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时候,我承认,被深深触动了。 是啊,在屏幕中,当我们跟随行者的脚步,慢慢走,慢慢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中描述的字字句句与眼前美景的契合,还是跨越时空写下文字的人与今日读者的心心相印。而这份感受,只有慢下来,静下来,才能感受到其美妙。 慢一点,再慢一点,语文课需要静心等待。一年级孩子刚刚练习写字,我经常范写后走下讲台,看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指握着笔描红,练写。那些字迹像春雨后的蜗牛,慢吞吞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其学科发展的人文性与科学性。在不断推进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中,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走一条怎样的语文教育之路?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真正发挥育人价值?用怎样的教与学来统领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在笔者的“乐·活语文”教学实践中,其源头是“乐”,其核心是“活”。以“乐"激趣,循“乐”而学;以“活”促用,用“活”导教,引导学生在亲历语文学习的过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特别是在低年级这一朗读的黄金期,积极开发和运用朗读指导的可视化工具和方法,引导学生有趣、有序、有法地学习朗读,将朗读过程变成可视化、可评价的学习样态,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一、问题溯源:低年级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标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系统地梳理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并在精读课文《搭船的鸟》中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最终掌握写作技巧(见图1)。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运用可视化工具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场景,为学生能将观察所得转化为生动的文字描述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学习过程。 翠鸟外形: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红色的长嘴《搭船的鸟》 眼睛看 捕鱼动作:冲进、飞起来了耳
2022年版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如何结合统编本教材在教学中实施?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探索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组跨学科学习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在整合思想统领下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技巧。 一、深度精准解读,确定活动主题 1.解读教材,明确思路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
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现实情况来看,良好的习作能力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密切相关。那些在习作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也往往更为突出。 探寻课文中读写融合的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过渡到自我表达,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读写分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提炼方法和融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 统编本教材以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课堂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 统编本教材共遴选了112篇古诗词,充分考虑了数量、篇幅、体裁、难度等因素。但古诗词语言凝练、时代背景久远,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
想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基于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中关于“想象层次”的阐述,提出了提升想象品质的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想象画面的数量、细节与结构,并探讨了在不同学段通过递进式的教学路径提升学生想象品质的具体策略:第一学段,注重自由想象与画面数量的积累;第二学段,通过文本细节和生活经验的联结,培养学生关注想象画面的细节;第三学段,通过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结构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实施板块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一评价建议的提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尤其是习作教学的评价极具指导意义。 然而,反观我们的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乡村的习作课堂,表现尤为明显。其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在2022年版课标的引领下,一年级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材的修订与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修订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从教材篇目变化、单元整体设计和阅读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结合“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前沿理念,阐述如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一年级阅读教学新样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 一、教材篇目调整分析 1.选文更新:贴近童心,优化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有调换、有删
一、检查预习,揭示主题 师:课前同学们做过预习,为什么《短诗三首》中每首小诗题目后面分别有不同的数字呢? 生:它指的是该诗在《繁星》这本诗集里的第几篇诗歌。 师:也就是数字代表了这些短诗在这本诗集里的次序。这些诗都选自同一部诗集,诗集的名字是 生:《繁星》。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小诗的作者是谁吗? 生:冰心。 师:关于冰心,你有哪些了解? 生:冰心,原名谢婉莹,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繁
一、揭示课题,初识雨点儿 (课前游戏:天气预报) 师:同学们,快乐的观察之旅又开始了。作为小小观察员,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任务一观察尾巴之异,观察动物之慧。接下来,我们来到观察之旅的第三站一一观察自然之美!你知道吗?天气预报中的雨还能变成一个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呢。快来喊喊新朋友的名字吧。 生:雨点儿。 师:“雨点儿”是儿化音,读的时候舌头要卷起来,“儿"读得又轻又快。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读一读。
一、奇妙启程,探索之旅引趣 师:同学们,学习第七单元,我们要来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飞到天上探索夜空的奥秘,跑到阳光下探索影子的秘密,最后回到教室探索我们身上藏着多少宝贝,听起来就好玩儿极了!旅行结束后看谁能成为“小小探索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节课,我们乘坐一条特殊的小船向美丽的夜空出发!一起读课题。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朱青评析|陈聪生:小小的船。 师:“
一、出示地图,了解"江南"地理位置 师:同学们,采莲娃娃今天邀请我们坐上神奇的荷叶船,开启古诗《江南》的学习之旅。齐读课题。 生:江南。 师:这是什么字啊?(出示) 生:江。 师: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这是“江"的古文字,它被收录在《说文解字》里。《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生:许慎。 师:答对了,他就是我们漯河的骄傲一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
