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严格依标命题,努力守正创新。一方面,秉承以往全国卷的一贯风格,关注社会生活,挖掘数学史料,守学科育人的正确目标;全面覆盖基础知识,突出考查主干内容,着力考查通性通法,守学生发展的正确基点;指向本质,多思少算,守数学思维的正确路径。另一方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选才,创有效甄别的新结构;考查能力,创深化思考的智力游戏、知识交汇、新型定义等新情境;聚焦素养,创推进教
摘 要: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2024年高考数学试题对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探索。数学教育要培养具有自我意识和主体自觉的人,也就要抛弃“刷题”“套路”“押题”等应试训练那一套。进而,数学要教知识,更教原理;教推理,更教想象;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数学教育要注意建立高观点,加强直观化,从现象出发。 关键词:数学教育;高考试题;主体自觉;高观点;直观化 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全
摘 要: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题型稳中微变,注重有效区分,体现教考衔接,注重难易平衡。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强调梳理文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并在重视回归教材的同时,适当延展学生探究的深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教考衔接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题型稳中微变,体现教考衔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依标教学,研究统编高中语
摘 要:2020—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中的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在选题选文、学生关键能力考查上特色鲜明,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选文立足中华文化,直面多元文化;二是考点呈现现实情境,强化综合运用;三是题目搭建适宜梯度,考查思维能力。根据高考这一风向标,教师在日常试题的命制中要注意三点内容:一是阅读材料体现多元文化和文化自信,并通过设题引导正确价值判断;二是在题干中设置真实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表现性评价,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标准化测试的不足,在实践中应侧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样。表现性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评价内容还不够全面,应体现“面”的广度和“点”的深度;评分工具的开发与设计目前还处于“思考期”,可以根据表现性任务的安排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价量表;表现性评价也存在局限性,不适合对某一简单知识点的评价,更适合情境比较复杂的任务评价。 关键词:高中语文;
摘 要:IBDP中文A课程相当于将我国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课程化,并已形成包含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在内的完备的测评体系,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及应用更渗透于测评过程中。我国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可借鉴其先进经验作出优化:可开辟口语表达与评论的评价领域,提升评价任务中所设计问题的认知层级,尝试使用学习档案袋的评价记录方式,开发并前置评价量表等评价工具,也应坚持以评估为教学提供信息的原则。
摘 要: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从联系的观点看,教学目标分析不仅要依据知识关系与作用分析(通常以课标和教材为内容载体)、学情分析(可延伸至教情分析)等,而且要分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指导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等。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联系的观点 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认为,数学学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
摘 要: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为自读课文的评点式文本不仅是教读课文的演练场,而且是课外阅读的训练场。实践中发现,教师对于评点式文本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该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局限于个别评点,缺少整体关照;局限于“专家”观点,缺少学生视角;局限于单篇文本,缺少单元意识。由此,提出三点改进建议:有的放矢,变“随意抽取”为“整体考量”;基于学情,变“简单拿来”为“精准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而文言文则是其主要载体。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言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既要在新授教学中引发“文化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亲近,也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回扣文本,关联相关篇目,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文化对话;文化认同 文化是民族之根,也是民族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摘 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展示探究成果。项目化学习重视情境创设、信息整合、学生主体和成果公开,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目标定位高度契合,是推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有效实施的路径之一。其实施方法主要有:根据跨媒介操作要求,拟定实践性的项目目标与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定时开展议论类“大作文”训练之外,还应灵活、系统地加强评论类短文的训练。这既是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也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有效举措,同时有利于学生理性、辩证地思考问题,为议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分享几点思考:参考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设置写作主题,灵活运用情境材料指引学生展开思辨,让短文与“大作文”有效勾连。 关键词:评论类短文;写作教学;单元学习任务;高中语文
摘 要:基于语篇开展语法教学,关注语法与语篇的交互作用,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指向语用意识,二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基于语篇载体,三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应立足语篇情境。教学时,首先,通过搭建语篇情境导入目标语法,形成对语法与语篇关系的初步认知;其次,在语篇情境中系统建构语法规则,理解其在具体语篇中的表意功能;接着,以新的语篇类型呈现新的情境,巩固语法知识;最后,设计语言输出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
摘 要: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注重听、读、说、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逆向设计理念强调从目标出发,反向规划教学过程。基于逆向设计理念的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结果;接着细化学习任务,确定评估证据;最后关注关键要素,安排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
摘 要:光的反射定律描述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为何要引入法线?法线在表达这两者位置关系时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法线”这一概念又如何建构?这是很多学生的认知困惑。对此,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设计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概念建构。具体包括以下教学过程:激活认知经验,明确概念建构起点;解决认知困惑,经历概念形成过程;应用认知成果,深化概念理解;对比新旧认知,拓展概念边界;搭建认知结构,促进概念迁移
摘 要:《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可以专题为引领,借助相应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归类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进而探明小说的思想主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这一专题,引导学生逐步迁移,深入理解讽刺艺术;“实地游览中的文化传承”这一专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六朝烟水气”,开启一次启智润心的文化之旅。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 要:基于学生在语言水平、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发展状况等设计英语分层作业。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依据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分层作业目标;立足分层作业目标,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针对不同层级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即时反馈评价。 关键字: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分层作业 英语作业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
摘 要: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设置的“小孔成像”实验,更多地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因此相对不够完备。经过反复思考、多次实验,创新制作了一套发光稳定,光源、小孔形状可变,物距、像距可调,能全面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与特点的实验装置。我们可以使用这套装置来探究像与光源形状、小孔形状、小孔孔径的关系,也可以用来探究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还可以用来探究多孔成像规律。 关键词: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