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是否有课标、教材、教育原则等限制为分界点,可以将文本解读划分为自然解读和教学解读两种形态。在自然解读状态下,读者的阅读存在着情感、审美、意旨、批评、证据等五种不同的取向。但在教学解读中,出于对课标要求的落实,以及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等考虑,教师需要诊断学生的取向差异,反思自己的取向特征,在对学生自然解读进行引导、补充甚至纠正的同时,对自己的解读取向进行清理、调整甚至修正。 关键词 自然
由教育部考试院命题的九省区“2024年普通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已于元月结束,但研究这套试卷,对于把握2024年6月新高考语文的命题思路、考查形式、试卷结构与出题重点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一个大趋势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考查内容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分别支撑和体现学科
摘 要 基于语文学科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学业质量水平的理论,讨论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落实。提出应围绕大单元教学“基本问题”开展指向学习目标的学历案设计,先阐释了“教学评一体化”“基本问题”“学历案”等核心概念,并据此对从宏观整体地规划学历案到展开学历案的具体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理据结合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 基本问题 学历案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强国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这一教育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是课堂,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课堂生成。因此,探究核心素养的课堂生成样态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课题,这既是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堂 生成 样态 核心素养的课堂生成样态是多元的。本文通过分
摘 要 探究大概念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梳理教学资料,确定大概念方向;整合单元文本,挖掘大概念内涵;回答基本问题,建构知识点网络。教师需在尊重文本独特性的基础上整体理解单元大概念,力求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语文思维的提升、迁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大概念 基本问题 结构化 议论针对性 单元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结构化,使学生更易获得可迁移能力。威金斯和麦克泰格认为,大概念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
摘 要 “三新”背景下,一些语文活动或形式化、表面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或忽略教师的有效指导,将活动放任给学生;或直接舍弃文本,为了活动而活动,弱化了语文学科特性,均未做到活动的真正“有效”。究其根本,是未能处理好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元主体关系。以“主体间性理论”对其加以观照,有助于做到活动的缘师而设、依体而设、重生而设,注重师与文、生与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项互动交流,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共识
摘 要 深度学习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建构深度学习课堂已成为一线教师课堂创建的应有之义。但是,很多标榜深度学习的课堂,存在学生认知负荷过低或过重的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由此,有必要引进认知负荷理论,以调控并实现深度学习课堂的建构。文章尝试运用认知负荷理论去指导语文深度学习课堂的建构,形成相关策略,并以李慧老师的两首民歌联读课为例,具体阐释并深入探讨认知负荷理论
摘 要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高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其通过学科大概念把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统一整合起来,不仅能帮助学习者理解、运用知识,还能深化学习的意义。单元学科大概念的提取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提取单元大概念会使教学更为聚焦与集中。掌握了基于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后,探索基于学科大概念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类型,更有利于执教者用好教材进行教学,落实《普通高
摘 要 探讨思辨性议论文写作中情境支架运用存在的问题,从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三个方面提出借助有效对话、构建思维导图、树立关联意识等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丰富和扩展情境支架内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情境支架 思辨性议论文 写作教学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近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已挣脱以往的材料虚化和主题先行的命制窠臼,开始围绕着某一真实、典型而具体的情
