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课程资源的载体,语文教学要读懂教材,更要读懂教材的变化,深刻领会编者的用意。统编版教材在2019年秋学期开始全面使用,中高年级面临教材版本更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冷静研读与对比,积极链接新旧两套教材,从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等不同的维度分析具体学情,精准定位目标。 一、基于整体,联系学情,比照中厘定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所编选的内容、设置的语文要素,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层级性,需要
全国范围内使用的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编排特色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原则,教师紧扣如此双元体系,便于快速而精准的把握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更有助于扣准单元素材的彼此关联,这种以单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篇为单元的固有模式,使得原本扁平、单一的课程走向了立体、多维,将传统学习中的点状思维转化成为割裂式的板块思维。因此,双元组线的方式理应成为践行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策略和思想。
统编版三下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语言精美、结构鲜明的诗意散文,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学情视角出发,我们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原始学情,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与生动,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体验和交流分享,逐步从单元训练聚焦到单篇训练目标。 一、整体把握,在逐步聚焦中夯实训练基础 统编版教材每一册单元中的语文要素看似各不相干,其实
正所谓“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写人”,对人物的刻画和关注,已然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着力关注的重点。为此,统编版教材编者在六下第三单元,专门设置了语文要素:紧扣人物的言行、神态,体会人物形象。笔者以这个单元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联系背景,洞察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 人物语言是叩问人物心灵和形象的一面窗户,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都
《四季之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简洁,富有韵味,尤其是作者那细腻而又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值得学生细细品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同时学习到作者描写景物,表达情意的写作方法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它与语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需要,巧妙地借“问”思辨,激发学生问学意识,以问促学,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一、以问引思,激活思维张力 借问思辨首先需要激活学生思辨张力,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这样才能为课堂思辨活动提供支持。因此,教师要善于借“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维参与进来。如何以问引
科普类课文都属于说明文的范畴,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文体特点角度展开具体规划,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关注点,自然形成阅读教学的支点。科普角度、语用角度、生活角度、文体角度,都能够形成阅读支点,教师需要做出精确的分析和判断,以确定阅读教学原点,在整合性设计和组织中,成功调动学生阅读思维进场,并在不断地阅读感知体验中形成阅读认知基础。 一、从科普角度确定教学支点 从科普角度展开教学设计,教师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特别提出了让低年级段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来掌握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等常识,并进一步增加学生通过扩大知识面对所遇到的事物进行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本文以《小蜗牛》这篇科普童话类课文为例,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该类型课文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在“初读”中感知科普童话内容 童话类的课文更容易被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所接受,因为童话式的表达方
优秀的语文课堂都是让学生作主的课堂,都是学生议论纷纷舞台和天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唤醒学生发现问题、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更利于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生成丰富思维灵感,增强学习的激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时候,不妨从问题设置入手,注重高度、宽度、深度和响度,鼓励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探索,定会使得课堂不再静悄悄,而是到处充满生机活力。 一、问题设置显“高度”:跳起来摘果 问题是语文课堂
“寓言”最先见于《庄子》,后来成为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的一种文体。统编教材一到六年级共有320篇课文,其中寓言题材课文就占了21篇,占课文总数的6.5%,此外在“阅读链接”也有补充相关文章。通过对小学阶段的寓言课文分析,发现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二是具有浓厚的讽刺性和教育性;三是故事情节虚构。如何在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的工具性和富有思辨、启迪功能的人文性之间寻
神话是统编版教材中一种常见的文体,其曲折跌宕的神话情节,鲜活可感的神话人物,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师要能够紧扣神话内在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在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体验古今中外无穷的内在魅力,真正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现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中《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为例,谈谈如何充分展现神话文本的内在教学,铸造高效语文课程。 一、紧扣内在关联,理清情节发展 神话是最早的民族文学,是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最基本内容和操作形式,教师在具体执教时,需要有回归常态的意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文本解读与学生形成观照,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解读成效。文本解读需要多点对接,教师要做好筛选和优化处理,对接生本认知基础、对接生本兴趣取向、对接生本课外阅读、对接生本思维想象,都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学习主动力。 一、对接生本认知基础投放问题 教材文本大多有特定的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叩问文本经典,能够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感知体验。从解析遣词造句、关注表达修辞、聚焦谋篇布局等角度展开学习和探索,能够让学生顺利掌握言语构建规律、提升言语鉴赏品质、形成言语认知体系,教师在教学执行中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顺利进入言语学习环节创造良好条件。 一、解析遣词造句,探析言语构建规律 文本构建的基础是言语,遣词造句是最基础的材料
