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旬刊、邮发代号:82-975)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出版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内的专业权威期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目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已永久入藏国家总书库,并被美、英、加拿大等海外多家图书馆订阅和收藏。
摘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关系,结合创新定义中的“4P”观点和创新表现的“4C”理论,提出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涵盖认知、情感和社会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在不同层次的环境系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从生态系统视角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将创新素养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环境因素的多维度影响和创新能力不同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可以为教育实践
摘要:中华书局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教育装备业务以贩售舶来品起步,随后开始仿制教育用具,并在有所积累之后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中华书局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扩大生产规模、推行国产替代、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将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办成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教育装备企业,该厂生产的教育用具种类丰富、质量出众,行销全国各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书局;教育装备;仪器文具;教育用具;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05-08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05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汽车工匠的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智能化实训装备应用为视角,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汽车工匠培养路径,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特点,结合当前汽车工匠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等具体路径,提升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亟须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以“汽车维修工匠实训室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为依托,提出以报废汽车为实物教具构建汽修专业实训平台的新模式。通过多所职业院校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式不仅降低了实训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推动废物循环利用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研究结果为职业教育装备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物教具;报废汽车;实训室;实训平台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16-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16
摘要:在教育技术装备分类框架下,从学习方式视角出发,深入探讨通用教学设备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分析教育技术装备分类的现状与问题,阐述学习方式、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信息技术产品融入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并将其重新界定为通用教学设备的观点。通过详细讨论通用教学设备的基本构成、服务对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信息集中交互工具、教师学生信息终端和课程教学软件等方面,揭示通用教学设备在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通用教学设备;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技术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20-06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20
摘要:在分析西藏教育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以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为例,探讨西藏教育主题资源网站建设情况。研究表明,西藏教育主题资源网站作为推动西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数学学科在线内容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基础教育学科之间资源分布不均衡、数学学科资源体系不够完备、数学教育资源更新较慢、数学资源多媒体呈现方式不够丰富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除上述不足之处有待充实、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某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与期望。研究发现,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持积极态度且有较高期待,但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化教学存在应用不充分、技术落后等问题。且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缺乏互动,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较为明显。同时,受访学生期望教师能更新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趣味性。基于此,建议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强化信
摘要:职业院校汽车维修实训室资源浪费、流程低效等问题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精益管理理念为汽车维修实训室运行效率提升提供新思路。分析职业院校汽车维修实训室运行效率提升的瓶颈,构建精益管理模型并提出优化策略。基于价值流分析、5S管理等工具,通过实施分项策略,实现设备利用率提升、实训成本降低和学生技能达标率提高的目标。
摘要:“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阐述高职院校构建高质量兼职教师队伍对实现“双高”目标的重要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优化选聘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激励与保障、促进融合与交流、搭建持续发展平台等措施优化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旨在促进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协同发展,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学科割裂式教学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跨学科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实现模式创新。基于此,对跨学科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以STEM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其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STEM教育的设计型学习模式。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教育信息化;STEM教育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41-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41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协同创新面临原则模糊、策略传统、流程随意等问题。为此,梳理创新素养内涵,明确协同原则,构建协同创新路径与策略。具体而言,以内外驱动构建“三趣”策略,打造校本化“四创”体验活动,搭建虚实结合场景,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以质疑批判构建“三疑”策略,培养学生梳理疑点和全面论证能力,引导迭代创新;以合作交流构建“三协”策略,优化协同创新过程。通过这些策略,衍生出活动框架、问题支架和管理机制。实践表明,研究实现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教学创新格局,完善了基于数字作品设计的协同创新策略校本化实践,形成了创新特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协同创新能力。
摘要:基于腾讯扣叮编程平台设计和开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游戏,旨在解决传统词汇教学模式趣味性不足和非专业人士游戏开发困难的问题。首先分析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学习者特征和游戏功能需求,并结合竞品分析确定游戏的设计目标和功能。研究开发四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关卡层层升级类、可交互类、场景化类和两人竞赛类,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场景。四种游戏类型涵盖了七年级上下册多个单元的词汇,并通过随机点名、历史最高
摘要:跨学科学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提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效性,要强化信息技术支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调整跨学科学习模式;构建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推动高中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性,分析其赋能高中教学的四条路径,并以“乡土中国:抓住关键概念,指向核心素养”一课为例,展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梳理概念高效、阐释观点易懂、情境激活有力、文本修改省力等优势,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教师要提升人工智能风险应对能力。
摘要:为响应国家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以特殊中职学校数学这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基于雨课堂平台探究如何构建适合特殊中职学校听障生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寻推动特殊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路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着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供了全新的方法。通过对科学思维内涵的探讨,将数字技术与高中生物学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复杂的生命现象,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 关键词: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方法;高中生物学;数字技术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65-03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65
摘要: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家为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硬件环境、培训师资等,然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是制约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教育部发布的系列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素养的标准,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对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教师依然存在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评估与诊断能力相对薄弱、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策略与建议。
摘要:教学课件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的教学数字资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互动的纽带,是数字教育时代教师传授知识的有效介质,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效课堂的资源基础。通过运用Flash软件制作《枫桥夜泊》教学课件,从前期准备、互动效果实现、按钮设计和内容编排等方面介绍课件制作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提升数字素养。 关键词:教学课件;数字资源;教师数字素养;F1ash软件 文章编号:1671-489X(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整合多媒体阅读资源、构建数字化阅读平台、设计个性化阅读路径、开展阅读交流与互动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阅读内容,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76-03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76
摘要:数智化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助数智技术实现沉浸式学习,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借鉴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提出“一中心·四转化”的教学设计框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情分析数据化、课程重构模块化、资源整合协同化和学习服务个性化,构建沉浸式学习体验教学情境,促进探究式、个性化的深度学习。以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课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数智技术;职业院校;沉浸式学习;教学设计;深度学习;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79-0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79
