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厅在全省遴选了30个县(市、区)培育建设智慧教育样板区。这是江苏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数字化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务实举措。项目实施以来,各培育区域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进展明显、态势良好。当前,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周期过半,即将进入集中攻坚阶段。各培育区域要坚持“三个不动摇”,
【摘 要】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课堂作为新的学习场所、学习主体协同方式、教学模式和未来育人的主阵地,是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变革领域。智慧课堂日益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等赋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何在班级授课的规制之中求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处理无限的不确定性、在面向人人中磨砺教学能力等是实施过程中需要抉择的重难点,文章结合智慧课堂推进的路径方法与应用案例,努力发挥先进教育理念对教育行为的
【摘 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智慧教学创新实践”从泰州学派王艮“乐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全面启动了“数智赋能新时代‘乐学课堂’的实践”。姜堰区将“有技术、有意思、有意义、有品质”作为“乐学课堂”的时代表征,强化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教学治理转型,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提供了典型经验。 【关键词】数智赋能;乐学课堂;智慧教育;区域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
【摘 要】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智慧教学实施成本高、备课周期长、复制推广难等问题,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提出要注重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科学使用、效率提升、理论支持、创新应用的智慧教学。通过“教学范式推进教学变革”“学习科学优化教学策略”“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改进”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天宁区构建了“三力联动五场创新”的区域推进模式,提炼了学习科学理论指导数字赋能的多元化实施方式,以数字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
【摘 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是在“双减”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数字生态环境下的创新应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进一步完善教师智慧教育应用培养体系,构建多元智慧课堂新样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育;数字环境;师培体系;智慧课堂新样态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17-0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新质智慧课堂;新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20-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关键。在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智慧课堂提档升级,成为教育转型升级、智慧教育目标深入迈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教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24-0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近年来,徐州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建学校、招老师、调结构、提质量、抓整治、促均衡”六件大事,
【摘 要】跟岗研修是深受中小学校长喜欢的培训形式之一,它具有引发校长行为改变、理念改变、思维改变的三大功能,其第三功能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自主观察、自主诊断和自主审思等思维实践提升校长的思维品质。实现跟岗研修第三功能的主要路径为组织校长利用基地学校资源,围绕专业发展和自身学校发展“当前问题”开展自主研究,且必须在增强校长主动性、加强任务指导、形成三方协同等方面同时着力。 【关键词】校长培训;跟岗研
【摘 要】基于江苏省乡村教师提优计划,聚焦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创新构建“课例工作坊”研修模式。“课例工作坊”研修模式具有扎根实践的团体成长、基于PCK的专业指向、教管分离的组织迭变三个特质,聚焦学员“看得见”的专业成长,构建教师专业身份。以该项目小学数学学科的送培实践为例,可以清晰感受到“课例工作坊”研修模式有效实施的过程,及对其未来发展的认识与展望。 【关键词】课例工作坊;
【摘 要】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自创办以来始终坚守“为国植贤,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与学校精神。在被确认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之后,梁丰高中紧紧围绕“培养品端成梁,学粹至丰,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以建设一所“精神丰盈,崇尚科学,培育栋梁”的高品质学校为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县域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品质示范高中;育人目标;办学特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从省级汉画像石课程基地建设再转化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实现了汉文化赋能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学校打造汉文化精品校园,创新汉文化赋能学校育人的机制和实践路径,发挥文化育人、资源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的功能,助推了学校高品质特色发展。 【关键词】汉文化;育人方式;实践探索 【中图
【摘 要】推动增值评价是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应有内容。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基于增值理念,构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蓬勃发展的“133”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助力学习真实发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区域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47-03
【摘 要】在新一轮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研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专业支撑和重要保障。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打造研究型教研组是落实学科育人目标的关键举措。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以目标为导向,描绘教育愿景;以创新为引领,深耕课堂教学;以科研为抓手,提升育人能力,从而打造了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研组建设;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
【摘 要】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评价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提炼出“本真”办学文化,努力从“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三个层面科学构建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改革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师评价改革;教师发展;“本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
【摘 要】生命是教育的起点,生命教育实践应关注核心素养培育。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积极利用课程、活动、物型三个抓手,架构“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的发展性生命教育体系,突破时空边界,采取多元评价,努力培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品格高尚的学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教育;协同育人;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57
【摘 要】教学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其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指向学科本质的教学研修,目标方向更为聚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校整体学科育人水平。 【关键词】学科本质;教学研修模型;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60-03 自200
【摘 要】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思如潮课堂”是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在传承金陵中学百年文化的基础上创生的一种课堂教学新主张,是研究学生“思维冲浪”的课堂,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是着眼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如潮课堂”;儿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
【摘 要】幼小科学衔接对于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习品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立足学校品牌项目,以“家校园共育”为主线,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逐步探索出家、校、园良性互动的幼小科学衔接路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校园共育;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67-03 幼小科学衔接是幼儿
【摘 要】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生的多元成长,积极构建“润泽课程”。“润泽课程”包括指向教师发展的“润己课程”和指向学生成长的“泽人课程”。具体来说,“润己课程”主要是围绕“听说”互联、“读写”共生、“知行”合一、“情意”相牵四个方面实施。“泽人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润泽课堂”、拓展课程——青松社团、综合性课程——生活实践三大部分。 【关键词】校本课程;润己
【摘 要】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汲取巴蜀成果内涵,基于对“为未来而学”的思考与认知,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儿童立场下的“学科+”课程综合化校本实施框架:“学科+学科”,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学科+活动”,联接知识和技能体系,打造知行合一的学习体验;“学科+生活”,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提供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实践;“学科+技术”,以“知识论坛”为技术载体,探索共享学习空间的学习新
【摘 要】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积极打造“汇爱”创意社群,从价值追求、整体框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突破协同育人难题,充分发挥校家社的合力作用,创造校家社教育的“共可能”,构建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关键词】“汇爱”创意社群;协同育人;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
【摘 要】校家社共育支持系统是一个旨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的支持系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多年来对“校家社共育”的支持系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从场域、规则、资源、机制四个维度为“汇爱”创意社群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协同育人;创意社群;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8
【摘 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汇爱”创意社群校本课程确立“人与自我、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三大主题,以“安全守护家、心灵安个家、代代好家风、家校科创室、劳动实干家、志愿者之家”六大重点行动整体实施推进,培养“活泼泼的好儿童”。 【关键词】校本课程;社群生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85-02
【关键词】校本课程;协同育人;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87-02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小学社群生活实践研究”,积极进行创意社群实践,并开发了校本课程。我认为,该项研究有三个值
【关键词】德育工作;办学理念;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89-04 我于1995年参加工作,已从教30年,其间担任了11年的班主任和12年的行政工作,现任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德育分管校长。这些年来,我见证了东台市实验中学从百年名校到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成长是积极生命的本然和应然,在学校班主任、
【关键词】学校建设;和谐校园;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93-0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促进社会关系稳定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关键词】双师同课;幼小衔接;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8-0095-0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其“主要目标”中强调“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