摘 要 《经典常谈》以散文笔法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亲切平和,是一本学术著作,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态度和思维方式。书中十三篇大都采用追本溯源的讲述逻辑,且根据讲述对象特点,选择不同的言说起点。把握其叙述逻辑,找到“抓手”,方能将书中高密度的知识信息纳入整体系统中,从而降低阅读难度,获得阅读的主动性,并感受研究性思维的特点。把握叙述逻辑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是借由“知识”获得“智识”的过程,这正
摘 要 统编教材节选《阿Q正传》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应对侮辱的法宝,鲁迅先生想通过“精神胜利法”来“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以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达到思想启蒙的目的。本文围绕“精神胜利法”这个核心,重点探讨“受辱和御辱”这一教学重点,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习活动。 关键词 《阿Q正传》 受辱 御辱 精神胜
摘 要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四阶式”教学策略逐层推进:关注学习提示,落实编者意图,是基本和常规;着眼同类文体,关注必修、选择性必修中相同类型的文章,研读学习提示的差别,避免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的教学点重合;聚焦单元写作任务,关注以写促读,让形式更加丰富,让学习能够得到真实的发生;把握以点带面,关注学科融合,时刻谨记语文课“语言应用”的使命和任务。 关键词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学习提
摘 要 本文以具体作文题为抓手,将高中语文教材逻辑单元所涉及的较容易为学生理解、较高频被使用的逻辑知识作为支架,运用到思辨写作中去。在“始于审问”“炼于慎思”“成于辩驳”的思维路径中使用逻辑支架能够让写作有的放矢,让分析走向严密,让论证走向深刻,助力思辨写作。 关键词 逻辑知识 思辨写作 审问 慎思 辩驳 思辨写作指客观理性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究逻辑,有理有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摘 要 在学生学习增值评价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作文自能评改从重视“唯一美”到重视“差异美”,尊重学生间个体差异性;从注重“优良等级”到重视“素养品质”,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进步;从重“结果论”到重“过程论”,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 增值评价 作文自能评改 差异美 素养品质 过程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增值评价[1]。2022
摘 要 文学短评的写作散布在统编《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五册教材,但教材的写作提示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多从文章的切入角度和主体段落的写法给予指导,较少从文章整体的架构角度给出实操性较强的路径。本文基于文章整体架构,从标题拟定、谋篇布局、内容确立、语言风格等方面逐一论述,以期给予学生文学短评写作以有效指导。 关键词 文学短评 标题拟定 谋篇布局 内容确立 语言风格 文学短评的写作几乎贯穿了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概括故事情节,厘清叙事要素。 2.从不同视角审视“一车炭”的实用价值、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在研读与思辨中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确与丰富,观照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 3.体会作者“惟歌生民病”的创作思想,品味新乐府诗歌的文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初读概括,厘清叙事要素 1.复述故事 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合作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讲述完整,体现细节。适时追问诗文中的细节
摘 要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各个学科的大概念,充分挖掘各个学科在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以结果为导向,先确定预期结果,再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大概念的框架。基于此,以“逆向设计”的思路对《猫》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梳理文章思路”的学科大概念。 关键词 学科大概念 逆向设计 评估证据 现性任务 《普通
摘 要 大概念教学是教学变革与课程创新的着力点。在素养导向的时代语境下,教师应通过学科大概念来整合学科知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应是大概念确立之本,并应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在学科大概念的引领下,统筹单元学习内容,划分课时段并通过具体教学活动予以落实。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效果还应通过教学评价予以反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大概念 单元教学 因为大概念是高度浓缩且具有概
摘 要 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或凭几学书”的“书”异于“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的“书”(表示动作“写”),“学书”也别于“学习书法”等义,这里的“学书”应释为“读书”。归有光的发妻魏氏“凭几读书”既符合器物“几”的使用实况、文化寓意及历史文化情境,也符合魏氏的家族背景与家学渊源;同时,魏氏“凭几读书”的画面不仅与其隐喻的“功名奇景”“凭几之言”等“生命表达”相映,而且与归有光的审美兴趣相符。 关
