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进行了解释和定义,也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中,有不少话语令人警醒,也令人豁然开朗。比如,“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这些语句告诉我们,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作品,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籍。 在小学、初中和
【摘 要】自2014年提出“四有”好老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坚持这一要求,进而凸显了该要求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迫切性。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对“四有”好老师提出了新表述,其在讲话中提及的“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丰富了原有要求的时代内涵,同时也表明其对“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不断提升,即从静态的品质描述升级为动态
【摘 要】 为回应国际语境中关于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议题,观照本土语境下中国教师专业属性,本文提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要求教师围绕教书育人基本职责,做教与学的专家以及育人的“大先生”。教育家精神在实践内容、价值目标上与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相契合,并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与价值引领作用。为此,要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从铸牢爱国主义精神底色、
【摘 要】 家校协同共育通过亲师交往来实现。在教育实践中,亲师间往往存在价值取向不一致的交往现象。为了实现家校协同共育,家长和教师要在“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协同共育价值取向下,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有情感温度的亲师交往,形成共同教育期待,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亲师交往 协同共育 价值取向 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分别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
【摘 要】 清代启蒙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普遍以“小”为美。各启蒙教育机构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师生礼仪规范、值日制度、一日内作息制度,这些制度普遍将价值观教育蕴含于内。为了启发学生的羞耻之心,清代启蒙教育机构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奖惩制度,并通过功过簿为正确行为、错误行为赋予正、负分值,提升学生管理效果。在更大时间尺度下,清代启蒙教育机构形成了大致相似的考勤与假期制度,这些制度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与当时农业社会生
编者按: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和品格的凝结。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202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开展“读经典 我思考”活动,持续推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开展,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在学生阅读经典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驻足品味经典,让经典阅读走进学
【摘 要】 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要厘清经典的内涵,明确其文化奠基功能。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选择经典阅读的内容,使之成为良好的对话载体,以促进学生共同基础的形成和个性特征的发展。教师需要树立进阶指导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重读的习惯,立足认知根基实现认知拓展与升级。 【关键词】经典阅读 文化奠基 进阶指导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深度和广
【摘 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红色经典既具备特有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从教育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时存在角色定位尚需明晰、教育理念尚需更新、指导方法尚需改进等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需要具备多元复合能力(欣赏陪伴能力、挖掘分析能力、设计组织能力和开发拓展能力),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坚持学生发展中心、挖掘经典时代价值、优化阅读设计组织、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才能尊
【摘 要】本文探讨了科普经典的阅读意义与方法。阅读科普经典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专注、坚持、实证等一系列科学精神。本文结合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建议读者关注整本书的阅读,结合笔记法提升阅读获得感。 【关键词】科普经典 跨学科阅读 整本书阅读 阅读笔记 我写过很多科普文章,还是科普图书的策划、编辑。近些年科普阅读不断升温,于是我有
【摘 要】本文探讨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阅读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动机、给予方法指导、提供评价反馈、鼓励创造性表达和开展反思实践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与经典作品的深刻连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经典阅读 教师指导 指导策略 阅读能力已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指标,尤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阅读能力被赋予了更高的优先级。而阅读经典正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当前
【摘 要】高中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授之以渔;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能持续下去。在长期的实践中,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逐步确立了课程化、情境化、思辨性三个指导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经典阅读 指导策略 课程化 情境化 思辨性 高中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摘 要】全阅读实践坚定“一个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践行“四条路径”——语文课本阅读、全学科阅读、校本阅读、生活阅读。全阅读努力将阅读介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全域阅读、全学科阅读、全学段阅读,在全阅读中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优化学生的阅读品质,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阅读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全阅读 阅读育人 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
《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文章是张岱在明王朝覆灭几年后,再一次回忆崇祯五年(1632年)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而写下的名篇,文字凝练,极富情致。 厘清此文写作前后张岱的人生经历,再细读文章,心田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张岱、西湖、雪亭、金陵客。一次次的细读,一次次的资料查找,都让笔者这个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感触频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到文章价值和教学
2024年暑假之初,冯霞老师主持的项目“全阅读教学主张与实践”申报苏州市2024年教学成果奖。我受邀参与其申报的整个过程,与他们一起梳理、概括、提炼。对于我来讲,这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因为整理申报材料而在一起研讨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我似乎亲历了她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历程,这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且敬佩于冯霞老师扎根教学一线、孜孜以求、精研不辍的苦干精神。她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群人,从乡村学校到
【摘 要】针对当前大概念教学概念提取过程中存在的概念定位不清、罔顾学生学情、课程整合不力的弊病,本文从“概念”“观念”“论题”三个维度对教学大概念进行了解构,提出了从文本思想内容、文本艺术特色和语文学科思想三个角度结构阅读教学大概念体系的主张,阐述了明确概念提取方向、联系学生认知情境、设计概念教学体系的大概念建构路径。 【关键词】解构 结构 建构 大概念教学 概念提取 一、问题提出:大概念教学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作为课程总目标提出。国学小古文因其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内涵隽永深刻而历久弥新,可以有效解决初中文言文难度与小学落差大、小初衔接不自然的问题。在先行组织者、最近发展区和语文学习任务群“模糊的混沌”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自主开发建设“国学小古文读诵译写一体化”系列课程,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进
【摘 要】文章聚焦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探析小学英语教学逆向设计的实现路径:解析单元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制订评价量规;追踪教学过程,实施多元评价。这一路径旨在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以评促学,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实施,确保课程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逆向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 如何通过好的教学设计让更多学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将记忆与“高水平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思维交互运行,构建起稳定、多样、精细的深层记忆。根据学生记忆内容的量度、深度和广度,师生共同梳理知识体系,清晰建构主题式图谱、梯度式图谱和增量式图谱,在教学实践探究中形成导图式、表格式和年代尺式三类记忆策略,提升学生记忆速度,提高学生记忆留住度,加强学生记忆清晰度,总结记忆规律,优化学生记忆整合后对学科学习的影响,推动
