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听一位年轻老师执教《黄山奇石》。老师出示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不一会儿,两个学生相继提出问题:“黄山在哪里?”“黄山上怎么会有奇石的?”老师顿了顿:“还有什么问题吗?”片刻,老师见没有学生再举手,便微笑着说:“感谢这两位同学,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我感觉得到,此时的老师的微笑,很勉强;此刻的老师的表扬,很牵强。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
2022年版课标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把其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形式,要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程内容应占到60%~70%。如此数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落实到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就会有不同的情境、路径与实践方式,研究在不同学习任务群中的传统文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去的做法常常是以记忆、吟诵等方式展开学习,有论者认为,儿童学习中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大国博弈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1]小学阶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奠基作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许多人将其根源归结于体制、文化等客观因素,但较少涉及思维习惯的培养。“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一语中的地指出习惯的重要性。
编者按: 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已走过10个年头。10多年来,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坚持让新课程理念在儿童问学课堂落地生根。“十四五”期间,学校依托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引入儿童问学课堂,探索更为开放、更加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将语文学习从知识本位引向素养本位,开启了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新征程。本期,我们再次聚焦儿童问学课堂,聚焦儿童问学课堂中学
儿童问学课堂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悟学提出问题为起点,以梳理、转化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并完成自主建构为落点。在“双新”和“双减”背景下,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已进入深水区。在儿童问学课堂中,学生可以安全地问、自由地问,学生的问题决定着课堂的方向,但在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对“问向”的引导。所谓“问向”,即“问”的方向,强调的是问的指向,是学生朝着指定学习内容核心知识与能
儿童问学课堂,旨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求。在儿童问学课堂中,教师将问的权利归还给学生。问,在精不在多,那么在每节课都要提问的情况下,教师要思考如何保持学生的提问热情,防止学生为问而问,真正实现思维的启迪。以下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谈如何真正让“问”成为“学”的助推剂。 一、视野的开阔性 儿童问学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时间久了,部分学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生字,能通过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会写“吓、跟”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3.学习提问,能在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 以问启思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龙江剧场”正在招募小演员,以表演
【教学警语】 所谓“教学创意”,就是要让学生学得实,学得快,学得好,学得真,学得美。 【课文美读】 《铁杵成针》是一则有趣有味的文言小故事。 这是一个有趣的、虚构的故事。“世传”二字巧妙地点出了这个故事流传的悠久,虚构的故事却有真实的发生地“象耳山”,描述了一位老太太“铁杵磨针”这件不可思议的事,以大诗人李白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这个故事还真像一个故事:地点、场景、人物、情节、细节、文
一、重温经典,一句话开头定结局 1.回顾故事,明确主角 师:据说,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就有这样一对“冤家”,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看图你就知道,(出示龟兔赛跑图片)故事的主角是—— 生:一个是兔子,另外一个是乌龟。 师:这两个人物毫不相干,但是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听何老师讲故事。(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2.述说寓意,思考收获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从公元前6世纪流传至今,是个经典
一、释其题:走近杜甫,了解背景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一首诗。哪 位同学说一说你了解的杜甫?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生: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现实主义诗人。 师:你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为你点赞。谁知道杜甫的称呼还有哪些? 生:还有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师:从杜甫的这些称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生:因为他的诗写得好,所以称他为“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一项小实验,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修改。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课前我们做个“看图猜故事”的小游戏。(出示三幅图) 生:是“牛顿与苹果”“鲁班与锯”“瓦特与蒸汽机”的故事。 师:接下来“看插图猜课文”。(出示三幅课文插图) 生:《花钟》《蜜蜂》《小虾》。 师: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鲁班、牛顿、瓦特留心观察、用心思考,
编者按 新时代的语文怎么教?从课文走向课程,从课本走向生活,从阅读走向应用,从模仿走向创生……张学伟语文工作室山西中阳站研发的“打开的语文”系列课《纸的发明》围绕“语言为根,创意共生的语文教学”专题做了有益的尝试。《纸的发明》三节课各有不同的指向:语言实践课力图落实语文要素;综合活动课旨在走向历史文化;创意习作课重在激发创意想象。愿这三节研发课能带给老师们新的启迪。
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课文,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通过学习单对比发现纸的优点,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3.聚焦段落,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在创设的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纸品展导入,梳理纸的变化 1.展示各种生活、学习用纸,学生说纸名及用途。 2.思考:这些纸各有各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纸,会怎么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来源,探寻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 2.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资料等方式了解纸的历史和现在。 3.激发学生探究纸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流程: 导入课堂 1.上节课我们跟着任老师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纸的进化之旅。 2.板书课题:纸这样一路走来。 板块一 交流总结甲骨的特点 过渡:让我们穿越到最早的甲骨文时代。 1.观看有关甲骨文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前搜集的纸的有关资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的各种纸。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借助例子引导学生从纸的名字、样子、造纸材料、用途等方面把自己的创意想象写清楚。 课前准备: 根据表格提示搜集现代的各种纸以及预测未来纸的发展趋势。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启发想象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纸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的各种纸。谁来说说你认识了哪几种纸。
“打开的语文”系列课《纸的发明》和大家见面了。 纵观三节课,第一节课的关键词是“语言”。执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教师的教学语言不需要有多打动人,但必须充满启发性—— “这些纸各有各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纸,会怎么样呢?” “在纸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呢?” “西汉时期,人们是怎么记录文字的?用麻纸记录文字,有什么优缺点?”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蔡伦造纸的故事,哪一句