阅读一篇课文,发现文本中的典型化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品析、揣摩典型化表达的秘妙,通过抄写、背诵积累典型化表达的语言,但这些学习都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文本中的典型化表达——灵活运用。如果要想学生达成这样的内化典型化表达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抓住文本中典型化表达的学习对象,引导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过阅读感知、理解、深化、迁移等学习阶段,进入理解内化的境界。 一、突出典型化表达的整体性 文本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言文,有一些文言文因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又被称之为“小古文”。对于这些小古文来说,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呢?教师无需平均使用力量,而要能够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则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小古文的学习质量。下面主要以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在学生朗读障碍处指导 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课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需要有更高追求,特别是教法创新和优化方面,要做出更多探索,以提升教学效率。强化诵读,能够从韵律、情感角度展开教学渗透;优化鉴赏,可以从意象、意境追索角度展开切入;关注体例,能够从语言、结构建设进行解析;拓展训练,可以从内涵、魅力角度进行实践。教师从不同方面做出教学实践探索,都可以顺利到达一种理想的境界,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以序化高效识字为突破口、以实现尽早阅读为首要目标。基于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与思考。 一、引入游戏活动,浓厚识字兴趣 学生的识字量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尽快开启阅读和写作之路,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的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中,第一学段就占了将近1600个。教师要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比较表面化,不够精细,而汉字多以横竖撇捺的笔画为主,相对来说有些机械枯燥,所以学生在认识生字时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能做个有心人,设计一些指向"语境中识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做到识用结合,必将大大提高识字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低年级教师在设计“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教学的脚步,各地先后开展了线上教学。出于对学生视力的保护,每节课线上教学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且是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无生课堂。这就使习作课中常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大削弱了,缺少很多可利用的学生生成资源。笔者将以六年级下册的习作一为例探析线上习作教学的情境创设、单元语文要素达成、线上有效互动合作、延伸拓展的策略,希望能给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习作是学生
微写作是针对学生生活阅历少、选材范围狭窄、写作心理障碍等诸多问题而兴起的一种独特写作训练方法,人、事、景、物、情、感等素材都可入文。“微写作”语言精练,篇幅较小,情感细微,切入点低,但所谓“微言大义”,微写作和常规作品一样有思想,有逻辑。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开展微写作训练以不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呢? 一、细致观察生活,在生活记录中创作“生活微感”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初步骤一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在教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努力寻找、发现文本表达上的典范性,在字里行间寻觅作者的匠心,感悟其语言表达的魅力,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验揣摩,进而发现作者表情达意的笔法。 一、把握精读课文的价值定位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其阅读的教学指向需要从内容理解中跳出来,重点围绕习作目标开展教学。 首先,在文本解读中,
所谓语言图式,是指读者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知识,对语言本身熟悉或者掌握的程度,是对文字的解码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从语言图式角度展开培养,符合学生语言成长要求,对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提升有重要现实帮助。语言教学有多种选点,培养学生语言图式也需要关注构建方式,关注文本关键词语、梳理文体基本特征、展开经典语言鉴赏、组织读写结合学习,都能够促进学生语言图式的构建。 一、以关键词语生长
关注语言特色,探寻表达玄机,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契机,运用更多教辅手段,筛选经典语言内容、分析关键语言特点、品析精彩语言特色、执行语言训练策略,从更多角度展开表达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筛选经典语言内容,体会文本表达作用 筛选经典语言片段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注意提升针对性。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经典语言资源,教师在筛选时,需要考虑学生认同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对中年级学生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要求,为此,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单元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选编了3篇课文,旨在学生把握课文情节以后,能把课文内容详略得当地简要复述出来。复述是学生通对课文理解以后把故事内容再讲述出来,是要恰当地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独特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以后再次表述出来。下面就以此单元中的《西门豹治邺》一文为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源于阅读的广泛涉猎,源于良好语感的培养,源于学以致用的实践。在群文阅读中要强化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条理性,让群文阅读更具张力。 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
与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文章与文章的有机结合、阅读与阅读的有机联系,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呢?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围绕“联想”“对比”和“整合”三个“关键词”,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展开论述,力求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联想——寻找相同主题的相似之处 在
