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总是充满偏见?别人的不同意见为何总是让我们生气和不安?这种倾向是天生的还是在后天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凯伦·温(Karen Wynn)率领团队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来讨论这个问题,其中有很多有趣又意味深长的发现。 这些实验将前语言时期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第一个实验包含了a和b两个部分。实验a有这样几个任务:首先,给16名11个月大的婴儿看两碗食物,一碗为饼干,一碗为青豆,
近年来,上虞幼教人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引领,稳步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他们立足园所实际,坚持儿童本位,满怀激情,且行且思,为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而不断努力。透过这组文章,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改革热情和专业追求,他们的课程建设经验和思考也带给我们启发和前行的力量。 学习空间是承载幼儿学习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之一。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空间是引发幼儿多样态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教师作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放慢脚步,陪伴幼儿一
在组织开展区域角色游戏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替孩子们设定游戏的主题和玩法。比如,刚开学就已创设好“超市”“蛋糕房”“理发店”“照相馆”等角色游戏区,准备了多种多样仿真的游戏材料。不仅如此,教师还会对游戏的玩法等做出细致的规定,比如,规定每个游戏区都要有店长、服务员、收银员等多个游戏角色,每个人各司其职,不能越界,也不能擅离职守;规定游戏要按一定的程序去玩,吃饭先点单,看病先挂号,“商品”有定价,结账须
近年来,我园致力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寻求乡土资源与园本课程及幼儿年龄特点的结合点,关注适宜性,重视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在此,分享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紧贴幼儿生活,筛选适宜资源 在利用乡土资源实施课程时,不少幼儿园会广泛搜集周边资源,将其一一罗列并分类,然后根据其距离幼儿园的远近,形成“资源地图”。我园也曾做过这样的整理,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上虞的乡土资源,并从“人”“事”“景”三个维度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审议,支持教师在创造性的工作中自我赋能。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不仅强调教师的独立思考,也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一、对预设的主题活动的审议 基于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理论,我们引导幼儿开展源于真实生活、兴趣和需要的主题活动。每个学期,教师都会根据幼
教育科学的重要基础是心理科学,在心理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理论是有欠缺的。1919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留学回国后,首先研究了儿童心理学,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继而研究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儿童心理的研究成了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研究的重要学理基础,因而推动了科学的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强调学前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要将学前教育回到儿童本身,不能远离儿童身心发展谈教育,不能禁锢于知识体系中谈教育,不能
中班时,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康康。康康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初次见面,他就笑容满面地用响亮的声音跟大家打招呼。看到不认识的教师或小伙伴时,他会主动介绍自己:“我是康康!”去户外参加活动时,他还会高兴地哼起歌。但是,康康由于此前没上过幼儿园,所以在融入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每次排队时,康康就像“脱轨的车厢”,一会儿被草丛里的小花吸引,一会儿因地上的石子、蚂蚁分心,有时甚至会从队伍里消失。这
在回应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回到案例本身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热情主动、活泼开朗的康康在同伴群体中“不合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分别从康康、同伴、教师三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 ·从康康的角度 康康是中班的一名插班生,由于没有上过幼儿园,未曾有过在集体中生活、游戏、学习的经历。来到新环境后,康康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由此出现了案例中所提到的排队时分心、离队、消失等情况,这是孩子
话题中的康康,初次露面就笑容满面,用响亮的声音跟大家打招呼,可见他的乐观、开朗;到了户外,他常常会被小花、小草、蚂蚁、石子所吸引,可见他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用餐时,他热切地想为大家服务,也非常健谈,可见他的热情、活泼;集体活动中,他大胆表达,渴望教师的倾听和回应,可见他的积极、主动;遇到难过的事,他不一会儿又能表现得开开心心了,可见他有较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康康的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
像康康这类看起来“不合拍”的“特殊”孩子,每个教师在工作中可能都遇见过。从话题的描述中,我们能明显地看到康康的优点,他主动、热情、健谈、执着,但他的这些优点在集体规则面前仿佛统统变成了“不和谐因素”,令教师、康康及其他孩子都陷入了一种困境。教师想要帮助康康尽快适应有规则的集体生活,让其他孩子接纳康康,却发现越是介入调解矛盾,矛盾越激烈;康康想要融入群体,却发现集体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与自己的兴趣和想法