教学目标: 1.借助看图猜字、形声字规 律、联系生活、勾连旧知等方法猜字音、字义,识记生字,认识“壁、借”等13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会写“房、爬”等8个生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读、借助插图理解内容等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以“争当故事大王”为动力,借助课文插图,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之情。
教学目标: 1.用联系生活、追溯字源、结合语境等方式随文识字,理解“商店、寂寞、决定”等词语,会写“商、店、定、完”4个生字。 2.能根据示意图、关键词等,简单表达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3.体会蜘蛛开店时心情的变 化,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故事 1.开门见山,激趣谈话。 徐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动物朋友,瞧,它来了,谁来跟它打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掌握左中右结构生字的特点。 2.能够前后关联,提出核心问题,主动探究泥塘变化的原因。 3.能够读好对话,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表演故事,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字理巧破题 1.直接揭题,写好“卖”。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名字叫《青蛙卖泥塘》。一提到“卖”,你们一定会想到“买”,“买”字头上多个“十”就是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动物特征消失或相 反的要求展开丰富、有趣的想象。 2.能将所想有条理地说清楚,并编成语句通顺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3.懂得欣赏他人习作并能围 绕标准评价同伴习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 揭示习作内容 1.创设情境:从小我们听了很多的故事,三年级我们学习了创编童话,自己也学着编了不少故事。最近,《森林日报》的鹦鹉主编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角度梳理巨人花园里的 变化。 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花园里 发生的奇妙变化,通过思辨深入探究巨人发生转变的原因。 3.从“巨人之变”中观照自我的成长蜕变,同时学习运用挖掘童话之变的策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挖一挖:歌曲导入, 聊童话里的“变” 1.轻松聊童话:(课前播放儿 童歌曲《花园种花》)在欢快的
一 2022年春天,本人应邀到一所小学听课,一位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编写童话故事。听完课,心生想法,便建议该校校长就此课组织和实施一次教学实验。 基本做法是:从该校同年级中选择写作成绩相当的甲、乙两个班,由同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教案施教,比对习作质量效果,若存在差异,就从施教方案中寻找原因。本人相信,无论是校长还是参与和观摩实验的老师,应该都能获得有效写作教学的重要
摘 要:结构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的结构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文章结合一线教学实际,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课程内容结构化实施的三大要义:立足“单元”,构建学科知识经验的结构化;着眼“学程”,实现学科思维方式的结构化;唤醒“内驱”,促进自我反思评价的结构化。 关键词:课程内容;结构化;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2022年版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
一、测试素养梳理 2022年版课标强调,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坚持素养立意,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从课程视角来看,“教—学—评”是基于学习目标或课程目标开展的专业实践,其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教即所学,二是所教即所评,三是所学即所评。依据2022年版课标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结合一年级下册课文,
情境化命题是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设置真实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知识的迁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有效收集其在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上的具体表现。 笔者以近两年六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设计为例,就小学语文情境化命题关联目标、内容、结构、评价四个维度的优化策略,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证反思。 一、情境命题关联评价目标 命题中有许多情境,无论情境大小,
2022年版课标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结合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语文检测中,检测一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目很重要,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那么,检测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哪些能力呢? 一、检测阅读信息能力 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时,主要检测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以及检索、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所以,要引导学生采用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有耐心、有顺序
2022年版课标中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从一般的教学过程设计到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再到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需要充分的时间去探索与实践。课程改革的道路,必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扎根课堂,用一个一个案例的探索与实践,累积经验,寻求改变。 一、主题与内容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主题不同于教材单元导读页提示的人文主题,学习主题应体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课文。本文的解读受课后思考题的影响,通常有两个重点:一是鬼子毒打雨来的部分,雨来的英雄行为聚焦在这个部分;二是文中三次描写还乡河景色的部分,因为要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文本解读的迷思就这样出现了。 依据课后思考题来解读文本,其背后的逻辑是回答问题,而不是解读文本,更不能替代真正的文本解读。如何向熟悉的文本提出陌生问题,来重新激发它们的活力,以便澄清文本,
一、比中见异,由个及类,凸显崇高 教材中编排的有关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和故事,反映出他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精神,若要以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形容,那个词语非“崇高”莫属。崇高的对立面是庸常、自私、渺小……或者说,二者因相比较而存在。再者,即使同为英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也与其他各类英雄形象不同。小学生阅历有限,阅读经验不
斯霞老师主张“随课文识字”,探索借助课文帮助学生快乐识字的路径。2022年版课标背景下,怎样开展任务进阶式的随文识字,实现随文识字的言意相生呢? 一、源于生活:同音“相联”,建构有意义学习 1.求同存异,落实正音任务。生活中经常利用已知的相关词语制造诸多智慧丛生的“谐音梗”,识字教学亦可利用汉语言的同音词巧做文章,建立新旧知联系,助力言意相生的随文识字。如经典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一文中有生词“
所谓文本重构,指教师基于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学情,在充分立足、依托课文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将所学课文在形式或内容上加以整合、重组,构建、衍生出新的教学文本。并将之作为重要的学习支架,用以激发兴趣、降低难度,促进思维发展等,从而实现教学优化。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文本重构策略,做了以下探索: 一、概括性重构,理解课文内容 概括性重构有两层内涵,其一,指向课文内容相对完整的把握,而非局部;其二,指经过重构的
在任务群视域下开展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实为一类融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以现实生活为根基,以实践活动为主轴,以学习主题为指引,以学习任务为平台,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进行系统化整合,有望对长期存在的问答式课堂生态和机械训练为主的作业形式进行彻底的改变。 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创设起点,通过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
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每年所上的课一定超过了400节,工作30年的教师,课时量都会远超10000节。如果听过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讲座或者读过他的几本书,一定知道他“30年听了10000节课,组织了2000多场讨论”,也会知道他对一线老师说:“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取得的成就,都是因为这些课、这些讨论。” 上了10000多节语文课的老师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送走,不管教得如何,其实都有成就。向他人展示一节又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