追问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抓住时机展开追问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冲击,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深度思维之中,并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形成丰富学科认知。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深入文本展开研读,能够做出更多问题预设,变换主体设计追问,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考契机。 一、深潜研读,适时追问 追问是教学问题操作的一种形式,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需要深入到文本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读,这样
《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回顾旧知”“品读语言”“了解写法”等各环节大胆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学生思维的触角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学会质疑问难,并自主释疑、解疑,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 一、在“
面向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整个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价值,在整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应用环节上需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引导学习,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一、整体阅读引导,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当教师对学生应用整体阅读的教学模式时,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的阅读引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阅读展示给学生,对部分文章进行阅读布置,让学生们
支架,顾名思义就是起着支撑作用的框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有效搭建阅读教学支架,则能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写作特点,从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受到启发,通过模仿、借鉴、迁移等形式逐步掌握表达方法。结合学生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搭建了一些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悟写作方法,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下面以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
阅读策略单元是小学统编教材编写上的一大创新举措,是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落实和回应。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策略,是其“学会学习”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路径,也能够为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助力。 一、在循序渐进中认知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每次学习的策略也是以具体的课文来承载的,单元内一般安排三至四篇或精读或略读的课文。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
阅读教学所要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理解,在文本解读中丰富体验和感悟。进入高段后,学生自主性增强,以明确的任务作为引导,让学生提前阅读感知,在课堂中展开交流和合作,以此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以读写结合方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针对练习后进行生活拓展,如此才能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一、任务导引,自主预习 课堂时间是有限得,进入高段后,课堂中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从而理解课文。对于生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便是语文课本。在以往的语文课本中,虽然会针对阅读能力训练将课文分为精读与略读,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会将教学时长作为区分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标准,忽略题材、文体等其他因素,采用统一标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依文而教、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故事性阅读
在整个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板块极具创新性以及代表性,也是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平台。该板块推荐的书目都为世界各地的著名作品,这些阅读书目对于增进学生阅读积累量帮助很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擅长以高效的指导方式,依托“快乐读书吧”平台,带领学生将整本书阅读的“戏”唱好,使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 一、引导解读文本,推进阅读思考 1.引导品析人物,理解著作意义 对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当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辩论,是小学最后一次口语交际内容,是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次辩论不仅在围绕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还要求学生听出对方观点中的漏洞进行文明反驳。 学生发表观点时,往往存在没条理、无主次、不完整等现象。倾听对方发言也经常抓不住要点,要抓住发言漏洞反驳更有一定的难度。思维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这对教师的课程组织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学生与他人进行更好的交流,获得更多表现自身的机会。本文将从设置个性话题,激发学生个性表达的兴趣、开展个性情景,塑造学生个性表达能力三点,阐述语文教师如何实现个性表达成就学习
复述课文是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运用,教师要针对学生口语基础实际,精选复述课文内容、创设复述情境、传授复述方法、创新复述训练,让口语以不同方式呈现到训练中,并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内化成能力。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复述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常见方法运用,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崭新训练局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成长。 一、精选复述内容,让口语训练自然发生 精选复述课文内容,这是确保复述活动
语文学科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意识的重任,而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在这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革命题材课文教学中却往往出现“假大空”“唱高调”“一言堂”等现象,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课文内涵、感知革命情怀。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尝试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对于革命题材课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实现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一、拒绝“假大空”,注重铺垫 革命题材课文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