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公开课,一位年轻老师执教古诗《石灰吟》。“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更是馨香独具。今天,老师想要跟大家继续遨游在诗歌的国度,一起学习一首诗,读懂一个人,掌握一种写法……”课堂上,这位老师按照既定的任务情境一步一个台阶,按图索骥,满满当当40分钟,环环相扣,酣畅淋漓。课上完了,学生却云里雾里,似是而非。我坐在台下,一边感叹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一边为懵懵懂懂的学生感到担忧。新课改20多年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同类任务的学习单元组成的课程群组。每个学习单元以学习主题为统领,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方法、资源、评价等要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组织形式为习作教学打开了新视野,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构建大单元背景下的微习作任务群,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方式之一,它的落实能引领学生在一个个微习作子任务中学习、感知、迁移、内化表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体裁。《文心雕龙·定势》中言:“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教学取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选择适合于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2022年版课标对不同学段的文体提出不同的要求(见表1): 一、教材中的小说编排体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统编本教材的编写体系是有关联性和延续性的。要想用好教材,就要从整体
在“双减”教育视域下,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被广泛关注。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的组成部分,既具巩固检测作用,更包涵学科育人功能。本文谈在“双减”视域下设计与实施“qù”作业,以此关注学生人格成长,促进其综合素养发展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去”作业 1.“去”重复,立足语文学习旨归 “双减”直接指向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长久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喜欢布置重复性作业。对生字
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使课堂教学不再盲目,有了追寻的方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介绍,阐述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教学中,教师要以2022年版课标理念为指引,找准课堂教学与课标要求的契合点,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学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加大了此类文本的选用比例,意在引导学生在传承革命文化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入选教材的革命文化题材文本体裁丰富,其中小说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诠释了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为照顾生病的战友而牺牲自我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大公无私、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是一篇典型的革
在新课程理念驱动下,将单元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有机融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检视当下,或有隐忧。一是目标虚化,缺乏明确指向;二是内容泛化,缺少结构性整合;三是实践浅化,缺失深度思维;四是匹配弱化,缺欠单元教学和项目化学习两者适性分析。那么,该如何扭转这种实践上的偏差呢?2022年版课标指出:“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
现代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等诗歌,旨在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与魅力。本单元导语页的语文要素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诗歌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诗歌的文体特点,递进式采用朗读、
教材中阅读策略的单独编排凸显了编者对学生习得阅读策略的重视,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单元,在预测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篇教学预测,彼此之间各自为营、孤立教学现象的产生,而要把预测单元的内容看作是一个整体,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预测阅读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课文对学生进行预测阅读策略的夯实与运用,这样才可以真正把预测阅读的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整
教材每个自然单元都是整体设计的,因此要将单元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统整,聚合成整体进行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景物的变化。”本单元选编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这四篇课文,结合语文要素分析这几篇课文可以发现:每篇课文在语文要素的呈现方式上各不相同,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教师既要注重对单元语文要素目标落实的统整,又要发挥单篇课
现代诗是现代文学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富有节奏,韵律优美,极具感情色彩。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诗歌,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从诗歌的文体特点出发,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和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了解诗歌,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提升学生的语
“启迪大脑的思维。”(爱因斯坦)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识,2022年版课标将思维能力确定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进行解读,“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为落实这一核心素养,还在课程内容板块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借助教材文本,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全面提升学
2022年版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从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可见任务在驱动学生阅读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精卫填海》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小古文,讲了精卫每天衔树枝和石块填海的事迹,赞扬了精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结合学习任务群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研读可以发现,许多内容都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有关,是可以促进学习任务群落实的重要载体,笔
在2022年版课标中,“情境”是高频词、关键词之一,“课程理念”中提出“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教学建议”中也相应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可见创设学习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呢?笔者以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直观感受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真实而又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材依照“精读—略读—整本书阅读”的体系编排课文,略读课文不仅是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认知习惯,不仅要将略读课文视为教材体系中的内容之一,还要明白叶圣陶先生所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教师针对略读课文的定位,既不能面面俱到地详教,也不能将学生完全放手,而要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助力学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票务信息、旅游指南、产品说明书等。这一现象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2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可见,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融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时刻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学会根据情境或解决的问题获取所需的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教材中设置了多处景物描写的习作练习,教材中亦不乏写景的经典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美丽的小兴安岭》《金色的草地》,四年级下册《白桦》《海山日出》,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等,题材多样。从表面看,写景课文到写景习作练习的过渡不是很清楚,似乎还缺乏好几个梯度的练习。如果深入解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很早便对写景的习作技巧有所呈现。 一、利用写作技巧,围绕“一个意思”描摹景物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
习作作为语文学科中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语言、逻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需要一定的资源累积。因此,以微型活动入手开展习作教学,不仅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积累的平台。笔者简要分析利用微型活动来助力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游戏“微体验”——开展趣味游戏,积累习作素材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碍于生活环境和日常学习的限制,在观察力和素材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师不妨
