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系统性的教材解读是强化教材育人功能的发力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多维度、全方位地解读教材,即站位有“高度”、思维有“深度”、落脚有“精度”和理论有“厚度”,分别从政策文件、编者视域、学情分析和专业书籍四个维度入手,将《道德与法治》教材读通读透、用好用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文本研读 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
摘 要:以“口罩”为主题,在挖掘疫情蕴含的学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做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尝试,并在实践中领悟与进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近年来,项目化学习作为课改前沿内容已经逐渐走进一线教师视线,进入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阶段。笔者试图以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事件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改革的契
摘 要: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思政教师队伍,但现状是专职老师少、学校重视不够、考核形式单一、学科价值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存在。这需要通过配足激励师资队伍、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拓展教师研训路径等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调研;现状及对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通过学习道德与
编者按:议题式教学是当前思政学科的重要教学形式。本期专题特选三篇议题式教学的文章,分别从误区规避及对策、学生主体议题式教学思考,以及议题式教学实录与点评三个维度,阐述议题式教学在一线思政课教学的落地实践与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的误区回避要遵循认知逻辑,充分把握生本性、探究性、开放性、结构化等要旨,处理好活动与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丰富的议题活动形式,增进议题探究实效
摘 要: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话题的选择、议题的确定、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要基于生活、尊重规律、关注体验、引导生成、引领方向;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有话可说、能说、会说、想说、说好,让课堂彰显活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学生主体;议题式教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条件是学生学习的介质。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
一、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重点探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问题。本框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一目是第二目的方法论基础,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价值判断真理性的认识,才能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
摘 要:做好有效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能有助于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初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趋同性、教材内容的联系与差别、教学方式及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关注主干知识的落脚、强调学科的内部联系、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等衔接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广受师生关注。根据教育部教材局要求,浙江省从2020年秋
摘 要:教学关键问题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落地思考,可从“长城——见证中国历史”这节知识拓展性课例的学材编写意图加以说明: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二、文化与文明的交融;三、延续与变迁的传承。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落地思考 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需要研究解决的最关紧要的
摘 要:在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这一思维方法存在较大认知困难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把“具体—抽象—具体”中前后两个“具体”理解为同一个哲学概念。针对这一成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区别“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这两个“具体”,促进学生对两个“具体”的理解,是帮助学生克服这一认知困难的一个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认知;感性具体;思维
摘 要:从创设对话情境、巧设对话话题、重视生成资源等方面展开深入思考和实践,积极探寻有效对话的策略,从而使师生之间实现由衷的言语沟通、心灵与心灵碰撞、思想与思想互动,使学生心灵得到滋养和塑造,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师生对话;有效策略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师生之间通过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在不断变换身份的同时,要相应变换视角。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着借鉴“影视眼光”开展教学,在多重视角、多种眼光中,促使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探究;影视眼光 眼界决定境界,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组织得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眼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一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弘扬勤劳美德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理应发挥立德树人“主阵地”的作用,结合高中生心智发展实际,创设有利时机和独特情景,厚植“勤劳”观念,以勤劳厚德,以勤劳启智,以勤劳益能,助力学生成长进步。 一、以勤治庸,手脑并重,让勤劳赋能生命价值 勤劳使人聪慧。调查表明,近七成的高中生认为,智力的增长靠记背知识、“刷题”训练即可,不需要体力劳动。这种偏见割裂了脑体
冬天到了,天气转冷,此时若有知心人奉上一杯温暖的奶茶,自然是件美好的事情。教育中,教学和奶茶间似乎有共通点:譬如一杯好的奶茶必须颜值高,看上去让人心情美丽;一杯好的奶茶必须味道美,喝起来内涵丰富;一杯好的奶茶必须有温度,捧在手心不愿放下。而我们推崇的课堂不也如此么? 一、“颜值高”的课堂教学要“少而精”,从虚华走向精华。思政课的虚华体现在教学案例选择庞杂、资源呈现手段花哨、探究活动表象热闹等方面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随着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不断深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课堂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为基点,把实境课堂从学校开设到家庭、社区和社会,诠释情感体验和实践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充分发掘实境课堂的特色,追求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 关键词:实境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课堂,是指“教师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在实
摘 要: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和学科联动等形式,以县域学科中心组引领教研网络建构,实施自上而下、由点带面的示范辐射,综合建构一种统筹全区域、全学科的整体协同体系,以助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区域研训;全城联动;思政教师 清江浦区是江苏省淮安市于2016年底成立的新区(由原来的清河区和清浦区合并而成)。受历史和地域的影响,不同学校间的教育教学发展极不均衡,教
摘 要:如何提高地区思政教师整体法律知识素养,余姚样本为我们介绍了相关策略:借助数字化的平台,依托专家指导、学科骨干引领、律师的协助,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法律疑难问题,通过快递式研修与培训的方式,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法律疑难问题;快递式培训与研修;余姚样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该如何聚焦课堂有效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王恒富老师的《过有品位的课堂生活》一书向我们传递了其中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