摘要:为探究设计思维与核心素养培养双向耦合的新路径,结合新课程改革目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核心素养要素和设计思维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对设计思维、核心素养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二者适切性进行对比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思维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结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学生、教师能力、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的分析,以设计思维经典的 EDIPT模型为线索,将核心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家庭理财方案的制订,是学生现阶段以及未来步入社会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生活中容易被学生忽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深度学习理念,将家庭理财方案制订中的知识与技能从真实的情境中提炼出来,在不断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制订家庭理财方案的综合能力。以笔者在“家庭理财方案制订”教学改进项目中所做的探究为例论述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践路径。
摘要:探讨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尤其是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在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对于国家、专业、教师和学生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从当前的实施效果来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课程思政难以实现启智、润心与铸魂的目标。基于教学团队在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丰富经验,提出问题导向的思政元素发掘框架,以助力课程思政达成启智目标;同时,倡导教师躬身示范,做到教有“术”、育有“道”,以实现课程思政润心的效果;此外,还提出采用增值评价方式,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铸魂的功效。实践证明,运用该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后,不仅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思政教育效果也十分显著。
摘要:项目式学习在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以搬运装置教学为例,通过确定六步教学活动与四个教学实践策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表明,采用项目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具身实践,迭代课堂项目作品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人工智能课堂;核心素养;搬运装置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097-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097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存在的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工作场景、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基于职业能力导向,开发中职电子技术实训校本课程。通过“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深入剖析电子技术行业对中职电子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并以此为导向确定课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框架,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电子技术实训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体系,为课程的全面开发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旨在通过课程的重构与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期为电子技术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导向;电子技术实训;中职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101-07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101
摘要:当前正从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能很好地实现以教促学。既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好的思维方式。介绍费曼学习法及其理论基础,并提出其实施的七步框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在课程成绩、学习主动性、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可供其他应用型学科教学借鉴。关键词:费曼学习法;中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金字塔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108-0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108
摘要:通过分析生物综合实践基地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势,探索生物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在劳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提升教师的劳动育人观念。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AR作为一种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探析AR技术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提出AR 技术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进行融入AR技术的教学实践,旨在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加速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摘要:计算思维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被纳入多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以中小学阶段不插电编程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不使用电子设备的编程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计算思维的五个要素——分解思维、抽象思维、程序化思维、迭代思维和概括评估思维,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提出五种具体的不插电编程教学策略,为中小学计算思维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也为未来相关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建议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同时要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科技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项目2“物联网射频识别”一课为例,阐述基于“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探索和促进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评价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11-0124-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11.124
摘要:针对传统实验存在的缺点,结合虚拟实验的开放性、灵活性等优点,阐释虚拟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使用来源、适用条件、应用路径等应用策略,为提升学科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中学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以提升他们的实验教学能力。
摘要: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重要内容,该实验是高中生物学的经典实验,为学生在初中生物学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奥秘奠定基础。在项目任务导学模式下,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项目为载体,对教材实验细节和流程进行调整,并对部分内容进行拓展,以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在产业学院背景下,探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路径,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结合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内涵及其构建意义,针对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定位模糊,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项目“关联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一平台、双主体、三融合、四协同”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建立议事决策机构和教学指导机构、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企业导师教学职责,强化学校导师实践能力;开展分阶段式、工学交替式的教学组织,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紧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行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实岗育人、多方评价的双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推进校企互聘共用、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兼备的双导师团队建设;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摘要: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岗入课、以岗定课、课随岗动,实现岗课对接。将 *1+X? 职业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构建全过程,实现课证融合、育训结合。把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比赛大纲融入课体系,实现课赛融通,以赛提技。将岗位需求、职业技能大赛规程、‘ ?1+Xn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核心程体系改革,实现岗课赛证融合,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认知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不落地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等困境,提出“三高一创”教学模式,挖掘创新创业元素,开发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施“双岗”联动机制,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同时,校企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构建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摘要:智能终端控制与开发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经验,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嵌入式技术软件工程师等职业岗位,实现岗课赛证融通。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围绕技术主题和素养主题展开,基于七步教学法开展双线教学,成效显著。在课程思政方面,通过模块化教学案例,柔性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工科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5月14日—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举行。本次大会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和知名高校校长、大中小学师生代表、科技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聚武汉,探讨数字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智能时代数字教育的广阔前景,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次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设置开幕式、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质量,通过阅读筑牢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根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此次发布的两项指南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全球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该体系以素养培育为核心,通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力争到2027年形成国内一流、具有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模式。 《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22条,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半月刊)每期定价16元,全年24期,年定价384元。上、下两期可分别在杂志社订阅,年定价均为192元。向本刊直接订阅,汇款后,请将填好的征订单发电子邮件到杂志社。统订需要分发的用户,发行部可代为分发邮寄,请将详细的分发地址、邮编、收件人姓名和电话,随征订单发电子邮件至杂志社。邮局订阅:请到邮局填写邮发代号82-975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