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 语文学科育人,意味着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育人。习作育人,是语文学科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年级学生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写自己“鼻子一酸”的事。某个学生写道:“那个晚上,我生了一场重病,母亲彻夜未眠地守护在我旁边。母亲一边看着我,一边用她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母亲那布满老茧的双手,那苍白的头发,那憔悴的脸,使我心疼不
【摘要】随着课改深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等教学理念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该“学得什么”“学什么”“如何学”,教师该如何设计学路、引导学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值得深入实践与研究。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真正实现课堂转型,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与使用学习单,倒逼教师转变“教”,在深入研读教材、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学、促进学的“学路”。要有效改变学生的“学”,做到目标可见,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任务可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过程可见,让学生主动充分地学。以学习单为支点,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探寻“学有过程、习有实效”的语文教学新样态。
【摘要】阅读表达力是将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外显的言语表达的能力,它具有让阅读思维外显化、突出关键能力培养、推动深度学习发生、推动语文实践落地等方面的作用。阅读教学应据此进行重构,聚焦外化阅读的表达制订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活动和评价方案,高效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积极实践“数智赋能”行动,将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尤其在“活语文”育人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智赋能“活语文”教学注重构建多元化的智能阅读体系,实施数字化项目式学习,推进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优化家校数智共育机制,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摘要】新课标突出强调“跨学科学习”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文章结合新课标要求,阐述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价值,并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用,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从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目标的定位、任务及活动的设计、成果的展示五个维度阐述跨学科学习主题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单元学习任务和核心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较为本质的两个方面。文章具体讨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如何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和核心目标,从原因驱动和路径实施两个角度入手,提供具体课例,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最大效力,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以语言文字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文章在明确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从单元整体作业的类型与要求、情境与内容、设计评价、形式的变化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摘要】基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从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与评价标准设计、任务设计与活动安排以及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呈现三个维度对本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改进和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期设计与实施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情境体验式“红色研学”校本课程对于培育爱国信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构建校内课堂研学支架;将红色文化融入活动实践,具化“红色研学”校本课程样态;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夯实校本研学堡垒,为学生建构情境体验式“红色研学”校本课程。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新要求,引起了一线教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的重视,但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存在教学随意的问题。为此,必须明确阅读学习单的设计原则,以阅读学习单为支架,将阅读学习单融入“读物推荐课”“读程推进课”“读书展示课”三种课型中。基于阅读学习单开展教学,切实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帮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并为持续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小练笔”作为一种随文表达训练,其特点在于选题微小、篇幅简短且形式灵活。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小练笔”的教学特征,扎实开展“小练笔”的有效训练,有效进行“小练笔”的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小练笔”的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大单元视角出发,以习作为核心,根据关系的远近将单元中的各个学习板块巧妙地整合为一个整体,运用融写于读、读中悟写、局部整合、单元整合、学法引领等方法开展大单元教学,让单元中的各个学习板块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单元整体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开辟新路径。
【摘要】爱国是古典诗词的核心价值和主要情感类型,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不仅需要理解古诗大意,还需要善于梳理诗歌内在的认知联系,借助多维化的资源,探寻蕴藏在诗歌内核中的情愫。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捕捉情感、深化认知,推动学生言语素养的有效提升。
【摘要】角色建设着眼未来公民的角色意识及言语素养的培养,从构建角色谱系、实施角色驱动、关注角色养成三个方面呈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新样态。角色建设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功能性、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语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摘要】三年级习作是一个分水岭,难度突增。难在习作内容由段到篇的延伸,由口头到书面的过渡,由具象到抽象的递进;难在学生观察意识薄弱、方法能力欠缺;难在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评价单一。三年级习作刚刚起步,“支架”就是学生最好的帮手。要建立观察体验支架、构建读写范例支架、善用星级评价支架,使学生能够凭借支架而学习,用支架促进习作思维的发展。
【摘要】借助数字工具的强大功能,项目式学习的情景资源愈发丰富多彩,学习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成果展示更加多样化,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锻炼了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了高阶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也得以发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好古诗词,充分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深远含义。这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展古诗词教学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群文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路径,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场所,深入发掘小学语文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才能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育人目标。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学习反思力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推动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助推学生学习反思力的形成,借助学习反思力的培养和锻炼,推进更加高品质的学生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深度地阅读。
【摘要】基于“双减”之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思考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精准制订核心目标——削减目标分支,紧扣核心目标;精选当堂学习任务——减少课后任务,关注当堂训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关注语用价值,搭建学习支架。
【摘要】革命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拉近他们与革命文化的距离,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搭建学生与革命文化之间的认知桥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体验、语言体验和深度体验,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语言表达,培养文化自信,推进核心素养发展。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双线并行、设置习作单元等编写理念,启发我们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要努力做到读写一体、读写并重。文章结合大量的教学实例,阐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以及关注过程、搭建支架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通过单元习作前置、指导过程可视化,将课内阅读广泛延伸到课外、习作积累过程化等具体的实施措施,使“读写一体,双线并行”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真正地落实。
【摘要】文章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及实施策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发掘,精心构建一系列学习任务群,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予以阐释,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革命文化已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此类课文与学生存在着较大的时空距离,教学存在重分析而轻体验、重形象而轻思辨、重理解而轻表达的问题。文章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为例,通过体验、思辨、表达三类任务驱动教学,帮助学生走进革命人物的内心世界,建立真实而深厚的文化情感认同。
【摘要】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存在学习资源开发不足、学习方式单一、行为表现过程的评价缺失等问题。要拓展语文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场所,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金陵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度融入金陵文化资源,可以沿着无边界学习路径:依标扣本,融合金陵文化资源;设计任务,搭建语言运用支架;运用量表,促进教与学及时改进。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视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拓展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倡导教师借助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从独立、经验、无序走向融合、规律、有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文章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分析对象,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探讨整本书阅读有效指导策略。要依照“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一主题阅读”的阅读进阶模式,合理设计、灵活运用学习任务群,运用多种方式阅读、分享阅读的内容、问题、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生提升阅读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回归乡土真实情境的语文大单元设计,在乡村生活场景中实施有“根”的语文教学,通过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确定融合乡土的学习内容、开展真实开放的语文实践、实施多元有效的评价,让乡村资源与语文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学习,以文化人,学以成人。
【摘要】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要求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调查了解本校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真实情况,结合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出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让低年级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向积极、主动地“悦读”。
【摘要】“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不仅具有任务群实践性、真实性的一般表征,还具有开放性、整合性的跨学科表征,体现了知识、实践、素养的实践逻辑。落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需要问题情境化、活动阶梯化、评价量表化,通过支架式任务凸显跨学科的育人价值,借助进阶式模型丰富个体跨学科经验,透过表现性证据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可视化。
【摘要】新课标下,教师需要秉持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融入任务群中;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线索,探索语文教学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学习,积累不同的学习策略,培养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解读单元语文任务教学的意义,促进互动合作,尝试思维博弈,激活表达传情,汲取单元中的人物品格力量,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文章聚焦小学语文教学,从单元作业设计的内涵与优势、“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基于教学实践的单元作业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单元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单元内容确立目标,以任务群导向统筹资源,在实践时还要关注情境创设,完善反馈机制。
在本期的《你问我答》栏目中,我们聚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否一定要以生字教学为主?如何命制考查核心素养的语文试题?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针对这些问题,专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解决策略,助力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1 问题: 低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以生字教学为主吗? 回答: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