案例所呈现的康康插班进入幼儿园后的场景,尤其是在与教师、同伴相处过程中处处表现出的与规则格格不入的场景,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共鸣。 康康是个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可以猜测,在4岁前,他爱自由的天性得到了充足的滋养,当他进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时,这种天性便与集体的规则产生了碰撞。 康康在排队时一会儿被草丛里的小花吸引,一会儿因地上的石子、蚂蚁分心,有时甚至会从队伍里消失。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康康对新奇
规则代表着秩序和理性,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教育是丰富、灵动的,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集体生活中不能没有规则,也不能只有规则。教师要秉承尊重儿童、理解童心的理念,让规则有温度。当康康因为发现了草丛中的新鲜事而“脱轨”时,教师应对他的好奇心抱以欣赏的态度,给他一点时间去观察,同时,让他知道同伴在等他归队,并告诉他可以在自主活动时间继续探索;当康康热情询问、主动分餐时,教师不妨在集体面前肯
本期话题“‘不合拍’的新朋友”,刻画了一个可爱、灵动却又时常“脱轨”的中班新生康康的形象。康康的到来活跃了班级气氛,却也给教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活泼男孩不遵守班级规则的行为?这一挑战对于教师而言是双重的,除了要帮助康康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外,还要让康康与班里其他孩子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本期话题所讨论的显然侧重于后者。 从案例的描述中可知,班里有些孩子并没有完全接受康康,经常在康
我是一名新教师,一上岗就带中班孩子。我经常需要扮演法官的角色,处理孩子们对同伴的“投诉”:“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撞了我。”“老师,他一个人抱着娃娃玩了很久,不给我玩。”我发现,大多数时候,矛盾的产生是因为孩子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相互谅解。于是,我总结出一套办法:先帮助双方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再引导双方互相致歉。这样,矛盾基本上就能解决了。比如,那天琪琪忽然大喊:“老师,兜兜抢
设计思路: 人体是个有趣的发声器。不同的声音代表着身体发出的不同需求,如“怦怦怦”,代表心脏在跳;“咕噜咕噜”,代表肚子饿了;等等。这些在成人眼里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身体发出的声音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可能是在向我们传递健康方面的信息。本着让孩子自主探究的原则,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带领孩子们去倾听、了解人体发出的奇妙声音,并知道身体所发出的每种声音所代表
设计思路: 镜子不仅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幼儿日常游戏中常用的材料,如照镜子看穿戴是否整洁好看,用镜子探究光斑如何投射到自己想要的地方……如何将幼儿的日常行为转化为探究性行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更多有关镜子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呢?中班科学活动“小花照镜子”就是基于这一背景生成的。活动围绕“小花照镜子”这一情境,设计了三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一朵小花照镜子”,重在让幼儿
在宽阔的游戏场地上,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游戏。近几日,一一似乎对线管情有独钟,他将多个线管排成一排,并在上面放置了一块长木板,让线管在场地上滚动。可是,他在滚动线管时撞倒了旁边小伙伴的建构作品。同伴们的怨声随之而起,他们纷纷抱怨一一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游戏,但对于同伴们的抱怨,一一似乎并不在意,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一一对线管的专注不禁引起了我对他的注意,我在想,一一到底在玩什么
随着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深入开展,游戏故事也更加被教师们熟悉和认可。但在游戏故事的解读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游戏故事本身进行解读,没有结合游戏时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以在解读过程中常常抓不住要点,这在小班年龄段表现尤为突出。根据教师们的困惑,我们组织了研讨活动,教师们提出了“怎样读懂小班幼儿的游戏故事,怎样分析小班幼儿的游戏故事,怎样回应小班幼儿的游戏故事”等问题。基于此,我们从小班幼儿游戏故事
保障托班孩子的健康、安全是托班教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园一向秉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理念,尽心照料托班孩子的一日生活,从而促进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通过探索,我园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形成了相对稳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比如,我园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托班进餐环节实施方案。考虑到托班孩子胃容量小的特点,以及要满足他们均衡摄入营养的要求,我们每日设有早点、水果餐、午餐、午点四个进餐环节
人人都会用广口杯喝水,但这项能力不是天生的,年幼的孩子要掌握这项能力需要充分的练习。然而,由于经验局限和视角错位,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也容易忽略这点。一个“特别”的孩子引发了我的关注,让我转换视角,认识到喝水其实不简单。 一、发现难题,分析原因 托班孩子已经入园几个星期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都能在座位上一手握住杯把,一手捧着杯身喝水。但我发现,梦梦喝水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她常常由于呛
幼儿园的饲养角迎来了新“住户”——两只可爱的小羊。考虑到小羊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环境,一开始,我们请专人饲养小羊、清理羊圈。小班孩子对这两只黑白相间的小羊情有独钟,对它们充满好奇,缠着老师提各种问题:“小羊喜欢新家吗?”“它们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吗?”孩子们纯真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小羊的关心。因此,我许诺孩子们在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带他们去看望小羊。 一天,孩子们一如既往地跑到羊圈前和小羊打招呼,几个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