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工作原因,我和研究伙伴们有很多机会奔赴各地的乡村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乡村幼儿教育的真实面貌。 在其中的一些乡村幼儿园,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景象。 有一所幼儿园规模很小,每个年龄段只有一个班级,户外空间和室内空间都不大,但有限的物理空间并没有局限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带着幼儿走进田间地头、池塘果园等观察、记录、体验、运动、探索。有一所幼儿园规模较大,村委会给幼儿园提供了大片田地,教
记者(以下简称“记”):韩老师,您好!在30多年的学前教育生涯中,对您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什么?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韩冰川(以下简称“韩”):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看见那些“好的教育”。例如,2000年,我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的培训,了解了蒙特梭利的生平,学习了其教育理论和实践事迹,当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对童年价值的珍视,以及她提出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它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为指引,明确“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的价值导向,推动幼儿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在《评估指南》颁布两周年之际,我们特邀参与研制《评估指南》的专家以及高校研究人员和幼儿园园长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文件精神,明晰评估的原则和方式,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 1.教育部为什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颁布以来,幼儿园自我评估成为一个被热议的问题。幼儿园如何开展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标准从何而来,外部评估和幼儿园自我评估是怎样的关系,自我评估和日常保育教育管理是怎样的关系,等等,都是广大幼儿园在面对“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这一要求时普遍存在的困惑。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一、“常态化自我评估”的内涵是什么
自《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出台以来,为落实文件中“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的精神,不同地方进行着不同的尝试。比如,有的细化《评估指南》中的评估指标,开发量表用于教师培训;有的为教师编制自我评估手册,内有各种工作表现检核表;有的让教师撰写各项工作反思日志,将其作为自我评估的方法和载体,并要求教师将其提交给园长批阅……事实上,在《评估指南》出台前,一些地方早已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的颁布,推动幼儿园审视自我评估的价值,也让教师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幼儿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支持幼儿发展的环境应该是怎样的?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课程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聚焦了教师对幼儿主体角色的探寻,引导教师尝试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独特,体验“每一个”幼儿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我园17年来一直致力于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评价让我们不断审视
带小班、中班时,我常常通过奖励小贴纸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大班,我对奖励方式进行了升级,推出了积分制,孩子们可以因日常表现良好而获得积分币,集满10分就可以找我兑换一份奖品。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议、确定了获得积分的规则。比如,吃饭做到“光盘”的,值日生做得好的,故事讲得好的,等等,都可以获得1分。我也会根据班级孩子的具体情况增减积分项目。比如,我发现孩子们近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发言不够积极,
与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多年前我也曾在大班开展过一个“集星换奖”的活动,即把彩色的星星贴纸按颜色分别命名为“学习星”“劳动星”“吃饭星”“午睡星”“团结星”“故事星”“运动星”等,幼儿集满10颗星星,且里面至少有5种不同颜色的星星,就可以兑换奖品。这个活动刚推出时深受幼儿喜爱,也的确起到了激励幼儿表现出良好行为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观察到幼儿开始出现向别人借星星凑10、与别人交换不同颜色的星星
