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目标,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其核心在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通过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体系,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良好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首先,课程建设维度,筑牢育人“主战场”。课程思政建设要整合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两大任务,在原有各学科知识框架内凸显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一是以坚定学生理想信
摘要:思政建设,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中学教师应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在理论研究中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在实践探索中将课程思政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创新课程思政的实现形式和方法路径,推动中学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要:中小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关键。当前,课程思政教师存在理念认知偏差、团队协作低效机制、评价激励不足等隐忧,可通过构建“三维联动"顶层设计、创新"四维融合”协作模式、完善“双轮驱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生态化”支持保障系统等优化路径,推动团队建设,构建特色发展模式,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保障。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应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探索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落点”,明晰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构建思政元素二维体系,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精准化设定可融合的教学目标,情境化设计可达成融合教学目标的语文实践活动;验证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梳理形成活动设计汇编,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专题教学研究日观摩研讨活动,观测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具体策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实现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纵深化。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背景下,教育装备的优化应用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本研究以沈阳市南昌新世界学校为样本,系统分析教育装备的“硬升级”与“软应用"在智慧教学场景构建、智能管理体系搭建、多维媒体平台开发等领域的实践路径,揭示教育装备应用与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在逻辑,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借鉴的实施范式。通过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教育装备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从基础设施到创新引擎的转变作用,以及实现教育升级的关键要素。
摘要: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校园欺凌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症结,其防治成效至关重要。立足教育生态理论视角,教师情感支持对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场域的修复机制能产生积极影响,在欺凌的预防、干预、善后等各环节发挥动态作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可采取组织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构建全方位的情感支持网络、优化教师精力分配与资源配置、实施学生情感支持活动等策略,助力农村寄宿学校营造安全、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