在语文教学中,单元习作是语言运用的综合体现,是对单元课程内容进行一个咀嚼与反刍的过程,是积累、运用与创造语言的过程,是对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整合的过程。单元习作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呢,下面我对五年级上册单元习作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个初步探究。 一、在单元任务群驱动下,层层推进习作教学 2022年课标倡导单元教学,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
看图写话作为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已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重视。二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积累,喜欢阅读绘本,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看图写话训练中往往出现三难:写不出、写不清、写不好。写不出,是不会布局;写不清,是不会结构;写不好,是缺少词汇。如何破解这些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思写话内容,教师不妨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思维支架,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有序表达、多向评改,从
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凡是与使用词语有关的都属于语境因素,比如时间、空间、情景、话语提示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低年级的识字量大约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一半左右。汉字是比较抽象的笔画组合,这么大的识字量,对于缺乏自主识字能力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是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统编本教材在识字教学的编排上考虑比较周全,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是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运用各种互相关联且具有一定意义的任务来驱动教学与学习。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便是逐步加深对文本理解的过程,同时任务完成结果还能用于检验学生的学生成果。在2022年版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注重以任务为驱动,调动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积极性,赋能小学生阅读思维与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综合阅读水平的提升。2022年版课标不再简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三层六大学习任务”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其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对整本书进行系统性、深入的阅读,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思考和表达,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持续地提升核心素养。这个过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
“长文短教”符合“一课一得”教学观,对于学生来说能满足自主阅读需求,且对于教师来说能促进自我主体的发展。对于长课文,教师应“长文短教”,聚焦一条“线”,从环境出发深入教学。另外,重点分析、同桌讨论等方法,都是实现“长文短教”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时,笔者通过“长文短教”策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文短教”顾名思义,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
《桂花雨》选自琦君的散文《故乡的桂花雨》,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万物有灵”,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感情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用方法,《桂花雨》一文中作者琦君用清新质朴、意味隽永的语言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思念家乡的情感。本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一、借助文本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琦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只是例子”,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教材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例子和凭借,用好教材。尽管教材在三至六年级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但是笔者认为,教材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当以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固定下来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仅仅利用好“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时、适度进行随文资料补充,丰富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2022年版课标
2022年版明确了“文化自信”在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重。但由于这一类课文所描绘的事件、刻画的人物及其背后所渗透出来的文化元素、价值追求,对于当下生活中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障碍,导致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出现了两个鲜明的问题倾向:其一,过于依赖资料,而对内在的文化内容,学生理解并不透彻,对革命文化题材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
2022年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已核)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教师的重视。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想象主要是通过阅读在生动的语言描写中得以实现,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排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因此我们教师要竭力为学生搭建具体的支架,促进学生展开想象,丰富积累,获得深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2022年版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范畴,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经历理解文化、感受文化、认同文化以及践行文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在这一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理解与拓展,在溯源触摸中理解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统编本教材在一些课文后面编排了“阅读链接”板块,虽然数量不多,却能在“关键时刻”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补充、整合、拓展、延伸,成为联结课堂内外知识的重要桥梁之一,有助于学生学好课文。“阅读链接”的篇幅较短,主要涉及到单元人文主题、语文素养和表达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教学时应充分把握好教学尺度,既不要熟视无睹,也不要喧宾夺主,而应适时、适度、适切地发挥“阅读链接”的辅助功能,灵活应用,作为推进整体教学目标的有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经验。教材的精读课文后面都设有“课后习题”板块,表述简洁清晰,指向明确,为教师概括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撑。笔者以五年级的课后习题为例,谈谈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游览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在游玩中学习,学生会感到分外有趣。课堂上可以
2022年版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依托。为了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古人谈读书·其二》为例,重
2022年版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其中,“文化自信”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纵观教材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直接指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板块,编选的单元内容展现了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及相关习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涉及到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作业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其育人功能凸显。因此,学校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2022年版课标颁布后的难点所在,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各学科应开展跨学科主题学 习活动,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探索。 一、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
正因为有了千年前周游列国的孔子,才有了千年后周游世界的《论语》。距离孔子一千多年的朱熹,花费几十年写成了《论语集注》,是阅读让孔子与朱熹穿越时空相遇了,时光流逝,因阅读发生的相遇从未停止。我在《论语》中聆听2500多年前孔子与弟子的精彩对话,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而感动,加深了我对“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教无止境 “朝闻道,夕死可矣”“学而不厌”等很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