在案例中,从表面上看,教师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共同商定了积分奖励的内容和规则,但实际上,教师也许并没有考虑孩子是否真正理解积分是什么以及获取积分的意义在哪里。通过访谈我园的部分孩子,我发现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能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集积分换奖品的场景,其中集积分的方式五花八门,包括收集各种积分券、积分币、贴纸、印章等。当被问及是否喜欢集积分换奖品这种奖励形式时,孩子几乎都表示很喜欢,理由是参加了活动就能
一线教师可能都用过或者正在用贴纸、积分等方式奖励幼儿,因为大家觉得使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很好。可是,多数教师或许并未深入思考过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在这个话题中,幼儿利用积分币换取友谊,拿积分币作为分享的筹码,这些做法令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积分换奖励活动。但实际上,教师使用积分币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做法本身就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幼儿年龄尚小,缺乏基本的货币以及商品交易的常识,积分币对他们来说是一
案例中,教师在班级中实行积分奖励制度一段时间后,有的孩子通过向别人借积分币甚至讨积分币来达到让自己更快获得奖品的目的。于是,教师担忧如此下去不仅背离了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的初衷,还会让班级形成不良的风气。而这恰恰反映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教师可以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理解为对这个社会的规则和行为边界的探索,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教育机会,一个引导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好机会。
在班级中采用积分制管理方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采用积分制管理有一定的前提,管理所涉及的应是孩子内心愿意接受的事物或行为,教师需要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或这个行为的意义,让孩子真正理解并确立清晰的目标。如果要做的这件事是孩子排斥甚至讨厌的,那么即使奖品再有诱惑力,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第二,积分制管理更适用于在短期内以改变某种不适宜的行为作为目标,而不太适合长期使用。比如,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坐
与案例中这位教师一样,我也曾在大班开展过一段时间的“积分换礼”活动,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我让孩子们一同参与设计“积分换礼”活动,由于我班名叫“满天星班”,孩子们选了星星贴纸作为积分币的形式。配合当时班级教室里创设的“太空”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孩子们提出把积分展示墙打造成“星际太空舱”的样子。孩子们还讨论了怎样才能得到积分币,有的提出做好“班级小当家”工作就可以得
如何实施奖励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经典的话题。近年来,积分兑奖作为一种奖励策略在学校中甚是流行。本期话题中的这位教师对班级里的积分兑奖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首先,在班级管理中,这位教师贯彻了正面教育的理念。她根据一段时间内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采用“奖励好行为”而非“惩罚坏行为”的方式给予引导,这种价值取向能潜移默化地鼓励幼儿积极追求做得更好。其次,这位教师通过动态调整获得积分的规则,让积分兑奖活动更加
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我常常以弹琴或播放音乐的形式来释放游戏结束的信号,告诉孩子们是时候把玩具收起来开启下一环节了。孩子们一般都能够在听到音乐之后马上结束正在进行的游戏,快速整理好游戏材料。在区域活动时间里,大部分孩子都能够专注地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大班上学期的一次园外半日活动观摩学习中,我看到有一位大班的教师在区域活动前与孩子们约定接下来游戏的时间是多长,并指着时钟让孩子们知晓分针指到
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劳动是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强调通过以工程为核心的设计和制作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鼓励幼儿运用工程思维、通过劳动去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园大班幼儿提出建设自行车道的想法后,教师从幼儿的意愿和需求出发,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施工、管理,将劳心与劳力相结合,丰富幼儿的工程劳动经验。本文通过“建设自行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出现,正在充实和重塑人类社会的劳动内容和形式,脑力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占比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儿童需要在当下的学习中获得能让他们立足于未来社会的技能。这便赋予新时代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新的要求。 幼儿的工程劳动是幼儿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为目的开展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的劳动。在工程劳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动用多种感
