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初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在拓展其智识视野,发散其思维模式,我们应积极思考,主动应对。 构建适切的内容体系。初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视野相对开阔,思维较为敏捷,需要为他们构建立体多元的内容体系。除科学地完成国家课程外,还可以增设拓展课程,提炼特色课程等,在课程整合实施中,历练他们的探究情趣、深耕志趣与学习乐趣。要推动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李中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由正高级教师李中华主持,现有成员12人,分别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优秀青年教师。 工作室以“构建‘学为中心’的初中语文课堂新样态”为研究主题,聚焦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需求,着力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打造更具活力的语文学习环境。工作室现有在研课题两项,分别为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研究”与“培育文
当下,“学为中心”理念已成为指引教育实践的重要航标,语文课堂在这一理念影响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语文学习中,言语思维如同灯塔,为学生的文本理解、言语表达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思维值得深入探究。 一、创设虚拟情境,点燃言语思维火花 “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强调创设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理清马克·吐温的游踪,了解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 2.把握作者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并用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品味“马克·吐温式”幽默,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课堂实录】 任务一:规划路线,介绍行程 师:同学们,学校研学旅行社团准备组织我们班开展登勃朗峰研学旅行活动。旅行经验丰富的写作大师马克·吐温先生也曾登临此峰,并写下游记散文《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游记这一文体的构成要素。 2.品读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3.体悟黄河的伟大品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某平台正在招募“旅游胜景”推荐官,诚邀各位同学参与。经商议,大家决定将壶口瀑布作为推荐对象。现在需要制作推送文案,大家快来积极投稿吧! (屏显推送文案模板。)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
【设计理念】 本节课秉持“学习就是建构知识”“学为中心”“评价即学习”等理念,采用“热爱写作心理建设”“评价量表协商研制”“程序性知识合作建构”等写作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写作的心理,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研制写景片段评价量表,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写有方向;通过探寻景物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让学生写有内容。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主体
作文公开课,以作后讲评及升格指导居多。即使是作前指导课,一般也是按“审题指导→佳作引路→现场作文”的思路教学。像刘娟老师执教的“景物描写片段”作文公开课,把整整一节课花在作前准备上,并聚焦评价的,并不多见。况且,这节课所涉写作任务,仅仅是一个景物描写片段,值得这么大费周章吗?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节课是为刚升入七年级、怕写作文的学生量身定做的。怕写作文,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学情,以至于温儒敏教
摘 要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文学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阅读书目与制订阅读计划,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思维能力 文学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分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群,
摘 要 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应有所遵循,做到遵照自读课文的教材体系安排,以“阅读提示”“旁批”“思考探究”等助读系统为抓手,结合课文教学价值及学情基础等确定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把握文章知识脉络;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导读步骤,搭建支架,让学生充分自读,走向课外的自主阅读,发挥自读课文在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桥梁作用;最后从单元目标出发,构建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让语文贴近学生
摘 要 整本书阅读评价存在态度随意、目标不明、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师可以从明确目标、开发工具、规划整体、丰富活动、搭建平台等角度入手,以伴随学生阅读全程的多元评价作为评价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化学生阅读效果,以评促读,提升素养。 关键词 以评促读 整本书阅读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整本书阅读受到了前所
摘 要 本文聚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针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浅层化、碎片化、机械化等问题,深入阐述深度学习的内涵,并基于深度学习的原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系统探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改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英语阅读教学 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
摘 要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等多种能力。文章以素描画解读文章Evening at home为例,阐述了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概念框架、情境支架、独立探索支架、协作支架和评价支架等,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能力的进阶式发展。 关键词
摘 要 前置劳动是指通过前置学习目标、资源、任务及评价,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劳动中丰富学习体验,呈现认知基础,并暴露认知误区。该模式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从“直接灌输”转向“自主探究”,从“强制认同”走向“价值体认”,从“浅层体验”迈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 劳动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重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倡导“在亲身经历中学习”的理念,以解决传统初中道德
摘 要 传统教学媒材的单一性往往限制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探索与理解,进而影响了其创造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美术课堂的教学应聚焦于多元媒材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媒材实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其跨文化认知能力,并培养其独特的创意表达能力,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文章以本地资源“古民居建筑”为教学案例,探讨多元媒材在美术课堂中的选择、实施策略及教学方案优化,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美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美育课程旨在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泰兴木偶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 泰兴木偶戏 美育课程 艺术传承 创新教育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
【设计理念】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比较,活跃在人们认知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情境中。心理学认为阅读的本质在于意义建构,是“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过程”[1]。意义,往往就在对不同阅读对象的比较中产生。青少年诸如“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厉害还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厉害”这类天马行空的比较,教师若因势利导追问“什么叫厉害”,就给看似无厘头的“比较”瞬间附着了巨大“意义”。有研究认为“意义”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将通过三个具体的教学案例,简要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一培养目标。 一、生活情境为基——“有理数加法”探究教学实例 师:同学们,当我们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学科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强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英语教材为依托,凸显人文学科优势,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下面,笔者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板块教学为例,阐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学科育人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分析、解决和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力,让学生在课堂这个主阵地经历思维的探索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为例,探析指向核心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复杂情境迁移、寻证质疑和批判反思等深度学习活动是核心素养达成的必由之路。下面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九(下)“电磁转换”的教学为例,探索促使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一、融问于境,建立磁场模型 1.演示实验 如图1,将强磁体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挡布遮住,将1元硬币靠近磁体(不直接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为了体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联系,将跨学科实践作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之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通过跨学科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项目学习是一种任务导向的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适合跨学科式学习。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目标与任务相结合,指导学生在生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强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此,笔者以“圣者”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双调·沉醉东风》《醉翁亭记》四篇作品存在的内在逻辑关联“圣者之心”为主题,建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贯通阅读活动,感受“圣心”,体验“创写”,以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圣心”切入,读出精神内涵 一是找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文言文对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但因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少,文言文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缺乏兴趣。这也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尽管对文言文教学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问题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需要更多元的阅读能力来应对信息化浪潮带来的复杂变化,这也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生本教育强调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一、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阅读教学原则 注重贴近生活。阅读文
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创新作业设计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本文以“几何图形”作业设计为例,就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作探讨。 一、探究型作业,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合情的推理能力。教师在设计此类作业时可以适当提高难度,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目标作为评价设计的基准点,构建目标明确、评价驱动的课堂生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包括英语阅读题材的选择,分层教学的实施,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这些策略旨在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教学评一致性” 的内涵与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的有机统一,倡导“以评促学、以评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的解读用书,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用书。笔者以苏科版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好“教师教学用书”,优化关键教学环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教材配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指出,本节教材由认识滑动摩擦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增加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三个模块组成,其中探究影响滑
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拓宽视野、自主学习、扩大社交、展示自我。但与此同时,网络这把“双刃剑”也有可能会给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网络成瘾、隐私泄露等。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拓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渠道等方式,可以有效
信息科技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理论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抽象性、理论性的知识与技能形象化、实用化,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信息科技学科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谈谈丰盈初中信息科技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智共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