摘 要 鲁迅小说的深沉内涵源于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在种种思想交融中,苦痛的人生成为鲁迅文学世界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而痛苦的人生观则是其创作产生的思想基础。本文意在展露鲁迅小说中国民的痛苦,从生存的艰难与精神的荒芜阐释小说内容的痛苦底色;进而挖掘鲁迅个人对痛苦的体验,从肉身的奔波辗转与灵魂的失根漂泊理解其创作的内驱力;最后探究鲁迅这颗苦心背后的思想根源,从作为启蒙者的极致孤独与作为华夏子民的家国情怀剖
摘 要 “叙述的辩证法”指向《祝福》小说文本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纠葛形态,以及于对立统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转化的演进过程等特点,由此营造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其主要体现在“祥林嫂的故事”叙述中“我”的介入、“我”的心理独白式叙述及多重声音、叙事结构的形式意蕴建构等方面。 关键词 叙述的辩证法 《祝福》 叙述者介入 多重声音 叙事结构 近年来,鲁迅经典小说《祝
摘 要 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给学生带来诸多困惑。《百合花》是情感“节制胜于放纵”的典型之作,其中“小”与“大”、“显”与“隐”的转换,细部描绘生动传神等特征是散文化小说的共性。本文从三个层面探究其叙述艺术,以此引导学生从欣赏一篇走向欣赏一类。 关键词 百合花 散文化小说 文体特征 叙述艺术 《百合花》《荷花淀》《哦,香雪》等作品淡化情节,语言具有鲜明的散文化色彩,使得学生产生诸多困惑。三篇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教学和考查的热点问题,但相较于教学而言,整本书阅读测量与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亟待探索。从测量与评价中的考试维度出发,通过分析全国卷和自命题试卷近五年高考题中有关整本书阅读的题目,发现有不涉及、不合理等实然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本书阅读考查的目的和维度,注意题目设置的一致性、层级性、情境性、开放性、关联性、变化性等,可以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提供应然的方向性思路。 关键词
摘 要 真实学习,即为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解决而学习。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4年各省将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中考试题如何命制,以检测学习是否真实;如何科学备考,以真实学习应考,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中考学业测评的变化源于人们对课程的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学习的核心要旨,其外在表现为真实情境下复杂问题的解决。促
摘 要 大数据促进语文试卷讲评方式更新,基于数据挖掘的高中语文试卷评析课应运而生。它具备由面面俱到到精准聚焦、由碎片分解到统整融汇、由定点分析到动态追踪的鲜明特点。教学时,教师以聚焦学情诊断、关注课堂教学、检验评价得失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够为精准化教学提供动力。 关键词 大数据 高中语文 试卷讲评课 秉持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的理念,构建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要
2023年高考虽已尘埃落定,可民间有关高考作文的讨论却还未停止,一线备考者应“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平心而论,2023年全国新课程Ⅰ卷作文依然紧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里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次金箍,但没有了往昔的“紧箍咒”,而是在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积极的探索。从主体“你”来看,命题材料紧贴熟悉的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将自我置
小说阅读是考查形象思维的典型范本。旧高考和新高考都考小说阅读,但二者区别很大。用旧高考的视角去观察和指导新高考的备考很容易犯错误。 那么,在新高考背景下,小说阅读测试考查形象思维的题型有哪些基本形态呢? 一、描述性语言分析 语言是小说的物质外壳,小说的形象也好,意蕴也罢,都是要通过语言来展示的。在小说语言中,描述性语言是主体。因此,分析小说的描述性语言,就是新高考小说设题的一种基本形态。小说
摘 要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关于跨媒介阅读之规定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跨媒介阅读相继经历了萌芽准备期、发展转型期与独立深化期。在此过程中,跨媒介阅读的概念内涵从缺无到确立,由模糊到清晰;工具载体从单一到多元,由分立到融合;阅读素养从附属到独立,由隐匿到彰显。跨媒介阅读分别衍生出三种形态:一是作为课程内容的跨媒介阅读,充分彰显了语文课程的时代性;二是作为学习方式的跨媒介
摘 要 《语文课程分合论》一书是张心科教授对语文课程分合问题的集中探讨。该书梳理了语文课程分合的历史,并探究语文课程分合的理论,建构语文课程分合的方案,提出语文课程分合问题是语文教育最根本、影响全局的问题的观点。全书围绕这一核心论点展开讨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涵养,还为语文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学理支撑。 关键词 张心科 《语文课程分合论》 课业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