我园从2019年起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组,在专家的引领和课题组团队的支持下,着眼于幼儿园服务社群劳动教育的研究,并由此积累了一些经验。服务社群劳动是指向与幼儿相关的他人及群体的劳动,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公益性、利他性。服务社群劳动是幼儿身心共同参与的与外部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持续性的实践行动,它在帮助幼儿形成关心他人和群体的态度、养成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提升服务他
服务社群劳动是幼儿劳动的一种类型,是幼儿面向他人及群体的一种劳动,能够培养幼儿的服务精神。幼儿面向人的劳动从生活自理劳动起步,随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劳动的对象从幼儿自己扩大到家庭、班级、园所乃至社区。幼儿服务社群劳动的对象逐渐多样化,与幼儿的关系由近及远,劳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劳动中所涉及的时空和规则也趋于复杂化。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服务社群并不等同于服务社区,社区只
临近新年,大街上的年味越来越浓。孩子们看见大街上人们在贴春联、挂彩灯,大家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喜气洋洋地采备年货,感觉特别开心。但孩子们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大街上张贴着各式各样的“贺岁档”电影海报,大家都喜欢往电影院里跑,热热闹闹地一起去看电影。对于这一现象,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贺岁档”电影成为一个热度持续不下的话题,孩子们也围绕着“看电影”生成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究。 幼儿园里能看电影吗 “贺岁
共读绘本《我们是一家》时,看着寄居蟹、海葵和多毛虫拥有一个温暖的朋友之家,孩子们也想搭建一个类似的家,于是他们开始规划。孩子们提出可以用木条、PVC管、砖头、积木等材料搭建,还商量出了独特的家名:宝石屋、友谊小家、水晶之家、五星房、冰雪城堡。根据自己的喜好,孩子们快速组成了5个小组,明晰了所需要的材料后,他们开启了搭建旅程。在孩子们搭建“友谊小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会有很多
在一次品尝用柚子制作的饮料的活动中,孩子们表示想尝一尝教师制作的不一样的柚子饮料,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教师决定制作杨枝甘露让孩子们尝一尝。虽然在杨枝甘露中柚子不是主要材料,但孩子们品尝后的感受非常一致:杨枝甘露又甜又好喝。孩子们纷纷表示:原来用柚子制作的饮料可以这么好喝。之后,孩子们提出在班里创设一个制作柚子茶的茶馆——泡泡茶馆。在这里,孩子们准备和教师一起制作美味的柚子茶。通过调查,孩子们决定
设计思路: 声音,或者制造声音,往往都是作为大班的科学教育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当教学设计重心是知识点的时候,声音这个内容就显得有难度了。然而,声音是幼儿最早接触的外部刺激,初生婴儿还不能看清母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倾听母亲的喃喃细语,而生活、游戏过程中也都伴随着声音,如洗脸、洗澡时把水搅得“哗啦啦”的声音,不小心碰翻凳子或书本掉下来时发出的声音,鞋子走路“唧唧”的声音,敲击、摆弄各种玩具发出的声音,等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营养小博士”中,我们通过“营养总动员”和“食谱大探秘”两大板块来展开活动。其中,在“营养总动员”板块中,我引导幼儿排食谱,但发现幼儿只排自己喜欢吃的菜,而且多是荤菜,很少有蔬菜。为了让幼儿萌发爱吃蔬菜的意识,我们生成了“蔬菜营养好”的子主题活动。音乐往往能唤起幼儿的情绪。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我们组织开展了本次歌唱活动。《蔬菜农场》歌曲简短,歌词形象有趣,易于幼儿理解
设计思路: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玩耍,媛媛指着一棵树说:“老师,上面有好多果子呀,这个果子可以吃吗?”“老师,地上的果子是从这棵树上掉下来的吗?”“老师,它是不是桂圆呀,它和桂圆长得好像。”一颗颗小小的果子引发了幼儿热烈的讨论。大班幼儿虽然对植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一些植物比较稀缺并具有一定的时令性,往往容易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通过查询资料、讨论等方式,幼儿对这种叫作“无患
从2004年开始,我园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开发和实施乡土课程。20年来,我园的课程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每一次的课程变革都源于教师观念的改变,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们秉承“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观,持之以恒地扎根于课程实践,不断研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优化、利用乡土资源 20世纪末,幼儿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
一直以来,绍兴市的学前教育发展都走在浙江省前列,多项工作获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继2010年“公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的“绍兴模式”获得全国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优胜奖后,“绍兴市构筑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孩子有园入、入园近”“量、质、价并举,全力促进城镇配套幼儿园优质普惠发展”以及“绍兴聚力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助推城乡学前教育共进共强”的相关经验与成效分别在2018年、2019
