文借鉴20世纪历史研究的转向,从教育的技术起源说、技
摘 要: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线集体学习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了新赛道。然而,由于教师群体身份多元、对技术掌握水平有限、在线互动过程复杂、学习结果持续性弱等原因,教师在线集体学习的成效遭到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依托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和拓展性学习理论所构建的变革实验室方法,可化解教师在线集体学习的难题。本研究以教育实习制度创新为例,在师范生、大学指导教师、小学指导教师、大学管理者和小
摘 要: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带来组织行为直接发生变化的一阶效应,也带来教育领域数据资源积累、数据资源使用以及数据形塑教育活动主体的二阶效应。其中二阶效应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因此,要确保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教育的发展,需要从“载体—理型—目的”层面思考机器与人的教育活动的关系,规定基于机器人法则的教育载体之人工智能的开发伦理准则,建立基于正义论的教育理型的算法设计与使
摘 要:媒介更迭影响着时代变革,时代背景制约着学习的范式及其认识论基础。口语化时代,在以关系为中心的知识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对知识的具体感性认识,占据着意义生成的认识论立场,但意义生成过程对情境的依赖性使学习活动沉浸于具象化的呈现,无法抽象至概括化理论的高度。文字的抽象化特点缓解了上述危机,知识变成了学习的中心,知识学习成为抽象理性认识下的思维实践,占据着现象表征的认识论立场,但将学习活动框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