【摘 要】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项目化学习,能融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历史学科特色。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人文意识和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 实践探索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1]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教材资源,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值得重视。历史教学有机融入乡土资源
【摘 要】在日常教研中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教师更加自发自觉地投入教研活动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气质。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校本教研实践为例,提出教育家精神指引下的价值驱动型高中校本教研应通过信念支撑、道德锤炼、智识提升、人格养成等具体方式,以教育家精神赋予教师成长的“家隐喻”,以教育家精神构筑校本教研的“自组织”,以教育家精神打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长时程工作坊研修模式的内涵、作用与具体运作方式。在核心特质上,长时程工作坊具有时间延续性、内容连贯性、主体互联性;在实践路径上,可以采用双导师引领、任务链驱动、持续性反馈和沉浸式学习等方式,从而实现长周期的教师研修。 【关键词】长时程工作坊 区域教师研修模式 双导师 任务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基
【摘 要】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活力源泉,承载着推动教育创新、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使命。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新兴力量,成长轨迹遵循从“跟跑”到“并跑”这一基本样态。本文探讨青年教师如何从“跟跑”之姿稳步跨越至“并跑”之境;如何通过“跟跑”与“并跑”提高自己;如何处理好跟跑者与并跑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青年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跟跑” “并跑” 青年教
【摘 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学研共同体作为一种将学习和教研紧密结合的自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新方式。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意义协商、协同创新、教学研究等路径,构建小学体育教师学研共同体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 学研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
【摘 要】本文剖析了户外游戏空间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关键价值,指出了空间布局、空间样态、空间内容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儿童友好的游戏空间,为打造以儿童为中心的友好校园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儿童友好理念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 空间布局 空间样态 空间内容 自1996年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构想以来,这一理念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共鸣,并深刻影响着儿童权益的保障与发展。在我国,儿
【摘 要】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理解、支持幼儿发展的支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中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本文从对当地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与访谈出发,结合已有文献,发现幼儿教师在游戏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因素,从而提出在建构游戏中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建议,以期为幼儿教师观察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建构游戏 幼儿教师观察 培养
【摘 要】前书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入学准备中学习准备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阐述“看清规律与意义、看懂概念与关系、看见问题与作为”的“三看”行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重学、再温、落实有关前书写教育的理论知识,在一日生活中探索常态化、有用化和支持化前书写活动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前书写教育 早期读写 前书写是指幼儿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非字的
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贴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主题教学的特征、目标与深度学习的内涵、发生条件展现出极强的适配性。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1],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教师以主题立意作为课堂主线,以构建知识结构作为基本要求,通过合理规划、整合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实现深度学习。 一、合理凝练教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1。初中是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初中生法治素养提升,是教师责无旁贷的教学改革任务和实践探索使命。反思学校近20年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笔者得出如下两条经验:第一,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课内和课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游戏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教育游戏需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秉承“着眼教学实践的设计驱动”原则,以实践需求作为设计导向,确保教育游戏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1]。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从课堂导入、新授知识、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四个教学基本环节中进行游戏化元素的融入。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一种手段,是能够替代文字的表现方式,是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对幼儿来说,没有不会画,也没有画得不好这一说,绘画更多的是幼儿感情和思维的表达媒介。但是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除了意愿画,教师很多时候会限制题目、题材,教学过程往往存在固定的模式:引起兴趣、示范讲解、幼儿作画、教师讲评。幼儿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这样导致幼儿的思维能力被限制,画作失去了稚嫩、率直与纯情,更像
【摘 要】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探讨了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将园所文化理念作为园本课程构建的逻辑内核、将园本课程作为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展示了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相得益彰的实践样态,即对园所文化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园本课程内容形式与园所文化同步发展,正确认识展现园所文化与园本课程实践样态过程的持续性、循环性与反馈性。 【关键词】园
提起瞿葆奎先生,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位最严厉的老师。他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教育学生第一做人,第二做学问。据他的学生回忆,他对研究生提出三个“少一点”:“觉少睡一点、天少聊一点、影视少看一点。”学术研究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他这种严格要求我就亲身体会过。1982年,我主编的中等师范学校课本《教育学》刚刚出版,就收到瞿先生的一封信,他提出书中一句话,问我这句话通不通。我一看正是,句中缺
20世纪70年代,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因为考试、课业负担过重而出现了一系列教育问题。对此,文部科学省围绕“学习减负,实现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这一主题,在1977—1978年修订《学习指导纲要》,学生在校时间大幅度缩短,日本进入“宽松教育”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女性进入社会工作,双职工家庭的儿童托管与教育问题逐渐凸显。此外,宽松教育还出现了学力下降、不同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学力差距拉大等问题。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那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没有涌浪,便辜负了人生。”李吉林在她的随笔里曾这样写道,字里行间蕴含着她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因为创立了情境教育,如今她已蜚声大江南北,她所工作的学校—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也被誉为“情境教育的圣地”,成了令人神往的地方。 从南通大学乘坐地铁一号线,至友谊桥站下车,出站便是南通群艺馆。它的前身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