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成长需要外界尤其是管理者的支持。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发现、被鼓励。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处事风格,有的风风火火,有的安静淡定,有的比较张扬,有的默默无声。那些善于表现表达的教师往往容易被发现,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教师则不容易被发现,得到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这就需要管理者做个有心人,努力发现、了解每位教师的特点和能力优势,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
有一类家长工作让教师感到十分为难却又不得不面对,那就是对家园冲突的处理。其实,教师面对家园冲突时只要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家园之间的关系,还会增进家园双方的互相理解和情感联结。下面的案例就展示了教师在解决家园冲突时的智慧。 一、案例回顾 1.冲突的发生 中班孩子小西在发育上有些迟缓,他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比同龄孩子弱,因此,班里的三位教师平常都会对他特别关注和照顾。元旦前,幼儿园组织了迎新年
幼儿的认知能力、动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尚在发展中,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而在幼儿园的活动中非常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幼儿园“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并对幼儿在园的活动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要求教师“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
“家园联系栏”一般设置于教室门口,每个班级的环境中几乎都有这一板块。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家园联系栏”似乎成了一种“鸡肋”般的存在。有的教师把有关课程计划、活动通知、教育理念宣传等内容打印出来贴在“家园联系栏”,却发现鲜有家长在此驻足;有的教师花了很多精力设计和布置“家园联系栏”,画了简笔画、用了艺术字,虽然吸引了家长的几分注意,可总觉得花这么多精力不值;有的教师在学期初布置好“家园联系栏”后,
新入园的小班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朝夕相伴的家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遇见陌生的教师和同伴,很多生活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感到不适应。比如,孩子在进餐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就很多:发现幼儿园的食物是在家时没见过的,不想吃;发现幼儿园食物的烹饪方式跟家里的不一样,不爱吃;发现到了幼儿园再也没人喂自己吃饭了,不要吃;发现要把盘子里所有饭菜吃完太难了,不愿吃……以往,我们会把这种种问题都归结为孩子“挑食”。教师出
冬天到了,一场大雪不约而至。下雪天虽然寒冷,但抵挡不住孩子们对雪的喜爱和玩雪的热情。孩子们在雪地里玩得热火朝天,有的抬起头仔细地观察飘在空中的雪花,有的在雪地里画画、跳舞,有的在雪中奔跑、嬉戏,有的打起了雪仗,有的坐在轮胎上滑起了雪,有的三五成群地堆着雪人,还有的钻到了自己挖的雪洞里…… 突然,有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涵涵在抓雪吃。”这时,旁边的孩子议论了起来:“雪太冷了,不能吃的,吃了会肚子
一天午睡时间,我巡视到中班,看到大多数幼儿都睡下了,可辰辰还坐在床上,好像不开心的样子。班里的莫老师在布置班级环境,陈老师坐在午睡区旁的桌子边剪贴材料,阳阳坐在陈老师身边帮忙,保育老师坐在幼儿的床边看护。 我走过去向陈老师了解辰辰的情况,陈老师说:“没关系的,辰辰总是这样,我们越去理会他,他闹得越厉害,我们不去搭理他,他过一会儿就会睡了。”“他怎么不睡啊?”我指着阳阳轻轻地问。“他每天都睡不着,
观察与评价儿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存在诸多困惑:幼儿游戏时,班级里二三十个幼儿,到底应该如何去观察?观察了幼儿那么多活动,应该怎样去进行分析、反思呢?想要幼儿能够深入开展游戏从而获得发展,教师又该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幼儿呢?《从儿童出发——促进幼儿学习的观察、评价与计划》(原著第4版)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全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案例、图表、专栏
园本教研是支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需要园本教研的组织者不断与一线教师对话,将教研的主导权交给一线教师。《幼儿园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实例——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该书是围绕项目式园本教研,为支架教师专业成长而撰写的。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共七章。在理论篇部分,该书从项目式园本教研的起源与创新、项目式园本教研的构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