一、激趣导入,图文启思 师:同学们,快看!这幅画里藏着好多小动物,谁能找到它们?(出示教材图片) 生:老师,我看到蝴蝶啦!它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生:还有蚂蚁,它们排着队,好像在搬东西呢!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这些小动物要举办一场“超级才艺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 儿歌》这篇课文。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动"是左右结构,最后一笔长撇要舒展,穿插到左下方。来,齐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字理识字,认识“宋"“耕"等生字,会写“守”“株"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能联系生活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3.对比阅读,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过程】 板块一立足整体,创设情境 1.勾连旧知,引出寓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寓言单元的学习。先来看单元导读页提示
【教学目标】 1.运用字源、字理等方法识记生字“暮""瑟”,会写“暮""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想象画面,感受诗境,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3.体会诗句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诗人内心的愉悦、平静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音画融江,共吟入题 1.多媒体呈现长江的动态画卷,古琴音韵渐起。(师吟诵)这条奔涌的江水,承载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离情别意时,我们与李白共叹“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故事,认识并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语。2.通过朗读、演示等方式,读通并感受故事中猴子捞月亮的具体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激发阅读兴趣,学会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唤醒阅读记忆 1.视频回顾:播放“亲子阅读时光"微视频(时长1分钟),定格学生与家人共读的画面。2.互动采访:在家里,同学们和谁一起读书?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在读中理解文章的意思。 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 种方式学习文章内容,进而体会 艺术之美。 3.借助语言,展开丰富想象,体会“知音"内涵,深入理解“知音"的含义,并了解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 1.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再次学习以“畅游艺术空间,感受艺术魅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深人阅读与思考的关键步骤。教师设计富有意义的问题,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促使他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分享阅读体验,深人剖析文本的内涵与主旨,碰撞思维火花,形成独到见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增强其应用能力。依据问题的框架与特性,问题可被划分为“结构良好问题”(以下简称“良构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以下简称“劣构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陈静老师实践的“乐·活语文"教学主张犹如一股清泉,浸润着儿童的语文学习世界。作为她的师父,在关注其长达10年的成长历程中,我目睹了她从中原名师到特级教师的蜕变历程,也见证了“乐·活语文”从课堂实践到理论建构的逐步发展。 这一主张不仅是她深耕教学20余载的智慧结晶,更承载着她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刻追问一如何让儿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成长。透过她的课堂实践、研究轨迹与育人追
暮色渐浓时,正对着校门三楼的那盏灯总是长久地亮着。每每下班,我总忍不住抬头望望那两扇窗——不足20平方米的小工作室,存放着四季更迭的研修记录,深藏着论道拔节的印记,满载着一群年轻教师成长的光阴。静姐总坐在那张会议桌前,教我们如何把握备课方向,如何提升专业能力,如何高效处理工作,如何趣味享受生活…她就如同一束光,温暖初登讲台的我们,唤醒沉睡懈怠的我们,指引迷茫困惑的我们…这束光幻化成一级级坚实的阶梯
在人生的浩瀚星河中,我们总会遇见那么一些人,他们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以其独有的光芒引领我们穿越黑暗,追寻那片属于自己的光明天地。对我而言,师父陈静便是我教学生涯中那颗最为耀眼的星辰,她以非凡的教育智慧、深厚的专业底蕴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我追逐教育梦想的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初尝挫败,迷雾中寻觅方向 去年,为了筹备一节公开课,我精心选择了一年级上册《小
岁月不会为你平添魅力,除非你在时光里精心雕琢自己。此刻静坐,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庆幸没有辜负这段时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努力,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一路走来,少了些青涩和稚嫩,多了些从容和淡定。借着这梳理的机会,反思不足,适时清空,重新规划,再次上路。 入格—夯实基本功 2013年,以招教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内心畴躇满志,憧憬着站上讲台的自己熠熠发光。学业顺遂的我没经历
2025年春节,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点燃了全民的热情。回顾饺子导演的奋斗历程,从医学跨界到动漫,尽管专业领域差异巨大,但他凭借对创作的热爱、勤奋的努力以及卓越的能力,最终成为中国票房超百亿的导演。这不禁让人思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好巧,我邂逅了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读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深刻认识到语文
我的书出版之后,很多一线教帅给我留言或者发信息,说读的时候觉得很亲切,很感动,里面记录的很多事情自己也曾经做过,可惜没有写下来,但是在书里读到了自己的影子。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龄比较大的女老师说:“这些教育故事让她有一种熟悉的新鲜感。” “熟悉的新鲜感”,我一下子被这个词击中了。熟悉,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每天经历着相似的工作,备课、上课、批作业……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既有形式上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到中高年级,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频次就越少。一节课下来,往往只有少数学生主动举手,甚至有些学生整个学期都沉默不语。面对这一现象,我深感忧虑。如何才能让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逐步树立自信心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呢?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利用课前三分钟来开启他们的语文智慧之门。 听说要开展这项活动,学生既期待、兴奋,又有些紧张。我让他们依据学号提前一周准备,分享的内容不限,可以讲
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每一次认知偏差与思维误区,往往暗藏着宝贵的教育契机。身为语文教师,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成长的“措施”,让学生以成长的心态面对错误,激发他们挑战的勇气,守护他们创新的激情,使每一堂语文课都尽可能成为思维碰撞的盛宴。 乐于容“错”,释放教育温度 在语文课堂上,每一天都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而学生们的“错误"往往成为这些乐趣中最为独特的音符。这些“错误”,并
清晨,一夜寒风如猛兽般呼啸而过,雪花像是天空中飘落的羽毛,纷纷扬扬,肆意纷飞,它们静静地飞舞着,在这岁末之际,与尘世来了一场如梦如幻的美妙约会。 我缓缓走进教室,日常的诵读声在空气中回荡。当那熟悉的韵律渐渐平息,一个念头突然在我心间涌起— 何不给学生讲讲那首韵味悠长的《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通览全诗,寥寥数语,语浅情深,言短味长
深冬,即使有阳光初升,操场上仍覆盖着一层薄霜。我站在队列前检查大课间做操纪律,远远瞥见队伍末尾有个小身影在晃悠。他缩着脖子,正踣着脚用鞋尖拨弄草坪上的小石子。我快步走过去,一把将他拎回队伍,掌心刚触到他冻得发红的手背,就听见他带着奶音说:“老师,我手热!让我帮你暖暖手吧!”他此刻正用两根手指笨拙地包住我的指尖,哈出的白气像朵小蘑菇云。他掌心的温度明明比我还凉,我的心却被他的暖意填满。成人世界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